2017-09-1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懷舊」與「念舊」

    amp-img-attr

     

        ●《「懷舊」與「念舊」 》

    午後翻閱著喜歡的書,作者描述自小生長的京都童年巷弄風情,看著看著就跟著走進京都濃濃的人文風情中。

    不一會心中竟有如被一股暖流溢注入般,濃濃的懷舊風、淡淡的思愁,竟讓我滴下了幾行淚水,不禁讓自己深刻些去想,是甚麼觸動了這時的我呢?不是看的津津有味、陣陣幸福感嗎?後來發現,原來透過作者對京都深刻細膩的把童年成長的記憶真實的還原,而這裡頭有對家庭、家鄉的感念,自小生長在如此悠遠美麗的千年古都,這期間被涵養出的文化、氣質,讓現在的自己回去家鄉時還能深刻的看到兒時的記憶,這份可貴、悸動都在字裡行間表達無遺。正是這樣的一份情懷,也讓我感受到,其實我們生命不也都如此被保護著的,是多少人的護念下,才有這一刻的平安阿。太多前人的努力、用心維護,很多古老與美麗的事物才得以保存下來,讓後人繼續被滋養享用著。當我們可以好好地坐在這裡看書喝茶,這時還會想著甚麼呢?

    其實後來聯想到,我早上不是還覺得人不能依老賣老,總是覺得自己吃過的鹽比別人過的橋還多。甚至覺得很多八股老舊的人生大道理聽多會讓耳朵好似一震響鑼在旁邊敲著,讓人想逃、然後心理OS吶喊:「你不要再說一堆大道理了」。一樣是懷舊風,怎麼會令人心情如此不同呢?

    原來不是新舊世代、年輕年老的原因,是種蘊含在人事物中的人文和氣度讓我有不同的心境。一早網路看到獨立、自我負責的年輕演藝人員故事,和書中京都的巷弄故事,都有一種對自我負責、用心堆疊生命的心意在,那不分大小、新舊,在每個世代都有人這樣用心、努力在過日子,才有的豐富故事與雋永的文化被保存,是這些心意的流傳在鼓舞、振奮著人心吧!相對的「念舊」也沒有不好,只是如果變成陳腔濫調或不流動的形式,那會讓人感受到的是一份沉重或負擔吧。

    也難怪看到曾建穎這位年輕人的畫作會被吸引。把中國傳統繪畫諸多概念加以融合,發展出獨屬於他的新調子。沒有顛覆傳統的用力、不為了只想做自己而孤立自傲,把其心力放在他想表達的作品上,難怪可以有這麼細膩豐富的創作。如其自述:「我想用一種個人觀點,來切入社會與時代,試圖展現人存在的樣貌。我欲探討的並非社會現象本身,而是現象中『人』的狀態。我喜歡佛學裡『眾生相』這個概念,我將之理解為一種面向群眾的凝視:望向群眾,然而看的是每一個作為個體的人。」願意在傳統中尋找新的表情,這樣的創作當更有熱度、更富生命性。

    來到地球不知已有幾生幾世?聽過背過哲理不知有多厚了?我們都如何表達自己呢。想起有些朋友問我,怎麼覺得我變安靜了,也不見人影了。是阿,因為發現不用多說話,其實很棒,雖然頭腦依然很吵,但似乎有更多時間看著他在吵甚麼。而此刻我依然在這裡品著茶(其實現在換KIRIN),願大家歲月靜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