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2|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屏東霧臺兩天一夜遊:探訪雲的故鄉

2020年的春節可說是一場驅車長征:小年夜先從臺北到中壢阿姨家過年,初一再一口氣奔向爸爸的臺南老家,並趁著難得大部分人齊聚府城的機會,相約了兩天一夜的屏東霧臺行,共赴山間雲霧繚繞的原族故鄉。

※ 谷川大橋

旅程大約從三地門開始正式進入山林,沿著臺24線蜿蜒前行。屏東北部的山地鄉是魯凱族的故鄉,尤以霧臺鄉所占人口比例為最。此行的目的地是神山部落,也是第一日晚上的留宿所在。
以往不是沒走過山路。小時候時常在九彎十八拐的北宜高速公路上被晃得暈頭轉向,也曾探訪過花蓮壯麗的太魯閣,但遊走於臺24線,卻讓人第一次有種深入山谷而逐步歸隱其中的安寧感。
因春節期間,自初三開始每日10:00~14:00有進行交通管制,我們一行人在谷川大橋下暫時歇息,等待14:00過後才繼續上山。谷川大橋附近亦是谷川部落(又稱伊拉部落)所在,橋下有一個小巧的遊客中心,以及眾多原民美食小攤。最引人注目的,大概是「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誌」,訴說當年災後的橋梁重建歷史,並飾以精美的百步蛇、勇士、百合花、陶甕等雕刻,標示魯凱族在此存續的悠久歲月。
谷川大橋是霧臺鄉唯一的聯外橋樑,當年莫拉克颱風摧毀了其前身「伊拉橋」,經過政府及在地人重建努力,谷川大橋於2013年開始通車,橋墩高達99公尺,為目前臺灣橋墩高度最高的橋。站在淙淙溪岸旁,腳底下踩著大小各異的石頭小心維持平衡,抬頭仰望,只見秀長的橋梁劃過蔚藍天際,連接兩處山頭,不免讚嘆人類面對生存所展現的韌性是如此強大。

※ 神山部落

14:00過後,我們再次啟程沿著山線爬升。當望向遠方,視線所及幾乎與遠處山尖平行時,我們終於抵達了神山部落。部落規模不算大,初踏入便先被胖呼呼的貓咪給迷惑,跟在後頭走進層層石板所構築的在地生活。即便信仰基督天主,花紋繁複的幾何圖、百步蛇及百合花依舊鮮豔,且巧妙融為一體。
​​​當日部落裡沒什麼遊客,本以為是因為天色漸暗,氣溫漸涼,殊不知走出「住宅區」,街上卻相當熱鬧。有名的神山愛玉搭配軟糯的小米風味絕佳,引來長長人龍;對面剛出爐的小米甜甜圈咬起來有種Q彈嚼勁,同樣讓遊客瘋狂。雖然個人比較喜歡後者,但這兩樣點心都算是當地特色美食,上網查看霧臺遊記幾乎都會提到,有機會來訪很推薦嘗試嘗試。
身為一個本質疏懶的人,即便出門在外遊玩,開箱住宿房間仍然是最期待的一刻。我們下榻的民宿有著與地名相呼應的名字──「霧光雲臺」。三個家庭分別入住三間小屋,裡頭整體空間寬敞明亮,不僅房門旁放了長沙發附加抬腳椅,還設有陽台擺放石桌木椅供人賞山賞雲賞月亮,只可惜當天日落後便氣溫驟降,迎來寒風冷雨,結果最實際的享受還是躲在柔軟的被窩裡躺著不動。

※ 霧臺部落

原先計劃第二天要徒步往上走一段路到霧臺部落,這樣才不會因為遊客太多而找不到停車位,結果第二天一早便滂沱大雨,眾人討論後決定開車上山,所以吃完早餐後就check out了,讓原先對小屋依依不捨、想窩在房間裡發懶等大家回來的我有些感傷。
因為雨勢過大,上到霧臺部落就只在岩板巷晃了一遭。比起神山部落,這裡展現更多魯凱族工藝藝術:沿著山線堆建的岩板牆及透過一個個陶壺並排勾勒而出的小路,高大的勇士雕像看守部落一隅,老獵人家的5朵百合標示戰功彪炳的過往,門扉、巨石板與建築物上綿延不斷的鮮豔雕刻,則訴說著魯凱族的文化與精神,連教會都飾以鮮明的幾何圖案及族人石雕。聽旁人笑道,這是入境隨俗,我卻想起昨日在神山部落同樣看過的「宗教藝術在地化呈現」,覺得更像是人們將自己認為最美好的事物奉獻給信仰,表達一片純粹的誠心及孺慕。
但霧臺最美的或許還是那一片山。前一天天氣好時,遠山黛青;但當雨幕籠罩,山也成了朦朧。我們回程剛往下開時,比山嵐還高。在峰迴路轉間,只見下方雲霧縹緲,掩去半個人間;隨著高度不斷下降,我們終被山嵐包圍,小心翼翼在能見度不到一公尺的迷霧中前進。當眼前一片清明再回首,已是告別,也在那刻終於知道,為什麼霧臺會被稱作雲的故鄉。

※ 回程

當天下山後,我們家又拔山涉水了371公里,耗時8小時38分鐘,才回到臺北的家中坐定。隔天一早捧著重新烤過、從霧臺帶回來的小米甜甜圈,想到寒流肆虐之際還要醞釀上班之心,就覺得特別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