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6/18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記:2023 TCO民族舞劇《七夕雨》 樂與舞的復刻與印記~期待再下一場絕美的七夕雨(速寫)

左一、七夕雨舞劇原創音樂出版錄音之超級卡司                                                                                                     左二、2023 民族舞劇《七夕雨》(TCO復刻版)                                                                              海報上半部為1995/04/26 許惠美紀念舞展 「七夕雨」彩排卡司 (攝影:鄧惠恩)                             左三、1985年11月福茂唱片出版之民族舞劇《七夕雨》音樂錄音帶
左一、七夕雨舞劇原創音樂出版錄音之超級卡司 左二、2023 民族舞劇《七夕雨》(TCO復刻版) 海報上半部為1995/04/26 許惠美紀念舞展 「七夕雨」彩排卡司 (攝影:鄧惠恩) 左三、1985年11月福茂唱片出版之民族舞劇《七夕雨》音樂錄音帶
故事的尾聲,借古詩《迢迢牽牛星》唱出一份無奈的心酸與淒涼: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地老天荒情未了, 人間年年七夕雨。」
~前四句出自南朝梁蕭統《文選》卷二九的《古詩十九首》之一,無名,漢。
詩人筆下一詠七夕初秋晚夜,綺麗萬象; 人生無奈如雙星最是恨,離多聚少,
是見,才在沉浸幸福裡; 且離,轉眼化作迢迢哀愁; 如詭譎幻化的雲彩, 唯飛星碧落銀河畔; 愛是渴望的追求, 徒留鵲橋黯然獨立, 珍惜在下一次的相遇。
成就一部舞作,音樂設計在其中佔了幾乎一致的份量。就像編舞家克莉絲朵派特 的舞蹈劇場《欽差大臣 Revisor》 配樂與音效是誰先誰後的問題一樣,常常我在觀看舞蹈作品時的疑問,先有舞蹈還是先有音樂?這部舞劇,確實先有舞蹈,再控時間序與長短,再與作曲家溝通,賦予舞者(人物)性格的音樂。走過39載,在1985年,這部集合了全台灣當時頂尖的37 位國樂演奏家與聲樂家范宇文所組成的任務性樂團 ,完成了台灣首部民族舞劇《七夕雨》 的音樂錄製,由鄭思森作曲並親自指揮(本次2023年復刻版由朱雲嵩為TCO當前編制整理編配。後按節目單所記,樂手僅57人,女高音1人,女聲合唱7人),從當年的名單上看,只有一句,卡司超級堅強!即使錄音技術限制,器樂演奏與音樂詮釋仍是豐富多彩。讓原本多半僅存在於舞者曼妙舞姿後,作為伴奏綠葉的舞劇音樂,成為少數能獨立存世的豐碑之一,之後並多次在音樂會中選段演出,如2012年中華國樂團的「向大師致敬 : 鄭思森教授紀念音樂會」、2017年北市國的「松竹梅─鄭思森作品音樂會」等,舞劇《七夕雨》的音樂選曲,正如趙季平老師為已逝編舞家劉鳳學老師的舞劇「大漠孤煙直」所創作的音樂、唐建平為馮雙白的舞劇「風中少林」所寫的音樂等等,用另一種方式精采傳世。
