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中山堂這棟建築物從台北公會堂為台灣第一個會展建築開始,見證中華民國的近代政治史歷史之所。走入這一座與台灣國運近代史密切相關建築物,有種時光逆流感覺。從嚴謹政治場所到現在成為一座藝術場館更能感受時代落差與轉變。這裡是台北人的藝術場域、也是美食天堂、更是台北人休憩場域之多重複合場地。
台北市中山堂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98號
開放時間:
AM9:30-PM21:00
電話:
02 2381 3137
備註:
博物館
台北市中山堂歷史回顧
台北市中山堂坐落於清朝時期台北城門中心位置。優越地理位置成為一個中心地點,直到日治時期成為台灣第一個會展建築。當時稱為台北公會堂,為日本知名建築家井手薰的作品。
台北市中山堂於西元一九三二年動工,西元一九三六年落成(SINCE 1936),工程採用當時最先進的鋼筋混泥土結構。它首次亮相的用途,是作為日本在台灣始政四十週年博覽會的主展場。
落成次年,中日戰爭爆發,西元一九四五年日本落敗,台灣地區的受降典禮在二樓的大宴會場舉行,其後這個大廳就被命名為光復廳。二樓前側通往露天平台的貴賓室則見證了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經立法院審議通過的歷史場景。
平台居高臨下,可俯視前方廣場,先總統蔣中正三次當選連任,都與蔣夫人並肩站在平台上向群眾揮手致意,這也是他們上平台前休息的地方,後命名為保壘廳。從國民大會開會場地與立法院議事廳,並成為政府重要活動會場。
民國三十八年國民黨政府遷至台灣後,中山堂曾做為國民大會議場及立法院議事廳。民國五十八年歸台北市政府,隸屬台北市政府民政局。民國八十一年經內政部列為國家二級古蹟;民國八十四年,文資法修正,歸列台北市政府所轄之台北市定古蹟。
博物館模式經營場域
民國八十八年由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擔任中山堂主管機關後,遂將古蹟建築活化再利用。現在作為台北市定古蹟建築,中山堂現為台北市中山堂管理所管理,其隸屬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管理。目前集合藝術、餐廳、活動、會議等多重面向營運。
基本上台北市中山堂就是博物館經營模式、古老級別時代的中山堂環境,有著久遠的歷史和人們的回憶,又持續帶給人們現實生活的美好事物,是一個能夠存放在心裡的地方。
台北市中山堂混搭建築風格
台北市中山堂建築本體採用鋼筋混凝土所造,為四層式鋼骨建築,是當時依現代建築法所建最牢固的結構體,無論其耐震、耐火、耐風,其性能均極為優良。公會堂面積有一千二百三十七坪,建築物總坪數則有三千一百八十五坪,使用鋼骨水泥結構,外表貼淺綠色面磚,但細節的開口,仍保有古典圖案之裝飾。
該棟特色為採取台灣難得一見的中東阿拉伯拱窗及台灣陶瓦,而運用北投窯場面磚貼出的各種多端變化花紋則是另一項獨具特色。混搭風格可見得當年井手薰在建築設計融合混搭風格。它的主要特色是建築式樣採極自由的形式,並具有西班牙回教式建築風格,其空間可容納人數,也僅次於東京、大阪、名古屋等公會堂而居第四位。
台北市中山堂經過八十七年以來數次整修後,從當時日治時期原本繁複、華麗的裝飾已由簡單、明朗的立體線條取代。而中山堂是運用多重立體的小建築組合出整體的形狀,這使得整體四層樓建築物構形在沒有許多外觀裝飾下,仍不至於顯得單調。
老台北人記憶與現代人利用空間
台北市中山堂戶外周圍大片廣場,這裡是民眾休憩、運動、帶隊解說建築物與旅遊地點。也是許多單位活動、藝術團體演出戶外場地。不設限空間,八十七年歷史時光轉變下,成為多元並進空間。
總結:台北市中山堂絕對是老台北人記憶與現代人利用空間。來到台北市中山堂從歷史堆疊感中解放出多元文化、從藝術角度出發探索更多空間使用。歡迎大家來此地走走、這裡是台北市西區而且靠近西門町,有種鬧中取靜旅遊點。
台北市中山堂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98號
開放時間:
AM9:30-PM21:00
電話:
02 2381 3137
備註:
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