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翊綱

含有「馮翊綱」共 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金庸百年,錯過再等百年」 來賓介紹👏👏👏 -- 馮翊綱,人稱馮杯杯 狂粉真的,真的從小聽老師說相聲長大的啦~🤭 笑笑江湖,誰的江湖?☝️ 2024年金庸百年冥誕,怎能沒有「瓦舍派」?
Thumbnail
多次聽相聲瓦舍演出,首次購票入場,好好坐下來聽一齣! 終於,半年前用僅存的文化幣,勉強搶到票,當時也沒注意位置,直到進入劇院,才發現:哦?在第一排搖滾區,看馮杯杯! 伴隨開場音樂,十年來,我在手機、平板小小的螢幕中,看過不下百次的馮杯,他出場了!(內心好激動啊啊啊!!!) 過程中,他們
Thumbnail
1. 西方的「戲劇意志論」將戲劇分為三類,即(1)喜劇comedy;「喜歡」非喜感的劇,指劇情隨劇中人意志發展,最後得到完美結局、(2)鬧劇farce;熱「鬧」的劇,指劇中人沒有意志,只有一種性格,各種單一性格撞擊產生火花,創造出笑料、(3)悲劇tragedy;「悲壯感」非悲傷的劇,指劇中人
Thumbnail
1. 戲曲的行(ㄏㄤˊ行業)當;指腳色,只有「生旦淨丑」,生旦淨「末」丑是為了湊五言,即「生旦淨末丑,神仙老虎狗,龍套上下手,什麼我都有」。 2. 「末」(宋元)與「生」(明)皆是指男性腳色。 3. 從戲曲而來的用語,如:「黑臉白臉」戲曲中黑臉是好人(包公)、白臉則是壞人(曹操)
Thumbnail
1. 「現代戲劇」指19世紀至20世紀初出現的戲劇形式,如寫實主義戲劇,代表人物:易卜生、契訶夫,詳《世界戲劇藝術的欣賞─世界戲劇史》(戲劇系教科書)。 2. 餓死黃鳥的故事取自1950年代出版的《茶館》,後來影響了賴聲川、李立群、李國修的《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3. 西方現代
Thumbnail
1. 中國戲曲由來,一說為起源於「南戲」與「北曲」;另一說為,從「戲」「劇」字面上,由虎頭、豆(禮器)、戈(兵器)、豕、刀等祭祀物品組合而成,來源於祭祀。 2. 最早的中國劇本,從明朝《永樂大曲》可知為北宋的南戲,而戲劇作為一種活動,早在漢代已有紀錄,惜未留下劇本。 3. 北曲(
Thumbnail
1. 先讀劇才演戲(想到電影《在車上》也很重讀劇)。 2. 法蘭西學院(當時的智囊團)從亞里斯多德《詩學》研究的伊底帕斯,提出「三一律」,即: 3. 時間統一律:戲的內容、劇情應在一天(24小時)之內。 4. 空間統一律:視覺範圍在同一地點(沒有現代戲劇的暗燈、落幕等轉換場
Thumbnail
1. 戲劇是語言的成就。 2. 七大藝術中,繪畫、雕塑、建築屬「視覺」藝術;音樂、舞蹈、戲劇屬當面的「表演」藝術。 3. 藝術(戲劇)的目的是培養美感。 4. 將戲劇分為四大類:西洋古典戲劇、西洋現代戲劇、中國古典戲曲(唱曲)、中國現代戲劇。 5. 古典與現代的分界線
Thumbnail
還記得幾年前某天在朋友間驚喜地發現竟然有人在討論瓦舍,他們終於熬出頭,跳脫小眾的規模了呀,我心想。之後瓦舍的戲變多了起來,我再也不用偷偷幫他們擔心這麼少的觀眾這麼親民的票價損益到底有沒有有兩平!怎麼樣也沒想到,今年的那一夜,瓦舍沒有宋先生了。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