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跟我媽媽埋怨為什麼我都沒有坐過飛機
媽媽回我說:有阿!你一歲的時候坐過
當時心裡想:一歲!我怎麼可能記得
說實話,國小時,我就已經沒有三歲前的記憶
現在三十多歲了!國小時的記憶也已經像霧般朦朧
替孩子早早規劃長途旅行是為了誰?
少數媽媽會希望帶著寶寶四處長途或長時間旅行,為他製造回憶
興致沖沖替寶寶規畫幾天幾夜旅行或國外旅行
希望寶寶是擁有國際觀的兒童
不過比起"刻意"為寶寶做甚麼,我會更希望在寶寶準備好時再啟程
不貿然帶孩子踏上規劃的旅程,不是害怕戶外的細菌或汙染會傷害孩子
(話說回來,現在連空氣都不是乾淨的,擔心這個就太多餘了)
雖然我很愛在外旅行,不過我願意為了鈞過很多年的宅居生活
新生兒甫出娘胎時,對他而言,是離開了熟悉的娘胎,他需要去熟悉[家裡]這個對他而言陌生的環境
規律生活和固定的生活環境能幫助嬰兒去適應睡在固定的地方、擁有每天穩定的睡眠、調節好生理時鐘、建立新的生活習慣
對於幼兒而言,規律生活和固定環境能幫助他平穩情緒、學習和掌控自己的情緒、透過規律的自主活動,去學習自動自發的生活。
(蒙特梭利再設計活動時,也是講求規律)
安全感來自於母親不變的態度和環境
在家庭中的規律作息能幫助嬰幼兒平穩的學習所有的家庭習慣
也能幫助嬰幼兒有著平穩的脾性,有著平穩的脾氣才能吸收母親教給他的教養
對嬰幼兒而言,家中已經有太多太多足夠他去學習的事物
對新生兒而言,離開了好不容易習慣的[家]後,外面都是過度刺激、恐懼、不安的環境、過度刺激會致使嬰兒過度疲倦
過激的環境會讓嬰幼兒很難安撫自己的脾氣和好好睡覺
對幼兒也是
這也是為什麼平日在家不需要哄睡的孩子,出門後會請您暫時性的抱著睡或在汽車上的汽座上睡
常見經驗是,嬰兒帶出門後,在外或剛回家時都特別鬧,要重新去調整作息
這樣的長途旅行,對孩子而言只是折磨,毫無樂趣可言
那麼,媽媽再回頭想想,這樣的旅行是為了你自己想玩,還是替孩子製造回憶
應該是前者,單純就是大人想透氣出去玩
應該有媽媽說:哼!鈞媽~你太疼小孩,小孩就是要多刺激一點才會長大
尊重孩子成長的發展進度
在育兒生活中,有很大部分習慣是需要媽媽不斷持之以恆為孩子養成習慣
舉例來說:自行入睡、規律生活、坐在餐椅上吃飯等等..
也有很大部分是必須尊重孩子的成長進度
舉例來說:
戒尿布必須隨著孩子的生理機能成熟後,要戒才會順利和快,也不會造成孩子學習如廁的障礙
又舉例來說:
當孩子食物泥要轉成吃粥或軟飯時
可以每一餐先吃泥再吃粥/飯
等吃到很順,能快速吃完後,每一餐再完全給粥/飯
(漸進式的轉換食物型態)
出門的刺激也是,和緩的依孩子成長進度
三個月後=>出門最多一~兩個小時,而且媽媽的目的盡可能都是"打預防針、看醫生、買東西"等,但是次數最好要越少越好。
六個月~一歲=>不過夜,而且幾個小時就會回家。
一歲前=>不要過夜,晚上一定回家洗澡睡覺
一歲半後=>出門過夜,但是次數不多且多數是兩天一夜或三天兩夜
.
.
.
.
以上是我家小孩的進度,您也可以觀察自家孩子的進度
鈞從小跟我們過著規律的生活
鈞甫出娘胎,剛出生時,剛離開熟悉的肚內生活,須要用規律的節奏去適應家中環境
剛出生時,也因為要規律的作息,只有過年時回娘家一個晚上,就沒有再出過門(打預防針例外)
鈞六個月後,才慢慢開始帶出門幾個小時,但是最晚晚上睡覺前一定會回家
一歲半時才開始第一趟長途旅遊到墾丁,因為此時他已經是睡一段小睡,也脫離非他小床不睡的認床狀況
一開始出遠門時,早餐都吃不下,上車就狂睡
隨著幾次的陪伴我們在外過夜,他也習慣跟我們出門
五歲時,跟著家族一起到國外自助旅行,到了第三天時,常常哭著說好累不想走路,只能早早回飯店休息,後面幾乎玩不下去
六歲時,跟著家族一起到國外自助旅行,到了第四天時,變成爸爸說要在休息,鈞鈞說他不累還要繼續看......繼續跟著叔叔去爬山(驚)
(我們是到一模一樣的地點旅行)
只有一年的時間,他的體力已經夠他到處去玩
上上個月,帶著鈞到淡水海邊玩,看著快要滿七歲的鈞開心的玩海水
心裡滿是感動,也許我跟鈞真的只是十年的保存期限,但是我願意等到鈞能認知到海潮來去的感覺、開心在海邊玩沙時、能問出為什麼花要照光時,能深刻將這些記憶深記腦中時,再開始帶著他去感受這世界的美好。
我不後悔最初的那幾年,每天窩在家中陪著鈞過著枯燥乏味的規律生活,我理解這是他需要的。
==========================
鈞媽的PS:
鈞爸說我寫這篇一定會被罵
因為跟太多人的認知不同
不過我愛隨筆寫著自己的感受,所以還請諸位媽媽不要拿筆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