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5|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德國|柏林(上), 令人又愛又怕的城市

柏林這個城市,充滿悲歡離合的故事與歷史,德國的強盛是因為他,但二戰後的崩解也是因為他,許多人對柏林又愛又怕,愛的是他海量的豐富內在,博物館與壯麗的建築不勝其數,怕的是他恐怖的血淚過去,恐怖地形圖與柏林圍牆旁的無形冤氣,其實真正身在其中,才發現一點都不恐怖,反而有點佩服起德國人將自己傷口大喇喇攤在世面下的勇氣,這個充滿無數多元因子的城市,只有真正走過一次,才能感受這場歷史電影,原來那麼精采!
「位於德國東北部,距離德勒斯登約2小時車程...」,當時在德勒斯登旅遊的我,看到旅遊書介紹柏林,只需再花2小時便可到達開心到一時沖昏頭的我便跟老公說:
「欸~我們下個旅行去柏林好不好?」
柏林可以說是我來歐洲一直很想去的城市,畢竟他是德國第一大城,又戴著歷史課本的明星光環,讓人很難不想親眼目睹一次,只是它距離我們居住的城市有點遠,所以一直望而興嘆,之前一直覺得他至少也要開個7-8個小時吧,沒想到查了一查居然最快只要6個小時,一下感覺就近了很多(其實6個小時也是坐到腰痠),兩個熱血爸媽彷彿又把“我們有寶寶”這件事丟到九霄雲外,就這樣...開始了我們的柏林之旅...
上圖為太早起床在車上睡翻的哥哥

柏林 in a nutshell

來到柏林要看什麼?翻開旅遊書,才知道這個城市面積之大,歷史之悠久,這裡是德國最大,也是歐盟人口第三多的世界級城市,既然如此,那麼要認識柏林,就必定要從他悠久的歷史開始說起。
從18世紀開始,柏林陸續成為「普魯士王國」、「德意志帝國」、「威瑪共和國」,與最後大家較熟悉的「納粹德國時期」首都,在普魯士王國時期,規劃了柏林的整體容貌,包括目前柏林著名景點布蘭登堡門、博物館島與菩提樹下大街,而其建築,更是以美麗的巴洛克、洛可可與新古典主義式風格興建,使其獲得「施普雷河上的雅典」美名。
上圖為施普雷河上的博物館,是不是真有點雅典風貌?
在德意志帝國時期,柏林的工業、經濟與城市建築更是達到紐約、巴黎、倫敦的水準,而威瑪共和國「黃金的1920」年代,其藝術與新思維層出不窮,更是讓柏林的發展達到巔峰,而希特勒,就是在這個時代下產生的人物。
這個雕像應該不是希特勒,但硬梆梆的風格看起來就非常德國style
自納粹政權開始,柏林的往日風采開始逐漸崩解,經歷二次世界大戰後,更是被分割成兩部分,直至1990年10月3日,東西德才再次統一,柏林再次成為德國首都,重返歐洲文化與經濟中心地位。
落落長寫了這麼多柏林的歷史,希望你看完之後對於這個城市可以先有一些概念,這樣等一下看景點會更加有fu喔!

見證歷史的布蘭登堡門(Brandenburger Tor)

柏林那麼多景點,說真的要挑一個當首發,還真的花了我一些心思,如果剛剛有認真看上方的歷史故事,就知道其實年紀最悠久的,就是這座布蘭登堡門了,從18世紀到21世紀,這座門就在這屹立不搖,見證柏林的興衰,只不過過去這座門通常都是王公貴族才能經過的場所,二戰後更因為分裂,城門兩側代表了圍牆的兩個世界,一般人更是只可遠觀,直至東西德統一後,這城門才再度開放。
布蘭登堡門與東側的巴黎廣場
布蘭登堡門雖然年代久遠,但維護的還算不錯,下方六根多立克柱從側面看才發現相當厚,難怪這城門歷經300年的風雨也不會倒,只能說古代人建築真的都超實在的。
門上方雖是希臘和平女神,但相當諷刺的,這座門下方卻總是有著無情的戰爭與分裂,從普魯士王國轉到拿破崙手中,二戰後再從蘇聯紅旗幟中被盟軍擊碎,幸好經過修復後,和平女神終於恢復了昔日的光彩。
我們參觀的這一天,門的另一側還放了三台直立的巴士,感覺頗驚悚的,看了說明才知道這是在紀念敘利亞內戰保護平民的屏障,這也是柏林秋季藝術展覽的作品。
藍天白雲下,雄偉的布蘭登堡門顯得更加氣勢非凡,如今此地已然變成遊客來到柏林的第一個打卡景點,在經歷過這麼多事件後,才發現能夠站在此門底下是多麼不容易的事,這不只代表著東西德統一,也代表著柏林人自由的最高象徵。

柏林最恐怖的一段歷史

在布蘭登堡門下,就像看了一場電影,而這部電影最恐怖的一個段落,我想應該就是納粹德國時期,接下來這個地點,就是當時令人聞風喪膽的的蓋世太保(Gestapo)總部:

恐怖地形圖(Topographie des terrors)
恐怖地形圖現在看起來其實一點都不恐怖,如果沒看書介紹會以為他又是哪片廢墟,據說當時被帶到這裡來的人(可能是政治犯或猶太人),多半是嚴刑拷問後接著死亡,這裡除了是監獄,也是人間煉獄,看完上面這一段描述,你是不是跟我一樣,來到這裡有一點冷汗直流的感覺了?
恐怖地形圖旁也設有柏林圍牆,長度僅次於東區藝廊--稍後介紹
因為時間關係,我們並沒有在這裡停留很久,其實這邊除了一片瓦礫堆,旁邊更設有一座文獻展覽館,讓世人參觀同時,並以此為警惕,在溫暖的陽光下,柏林這道傷口彷彿已經痊癒,但卻又那麼深刻的,印在柏林的土地上。
關於納粹屠殺猶太人這件震驚世界的大事,德國人可不敢遺忘,所以在柏林不只一處,設有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或博物館,這片在市中心廣達1.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設有2711塊灰黑的水泥石碑,就是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denkmal für die ermordeten juden europas)
這片石碑高高低低,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猶太人的墓碑,不過當你穿梭其中,又感覺像層層的迷宮,有些石碑低到陷到地底下,但有些又高到讓你有喘不過氣的壓迫感,我想,這就是設計者要傳達給我們猶太人當初的感受吧,這麼的毫無秩序,這麼的沒有未來,甚至,一片黑暗。
若不是這片藍天,這灰黑的石碑還真的會帶給人憂鬱沈重的感受,不過現場倒是很多年輕人與一家大小在玩捉迷藏,遠方甚至播放著輕快的音樂,讓你會有種彷彿在看藝術展覽般的輕鬆氣氛,紀念碑下方還設有資訊中心,若有興趣再多了解猶太人受的苦難,也可以再至地下室參觀。

世界最長畫布:柏林圍牆
二戰後,柏林被分為東西兩塊,東邊由蘇聯統治,西柏林則由英美法治理,當共產主義碰上資本主義,人民自然想逃往生活水準較好的西德,一夜之間,蘇聯政府築起了圍牆,許多人就這麼被迫與家人分離,柏林圍牆邊的封鎖線,也射殺了許多捨命想逃往西德的人們。
歷經20年,東德人民主意識高漲,在東德政府承認自由旅遊權後,人民歡欣鼓舞,聚集在查理檢查哨(Checkpoint Charlie),見證柏林圍牆倒塌的這一刻。
上圖為現今的檢查哨,過去戒備森嚴的情景已不在,現在只有絡繹不絕的人車貫穿其中
柏林圍牆(Berliner Mauer)自從倒塌後,散落在柏林市區內各個角落,而目前保留最完整最長的,就是座落在Ostbahnhof車站外的東區藝廊(East side Gallery)
取名為東區藝廊,倒也不難想像,其實這座牆在正式倒塌後,便成為各國藝術家創作的最佳畫布,作畫的內容大多是和自由和平有關,圍牆長度其實不算短,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並沒有全部走完,但是還是拍了許多令我印象深刻的幾張畫作。
而走在圍牆邊看著這些畫,其實心理是有些複雜的,這些畫看似筆觸相當簡單,但是代表的內涵卻相當深刻,彷彿幾十年前的悲歡離合,就著麼活生生的在你眼前上演,這個曾經出現在歷史課本,電視新聞上前幾名紅的柏林圍牆本人,沒想到我現在就在他旁邊,內心除了有點激動,想到這片圍牆的血淚史,卻也相當感慨。
而這麼多畫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這一幅(原諒我只顧拍牆面,沒拍到標註這畫作的小看板),我猜這幅畫應該是在描述被圍牆分隔的兩個世界吧(如果不是請高人指點啊),整個畫風雖然看似豐富歡樂,但人們的眼神卻透露出淡淡的悲傷與空洞,讓這幅畫也成為遊客拍照的景點之一。
另一幅圍牆有名的畫作,當然就是這幅兄弟之吻啦,為了找這幅畫我們可是走了快2/3長的圍牆才找到呢!在柏林圍牆前跟這幅畫合照,當然要來個不同以往的pose,那就來個全家之吻吧!
而在柏林圍牆旁,也有直接販賣圍牆碎片的小攤販,我挑了一份上面印有兄弟之吻的圍牆,將這份有歷史意義的禮物帶回家,我相信這份紀念品不只是一塊石頭,還有著世人對和平自由的期待與展望。
呼~終於寫完柏林上半段,這篇大概是我花最多腦力與心力的城市了(是說作者本人歷史不好,還查了很多資料啊)
下一篇,要帶大家看看柏林的全新面貌,透明穹頂的國會大廈、看也看不完的博物館島,還有柏林香榭大道與台灣小吃喔!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幫我按❤️或小額,您的鼓勵是我的創作動力喔!
追蹤/有更多景點介紹:Ivytravelchannel
最在地的歐洲親子社團: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記錄我們外派歐洲期間,從東歐玩到西歐,南歐玩到北歐,從兩人世界到大手牽小手的旅遊故事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