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小孩的起跑點在於父母是否有錢,因為財力可以塑造環境,也能創造資源。
也有人說小孩的起跑點在於父母的智商,如果父母皆是高學歷或聰明過人,那小孩肯定也不會笨。
以上的說法看起來頗有根據與邏輯,只是可曾想過如此會讓小孩對父母抱有希望或怨懟呢?
曾經聽聞有些家庭經濟狀況尚可的孩子要求父母替自己去國外讀書買單,當被拒絕的時候就抱怨父母小氣不支持自己,因為他認為父母不是不能而是不願意,卻沒想過靠自己的能力去實現願望。
至於智商平平的孩子若是把智商是遺傳的這件事牢記於心,也很可能會把自己的成就不如預期歸咎於父母,因為他認為先天的智商限制了自己,以至於很難達到理想的目標。
其實我認為孩子的起跑點在於父母是否給孩子創造一個有選擇且能思考的學習環境。
或許有些人會說有錢的話選擇就會多,但實際的狀況是經濟條件較好的父母會更主導孩子的成長過程,也就是替孩子鋪設一條自己期望的道路,卻很少真正探詢孩子的意願。
我曾經遇過當我表示目前沒有規劃讓孩子國小去上安親班或補習班的時候,得到的回應是:「妳太寵小孩了,讓她過得太舒服了。」
難道,從小讓孩子晚回家而犧牲與父母的相處時間是更好的一件事嗎?
養育孩子的目標始終不在於讓他們依循父母期待的方向前進,而是讓他們能獨立自主且懂得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父母能做的是給予指導與引導,但絕非孩子全部生活的決策者,那只會讓他習慣於被支配而喪失思考的能力。
孩子終究會離開父母的羽翼,也要為他們自己的人生負責,但這件事必須從小開始培養,也就是從小讓他們學會自由選擇才能懂得該如何負責,並且在下一次選擇的時候更明白該如何做出有益於結果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