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5/30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金門單車四日遊(八)--晨遊太湖 112.04.30(日)

    今天早上有一個自由參加的行程--「環金門島單騎」,清晨五點已經出發了,我們選擇輕鬆的「環太湖」,約10公里!
    早上六點從「八二三行館」出發,沿環島南路往山外前行,下坡後不到一公里經過「后園」聚落,記得民國七十年十月我第一度金門時,駐地在西洪金門牧馬場後面,我們有一個防砲排就在「后園」,那時候這裡是個小聚落,沒有那麼多高樓,旁邊是塔后運輸群的白馬連、駱駝連及大象連,在村落的雜貨店第一次吃到炒泡麵,無限回憶令人懷念!
    很快的來到位於漁村的「金門陶瓷廠」,它創立於民國52年,為金門公營事業單位,中華民國唯一的官窯當初所產製的瓷器主要用來盛裝金門高粱,其他陶瓷藝品也深受歡迎,當年阿兵哥退伍都會買一些做紀念,這裡也是外賓參訪必到的地點!
    我們沿著廠內道路往下騎,看到這座「九龍照壁」表示陶瓷博物館到了,因今天週日休假未開放,不過,這座九龍壁也挺吸睛的,聽說所用的陶瓷是以攝氏1220-1230度的高溫燒製,再由兩名匠師花費一年的時間製作而成,是台灣地區最大的「九龍照壁」!
    離開「金門陶瓷廠」左轉到山外,再沿復興路往東經過金門農工,就看到「太湖」了,這裡算是「太湖」外側湖區,隔著左側的士校路就是太湖!
    「太湖」原名「黃龍水庫」,前身為「黃龍潭」,民國54年擴建,滿水位三十六公頃,為金門最大的人工湖泊,具有灌溉、飲水、運動休閒及觀光娛樂等功能,湖中有三個島嶼,景色優美!
    我們採逆時鐘方向環湖一圈,首先來到「中正公園」,這座公園是民國65年蔣總統 中正先生逝世周年,當地軍民為永懷他「德被金門」,特別興建的。現在納入「太湖遊憩區」範圍,包含太湖、中正公園、中正紀念林、榕園、俞大維先生紀念館及八二三戰史館等,佔地約45公頃!
    中正公園入口位於太湖南側,民國七十年我的駐地在太湖東側,每次回山外吳村砲指部開會或洽公都會經過這裡,很熟悉,景觀變化不大!
    中正公園旁邊有塊「太湖」勒石,這是民國56年太湖擴建竣工時所立的,是到達「太湖遊憩區」打卡的熱門景點!
    我們沿環湖道路往前騎,微風輕吹非常舒服,繞過東側就看到緊鄰太湖北岸的「中正紀念林」,這是民國75年蔣公百週誕辰,在榕園前闢建的一座紀念公園,曲橋水榭,仿浙江民居建造!
    「中正紀念林」對面有一座湖心島,是太湖三座湖心島之一,有步道相連,島上建有涼亭,算是很親民的一座島嶼。湖畔還有團體在划龍舟練習,我們這群水上救生教練中有幾位是龍舟隊員,看到他們似有「他鄉遇故知」的感覺,頻頻加油鼓勵!
    接著前往「榕園」,這個景點很早就有,現在又增加「俞大維先生紀念館」及「八二三戰史館」等,我們就順道轉進去;與翠麗教練一起騎車的這位大哥,曾在民國67年預官時於金砲兵服役,來到金門騎車跟我一樣興奮!
    「八二三戰史館」位於西洪榕園右側,建於民國77年「八二三砲戰」30週年紀念時,佔地面積372平方公尺,戰史館外觀為綠色瓦片配上鮮紅圓柱,為一座古典中式建築!
    「八二三戰史館」館內展示八二三砲戰的戰史資料;館外規劃為軍史公園,兩側陳列曾經參戰的飛機、戰車、大砲等,左側為F86軍刀機及155毫米榴彈砲!
    左前方是一顆象徵「八二三砲戰」勝利的榴砲模型,小山上興建一座涼亭,讓參觀的遊客能坐下來休息!
    「榕園」古稱西洪,又名鳳山,為明嘉靖、隆慶年間國子監助教洪受故居,民國56年8月,經國先生到此巡視,指示闢為風景區,並以古榕蔽樹而命名為「榕園」,現園區內尚遺留一落四櫸頭的閩南建築「慰廬」!
    參觀完榕園「慰廬」,已上午七點多該往回騎了,經過昔日第三士校門口,左轉士校路取道山外市區,這次不走環島南路,右轉改走太湖路,再左轉公園路回去,最後公園路是一段海浪波的爬升路線,這樣才有騎車的感覺!
    其實回程騎公園路,是想去看看昔日藏匿於太武山南麓山腹中,金門最大座的國軍野戰醫院--「花崗石醫院」,經過高點下滑就看到了!
    當時為因應戰備需要,重要設施地下化,民國67年動工,動員2萬多人挖掘興建,歷時2年於民國69年竣工,當年9月1日啟用;坑道總長1800公尺,內部由3條橫向、9條縱向坑道構成,蜂巢狀格局,民國96年走入歷史!
    前面那座坑道是三條橫向主坑道之一,民國74年我二度金門時曾來過,當時人滿為患,非常熱鬧,不像現在鐵門深鎖,冷冷清清的,且靈異故事頻傳,真是滄海桑田,聽說金門縣政府有活化再利用的規劃!
    下滑後經過「夏興電廠」這是金門現有三座電廠之一,離花崗石醫院約200公尺,它是因應金門地區用電負荷大增,於民國70年興建的露天式混擬土電廠,71年7月完工啟用,此後金門全島才解除限電措施,民國89年「塔山電廠夏興分廠」轉為預備發電廠,目前仍繼續運轉中!
    回到夏興先到聚落轉一轉,「夏興」是一個擁有七百年歷史的聚落,原名「下坑」,民國45年被國軍更為現名;聚落內建築大多為一落二櫸頭閩南建築,典型純樸的金門小聚落,聽說這裡還有一座「下坑風獅爺」,明天再來找找看!
    聚落內除了燕尾翹脊建築外,還有不少馬背式民居,甚至夾雜一些日據時期遺留下來的和式建築,外埕水井、人字砌圍牆……等,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從聚落出來,剛好是「八二三行館」後面,記憶中當年夏興這裡是一個戰車營,詢問行館工作人員,這裡果然是一座舊營區,現在部隊少了,許多地方釋出活化再利用!
    「八二三行館」老闆是個軍事迷,這裡曾是戰車部隊的營區,進入大廳就看到許多東西是用戰車的承載輪、引擎……等報廢零件裝飾而成,很有特色、很有味道!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陳漢隆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