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的亞洲國家,有些觀光客會在路上向民眾籌措旅遊經費,但這個舉動卻招來某些反感。 當之前的疫情已經只剩下回憶, 來自西方的遊客開始回到東南亞, 其中也有許多“begbackers", 他們在香港、泰國也留下足跡。如果你已經看過,一位頂著亂髮的年輕人,在觀光地區附近,賣著編織手環或打著鼓。這是個非常好的機會,讓你認識什麼是“begpacking"。 這個字是由動詞的beg(乞求)和backpackers(背包客)組成。對於在公開場合尋求資助自己旅遊經費的人,有貶義的意味。最近有張關於“begpackers"的照片,盤腿坐在香港街上乞討。這張照片在IG帳號Chaotic Hong Kong Expats,標題寫著“Nature is healing Begpackers are back"引起廣大的迴響。Ashley James 一位香港民眾,在底下發言,“我們嘲笑每件事“ 他也指出那些外國人乞討的照片,會變得更有話題性。 這是來自中央彿羅里達大學的美國學者Stephan Pratt,為了研究路過人的反應,他偽裝成begpacker,在香港的九龍。他帶著一把烏克麗麗和一個用中文寫“請幫我環遊世界“的牌子。根據Pratt, 這些旅遊家可以分為三個種類,有玩音樂的、表演的和賣一些小玩意的(珠寶或明信片)。實際上他們很滿意獲得打賞,但不求至少要對等的報酬。但這些最後卻引來網路上譏諷和嘲笑。有人說:香港是個很貴的地方,房租漲到有些房客需要住在兩平方米的地方,要住在這裡是很困難的。所以在這些情況下,旅遊相對來說是很奢侈的行為。然後觀光客再來向香港人募款他們的旅遊經費,這看起來真的是很愚蠢而且沒有羞恥心。 護照特權 一位菲律賓的律師Raphael Pangalangan ,為了解釋這些在網路上增加的負面反應,他用自己的觀點說明這個begpacking的現象,等同是揭露了這個地球上的階級不平等。他也不猶豫的舉出他所謂的“護照特權”針對那些可以輕鬆走遍世界各地國家的的人,尤其是歐洲人。而像他自己卻要經歷層層關卡才能獲得一個簽證。 另一方面,在CNN的網站上向讀著提到,大多的亞洲國家的觀光簽證,是不允許從事任何的營利活動,何況是邊彈烏克麗麗邊乞討。 從這邊編譯本文截自CCN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