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9|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舒活(soft life)是一場太美的夢?

// Is #softlife too good to be true?
疫情期間,美國掀起一場大規模的勞動力出走。不論是「大離職潮」(Great Resignation)或是「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都讓社會重新檢視工作的意義。 舒活(soft living)是繼「安靜離職」後,在社群平台上熱搜的關鍵詞。它和安靜離職有甚麼差別?我們能從這種生活理念學習到甚麼?
圖片來源: freepik
圖片來源: freepik

舒活是甚麼?
根據dictionary.com的定義,舒活是指一種「舒適、低壓、放鬆」的生活風格:有人將它理解為在物質上的滿足,例如奢侈的衣著美饌;也有人將它理解成一種滿足精神生活的生活方式,例如照顧自己的身心健康。
對於舒活有很多解釋,但是共通點都是——不再將工作視為最重要的個人價值。一個人的價值不與(社會主流的)工作成就死死綁定,而是將重心轉移至生活其他部分,將那些價值(例如上述的生活經驗、自我照顧等……)含納到個人價值中。 因此,比起較為「被動」的安靜離職,舒活抱持較「主動」的心態,挖掘生活其他面向的潛力,並且重新得到生活的掌控權。

起源和文化背景
事實上,soft life這個詞在17世紀中即被使用,指涉無虞生活;到了2020年,在抖音(TikTok)上又再次受到關注。去平台上逛逛,會發現大部分的#softliving#softlife的使用者是年輕的黑人,特別是女性族群。
黑人女性以舒活為口號,強調要奪回自主權,面對家庭或是工作,都要能夠學會放下壓力、別再不斷犧牲付出,將自己搞得精疲力竭;這和長年以來的「黑人女強人」刻板印象有關,是一種投射在黑人女性身上的期望:要求她們要「克制情緒、獨立、照顧他人」。
疫情肆虐期間,同時加劇了性別和階級差距造成的影響,在美國,黑人女性更是首當其衝。因此,舒活風潮或許是一種面對壓力的反動。

矛盾與隱憂
在消費主義當道的時代,舒活作為一個炙手可熱的 #Lifestyle,多少都會和消費扯上關係。畢竟,打造風格有時也是需要財力的。
在這篇專欄文章裡提到,為了滿足大眾對於soft life的想像,以舒活為品牌的創作者其實需要投入大量資源。例如,製作那些療癒感滿點的冰箱整理影片,除了拍攝之外,創作者還要事先準備好一整套收納容器(最好是那種會發出清脆「喀喀」聲的保鮮盒)或是看起來有質感的「廚房小物」,才能達成soft life的想像。
我在想,宣傳此類「舒活風格」的形式,是否變相在鼓勵閱聽者「以物質打造生活」,進而偏離舒活的核心呢?如果舒活依賴在物質上的話,反而會需要當事人投入更多生產活動以收取報酬,進而維持它的模樣。

我的想法
雖然是第一次聽聞這個詞彙,但是對我來說,它的意涵其實和之前時常提到的"work-life balance"很像:有些人覺得這種平衡根本不存在,工作即生活,choose a job you love and you'll never have to work a day in your life;要不就將工作和生活劃清界線,楚河漢界,互不相犯。
有沒有平衡、找不找得到,我想,這些都是非常主觀的。
剛開始蒐集資料也是抱著滿滿的疑問以及戒心,如同很多反對的聲音,認為這是不切實際的幻想、過於天真的白日夢,認為這些態度會對職涯和生活整體造成傷害。 不思進取、屈居人後,你又確定未來的自己不會後悔當初的安逸和「舒活」,讓你無法爬到更高的位置、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這又回到個人對於舒活的定義。若僅以表面和形式理解舒活,它必然失去最核心的價值。事實上,不乏有人以非常簡單的東西作為舒活風格的生活軌跡,例如在空閒時學習新東西、多花點時間陪家人等等……,實踐自我實現的道路。
至少對我來說,它應該是一種心態:把人看作人,擁抱每個人身上繽紛多彩的身分,而非以工作成就為重點標竿;這樣心態或許能允許自己,用比較宏觀和寬容的方式看待世界和每個人。 想當叱吒風雲的職場菁英?很好!想要保留多一點時間給家人朋友?也很棒!只要這是你的自我實現,我都會給予百分之兩百的祝福。 重點是,不要隨意被社群網路上塑造的願景和形象蒙蔽,只有你可以定義自己的soft life。

這是我的第一次寫這種主題式的觀點評論。明明還有好多可以討論,但感覺會花太多時間。為了「日更」這個和自己的約定,明天應該會調整一下形式,慢慢找適合我的體裁和內容。
真心欽佩可以寫深度分析文章的人。這種內容對我來說,日更負擔太大。
雖然沒辦法處理更大的脈絡覺得可惜,但是在鑽研主題(比較像是在主題表面打滾吧?)的過程中,覺得知道了很多有趣的東西,也讓我反思自己看待工作和生活的方式。
蒐集資料真的可以觸發好奇心,滿足近乎原始的狩獵快感。即便內容還很粗糙,個人也覺得可以在結構和內容上更精煉、更有方向性。這是我接下來出給自己的作業。
如果這篇文章觸發了你對這個主題的興趣,或是激發了怎麼樣的想法,都歡迎留言和我分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