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的困擾  文/傅佩榮

欲望的困擾  文/傅佩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只要活著,就會有欲望。但是欲望常給人帶來困擾,這時又該怎麼辦?

魯克雷休斯是享樂主義的後期代表,他清楚指出:「想要的東西得不到,就比什麼都好;想要的東西到了手,就想要另一樣東西。人的欲望永遠如此。」以我買書的經驗為例,買到手的書放在家裡書架上,難得翻一次;聽別人介紹某些絕版書,又羨慕不已,總希望買到一本。

人們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因此終身都在尋覓,有如在追求一塊土地,以為找到之後就可以放下自己的包袱。魯克雷休斯說:「人們弄不清楚欲望應有界限,也不知道真正的快樂止於何處。」事實上,人們所需要的一切,並不難找到;但是欲望使人產生無限的「想要」,而想要總是超過了「需要」。如此一來,人的困擾又要如何消解?

毛病出在自己身上。魯克雷休斯把人心比喻為器皿,他說:「倒進來的就算是瓊漿玉液,一旦器皿髒了,再好的東西也會在裡面壞掉。」因此,方法只有一個,就是改變自己的觀念。譬如:「致富的最佳途徑,即是降低自己的欲望。」孟子說:「養心莫善於寡欲。」可謂一語道破個中奧祕。

avatar-img
蔡老師創意寫作教室的沙龍
23會員
1.8K內容數
蔡老師私塾開課相關訊息、學生教師卡、學生表現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這是中國一位教授寫的,非常值得思考。 【分享《易經》智慧】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為什麼今天的年輕人容易英年早逝? 為什麼很多年輕人一出名就死了? 為什麼有些官員一升官就得重病? 為什麼有的人家裡剛蓋完房子,人就出車禍去世了? 為什麼? 就是四個字~“ 德不配位” 。 我們所有的
最近我去見一位老業主,過去我替他設計了多家旅館,一家比一家繁複華麗。 後來他生了一場大病,到美國住了十年,現又回台北, 他說他的觀念完全改變了,過去他經營的旅館, 設計是用"加法",現在是要求用"減法",一家比一家精簡, 不只成本低,回收快,且整理方便,生意更好。 "減法"的設計,我們學建築的早就知
1983年,我們在購置道場之後就沒錢了,而且還負了債。在那片土地上,沒有建築物,甚至連工具篷也沒有。最初的幾個星期裡,我們並不是睡在床上,而是睡在從舊貨場廉價買到的門板上,並將磚頭墊在四個角落,以讓它離開地面。(當然是沒有床墊的—我們是森林比丘嘛。) 住持用的是最好的門板,那塊平的;我的門板則凹凸
這是中國一位教授寫的,非常值得思考。 【分享《易經》智慧】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為什麼今天的年輕人容易英年早逝? 為什麼很多年輕人一出名就死了? 為什麼有些官員一升官就得重病? 為什麼有的人家裡剛蓋完房子,人就出車禍去世了? 為什麼? 就是四個字~“ 德不配位” 。 我們所有的
最近我去見一位老業主,過去我替他設計了多家旅館,一家比一家繁複華麗。 後來他生了一場大病,到美國住了十年,現又回台北, 他說他的觀念完全改變了,過去他經營的旅館, 設計是用"加法",現在是要求用"減法",一家比一家精簡, 不只成本低,回收快,且整理方便,生意更好。 "減法"的設計,我們學建築的早就知
1983年,我們在購置道場之後就沒錢了,而且還負了債。在那片土地上,沒有建築物,甚至連工具篷也沒有。最初的幾個星期裡,我們並不是睡在床上,而是睡在從舊貨場廉價買到的門板上,並將磚頭墊在四個角落,以讓它離開地面。(當然是沒有床墊的—我們是森林比丘嘛。) 住持用的是最好的門板,那塊平的;我的門板則凹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