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6/28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維摩詰所說〉菩薩問疾〔文殊〕#下

有疾菩薩云何調伏其心?
《維摩詰所說經》 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調伏其心

不著我(無我)
於我,不應生著。
文殊師利言:「居士!有疾菩薩云何調服其心?」
維摩詰言:「有疾菩薩應作是念。
今我此病,皆從前世妄想顛倒,諸煩惱生。
無有實法,誰受病者?所以者何?
四大合故,假名為身。
四大無主,身亦無我。
又此病起,皆由著我。
是故,於我不應生著!」

離我我所
(維摩詰又說)「
既知病本,即除我想及眾生想,當起法想,應作是念:
但以眾法,合成此身。
起唯法起,滅唯法滅。
又此法者,各不相知。
起時,不言我起 ; 滅時,不言我滅。』
彼有疾菩薩當作是念:『
此法想者,亦是顛倒,顛倒者即是大患,我應離之。
顛倒:凡不永恆的人事物。
云何爲離?離我我所。
云何離我我所,謂離二法。
云何離二法,謂不念內外,諸法行於平等。
云何平等?謂我等、涅槃等。
所以者何?我及涅槃,此二皆空。
以何為空?但以名字,故空。
如此二法,無決定性。
得是平等,無有餘病。
唯有,空病空,病亦空!
是有疾菩薩,以無所受,而受諸受。
未具佛法,亦不滅受,而取證也。
設身有苦,念惡趣眾生,起大悲心。
我既調伏,亦當調伏一切眾生。
但除其病,而不除法。』」

無為法

為斷病本,而教導之:『
何謂病本?謂有攀緣。
從有攀緣,則為病本。
何所攀緣?謂之三界。
云何斷攀緣?以無所得。
若無所得,則無攀緣。
何謂無所得?謂離二見。
何謂二見?謂內見外見,是無所得。』」

解縛 v.s 方便
所生無縛,能為眾生說法解縛。
(維摩詰又言)
「文殊師利!
是為有疾菩薩調伏其心,
為斷老、病、死、苦,是菩薩菩提。
若不如是,己所修治,為無慧利。
譬如,勝怨乃可為勇。
如是,兼除老、病、死者,菩薩之謂也。
彼有疾菩薩應復作是念:『
如我此病,非真、非有。
眾生病,亦非真、非有。
作是觀時,於諸眾生,若起愛,見大悲,即應捨離。
所以者何?
菩薩斷除客塵煩惱,而起大悲。
愛見悲者,則於生死有疲厭心。
若能離此,無有疲厭。
在在所生,不為愛見之所覆也。
所生無縛,能為眾生說法解縛。ˋ
如佛所說:『若自有縛,能解彼縛,無有是處。
若自無縛,能解彼縛,斯有是處。
是故,菩薩不應起縛。
何謂縛?何謂解?
貪著禪味是菩薩縛,以方便生是菩薩解。

方便慧 & 慧方便
(維摩詰又言)「
又無方便慧縛,有方便慧解。無慧方便縛,有慧方便解。
“何謂無方便慧縛?”
謂菩薩以愛見心,莊嚴佛土成就眾生,
於空無相無作法中,而自調伏。
是名無方便慧縛。
“何謂有方便慧解?”
謂不以愛見心,莊嚴佛土成就眾生,
於空無相無作法中,以自調伏而不疲厭。
是名有方便慧解。
“何謂無慧方便縛?”
謂菩薩住貪欲、瞋恚、邪見等諸煩惱,
而植眾德本。
是無慧方便縛。
“何謂有慧方便解?”
謂離諸貪欲、瞋恚、邪見等諸煩惱,
而植眾德本。
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名有慧方便解。
文殊師利!彼有疾菩薩應如是觀諸法。

智慧方便

(又言):「
又復觀身無常、苦空、非我,
是名為慧!
雖身有疾,常在生死,而不厭倦。
是名方便。
又復觀身,身不離病、病不離身,
是病、是身,非新、非故。
是名為慧。
是身有疾,而不永滅。
是名方便。』

無住

(又言):「
文殊師利!有疾菩薩,應如是調伏其心,不住其中。
亦復不住不調伏心。
所以者何?
若住,不調伏心,是愚人法。
若住,調伏心,是聲聞法。
是故,菩薩不當住於調伏、不調伏心。
離此二法,是菩薩行。

菩薩行
雖行三界,而不壞法性,是菩薩行。
在於生死,不為汙行。
住於涅槃,不永滅度。是菩薩行。
非凡夫、非賢聖行,是菩薩行。
非垢行、非淨行,是菩薩行。
雖過魔行,而現降眾魔,是菩薩行。
求一切智,無非時求,是菩薩行。
雖觀諸法不生,而不入正位,是菩薩行。
雖樂遠離,而不依身心盡,是菩薩行。
雖行三界,而不壞法性,是菩薩行。
雖行於空,而植眾德本,是菩薩行。
雖行無相,而度眾生,是菩薩行。
雖行無作,而現受身,是菩薩行。
雖行無起,而起一切善行,是菩薩行。
雖行六波羅蜜,而遍知眾生心心數法,是菩薩行。
雖行六通而不盡漏,是菩薩行。
漏盡 義為消除煩惱
雖行四無量心,而不貪著生於梵世,是菩薩行。
四諦 乃慈悲喜捨。
雖行禪定解脫三昧,而不隨禪生,是菩薩行。
雖行四念處,而不永離身受心法,是菩薩行。
雖行四正勤,而不捨身心精進,是菩薩行。
雖行四如意足,而得自在神通,是菩薩行。
雖行五根,而分別眾生根之利鈍,是菩薩行。
雖行五力,而樂求佛十力,是菩薩行。
雖行七覺分,而分別佛之智慧,是菩薩行。
雖行八聖道,而樂行無量佛道,是菩薩行。
雖行止觀助道之法,而不畢竟墮於寂滅。是菩薩行!
雖行諸法不生不滅,而以相好莊嚴其身,是菩薩行。
雖現聲聞、辟支佛威儀,而不捨佛法,是菩薩行。
雖隨諸法究竟淨相,而隨所應,為現其身,是菩薩行。
雖觀諸佛國土永寂如空,而現種種清淨佛土,是菩薩行。
雖得佛道,轉於法輪,入於涅槃,而不捨於菩薩之道,是菩薩行。
說是語時,文殊師利,所將大眾,其中八千天子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父母恩、眾人恩、神鬼恩、佛法僧之三寶恩,
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生,
祈願未來世、同生極樂國。

七個白頭翁 wanna say
恭喜你|妳讀完了二千一百字的半篇章佛經含註解,如能在身、口、意三業上亦作精進,對治及淨化,對你|妳自身所謂的『轉運』便能有所幫助,並廣結善緣,增上善緣,真誠地祈願你|妳福生圓滿。
七個白頭翁針對佛經,因於全文字句皆為人工作業之親手擅打,如上倘若存在字句、字義之錯誤,還請見諒,如實有錯謬之處,歡迎不吝截圖,來信提醒:in5smilly@gmail.com

專題簡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