當年北市府為藝術季邀約委創,許常惠穿線,促成許惠美創作了這部舞劇。這部藉傳統民間故事文本,完整而嚴謹,作曲者如何透過音樂創作引導觀眾走在天上人間,寫意的方式,讓行雲流水的仙樂飄飄。舞作原創由已逝編舞家許惠美編創(2023年復刻版由許惠美胞妹許梨美舞蹈重建),自1984年由TCO前團長陳澄雄指揮北市國伴奏首演後,受到熱烈迴響。之後舞蹈中的片段蔓延到許多舞作設計裡,到了1995年於臺北國際舞蹈季,才重現舞劇全本(七夕雨:許惠美紀念舞展),音樂部分改由王正平前團長指揮TCO在錄音室作前期錄音(此時北市國應該已經有60人以上編制,但此版本並未出版),與現場live伴奏不同的是音樂速度穩定使得舞者容易記憶節點與數拍,但相對也必須限制一點點延伸性,對比現場演出靠指揮控制速度穩定度來說,如果指揮能掌握作品與舞者當下得氛圍與情緒,確實能達到一定程度的烘托,此次復刻以TCO當前約莫75人的大型樂團編制,加上前團長鄭立彬的掌握,就如歌劇指揮一樣,期待能相得益彰。這部舞劇至今偶而有舞作選段復刻,或者影響深遠地被借鑑在其他民族舞蹈裡,例如老牛(兩人套偶裝扮)與牛郎吹笛段落,在牧童遙指杏花村的小放牛、牧童短笛紛現; 意或是天上人間的民族舞蹈段落等等,都有著身段組合之美的影子。
圖、1984年首演的初代七仙女
圖、牛,意外的一個非常傳統的彩蛋
如敦煌壁畫樂舞伎裡多彩的仙人(未必是仙女)一樣,七仙女各自對應的繽紛飄帶,第一女主角"織女"的出場,如何與六位仙女的烘襯,走一個如上身飄移不動的舞步(在群擺裡的穩定小挪步),身段裡的細節,都如同戲曲裡”意”的呈現,否則只有動作沒有細化的要素,自然難有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也是這部舞劇之所以影響後世許多舞作的原因,是編舞家在裡面植入的動作細節要求,許多的必要淬鍊而成。最佳配角"老牛",躲在牛皮內舞動真的很熱,但在這個科技年代,這隻老牛的亮點,還會抓到觀眾的笑聲嗎?拭目以待。其實三幕舞劇(含聲樂尾聲)中設計精采的段落不少,有樂、舞、劇相和,有情有心,在各自被賦予的音樂繚繞下,仙女們在自身性格與規矩的禁錮裡舞動,一個古老的神話,將在多年後再次與AI世代相會,年韶如你,會喜歡嗎?
圖、1985年福茂唱片出版之民族舞劇《七夕雨》音樂黑膠唱片(LP編號:LFC037)
1987年青訪團美西團團員曾照薫大姊(本次復刻版藝術總監,也是舞劇第二代織女)受訪說道:「《七夕雨》著重於情感面的詮釋,沒有台詞的舞者必須能夠「慢下來」,內斂地、沉著地,透過自己的經驗與思考進入角色,運用肢體傳遞情感,才能帶領觀眾投入到故事的世界觀裡,穿越時空,感受牛郎與織女深情不悔的雋永愛情。在當代浪潮的洗刷之下,『慢』反而成為舞者的最大挑戰。」
圖、1995/04/26 許惠美紀念舞展 「七夕雨」第二代七仙女卡司 (彩排攝影:鄧惠恩)
圖、1995年版節目冊舞者名單
前輩藝術家能為了一張照片等候天光,百中選一,為了一個對味的動作,深琢細磨,在舞蹈裡,復刻是一份傳承的心意,在上次與雄爺細聊因果之後,大概也明白了,成一事得有許多要素在適當的機緣下成就,一部傳統經典再現的難,自始不在表象的技術,即使再多的多媒體加持,舞者所能達到的層次,將決定所凝視的深淵,是深是淺,來去,看了再說。2023/6/16,期待再下一場絕美的七夕雨。
圖、書籍《天空的一片雲:懷念許惠美》& 許惠美的《太平鼓舞》
註:
  • 1.編舞家許惠美曾為「中華民國青年友好訪問團」編舞
  • 2.部分資訊不完全確認,如有誤植敬請指正
  • 3.參考:《天空的一片雲:懷念許惠美》
  • 4.自勘誤,待爬疏-音樂錄音完成發行是1985,舞劇首演是1984,當時是TCO現 場live樂隊伴奏
#民族舞劇 #七夕雨 #鄭思森 #許惠美 #舞蹈 #民族舞蹈 #牛郎 #織女 #七仙女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