斡頭病Ua̍t-thâu-pēnn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年前剛出社會要找工作的時候,被迫寫了自傳,那時候我就是一個沒出過社會的死文青左蠢,我幾乎忘了自傳寫過什麼,但有一段關於台語的文字我一直清楚記得。
「好像朋友提醒我能說流利的母語是我的優點時,我警覺到的一些什麼。雖然我能流利的使用母語(我的母語是台語),而且確信他是我的長處,但我總不該把說母語視為一種工具、技能,填在我的履歷中。當一個社會必須把母語當成工具、技能、長處時,是讓人難過的。」
不是很完整的思考,文字也矯情(文青左蠢嘛),不過當初憂慮的方向沒有錯,台語往後二十年的發展不遠乎此。
然後如同悲觀預言師的自我矛盾一樣,我也在某次宮廟的田野調查之後,開啟了把母語當成工具、技能的生涯。
多次的田野調查之後,我知道在台文田野界,我絕對是一流的紀錄角色。因為那要是個台語足夠流利的台語人(不是台語人連腔調都無法適應)、能寫台文(不是腦內翻譯)、還要會日文(連アカ、シロ都聽不懂,怎麼紀錄?),另外還要有一點聰明(沒辦法,人說話常常是沒有邏輯的,你得腦內補完,還得試著猜測某些語詞)。
憂慮一直在我心中,反應在田野調查產出的訪談稿,從最早的直接把台語錄音腦內翻譯成北京話逐字稿,變成逐字稿打台文、訪談稿出北京話,再變成「偽台文」(用台華通用字加一些台語副詞)訪談稿。持續挑戰社會的速度,與憂慮加深的速度一樣。
(我曾經把這憂慮寫成一篇文章,後來這篇文章以我未曾想像過的樣子改變了我的人生。)
同時我變成了一個24小時講台語的全台語人。其實要我全台文鋪文也沒問題,只是像這樣的議題,得考慮那些被剪掉舌頭的台文青盲牛,不得不用北京話罷了。
年輕時上某一堂課,吳明益聊到台語,問有誰自認台語很好,全班只有我無謀的舉手(人家是華文系呢呵呵)。他說,那麼你知道什麼什麼字,台語應該怎麼寫嗎?他舉了幾個例子。
我那時候不大同意。
不同意只是跟多數人一樣的不喜歡被挑戰(面子問題),後來的後來我終於也同意了,我確實不會寫。
不過吳明益那時講的東西也是錯的,他剛開始在小說中嘗試加入台語字時,還是「一字仙」當道的時代,不像現在一般人有個規範可遵循,至於用字是否修改可以交給專家來研究處理。
後來他的小說,有找台文系的學生教授幫忙校訂台語文,現在差不多就是全正字了。
他在單車失竊記後的演講,每年都有一場是全台語的,我跟朋友有特地開車去嘉義聽過一次,講的比他的北京話演講差多了。
但他肯定還會繼續堅持。
其實只是這樣而已。
包含我在內多數人都不喜歡自己與自己的信仰被批評、指正、挑戰,但對的就是對的,一開始你會因為面子問題不同意,但總有一天你得同意,你會同意。
說找錯對象,罵錯人,只是把人趕走,分裂族群,而不接受的那些人,會找一千萬個理由不同意你,他們從一開始就不打算接受,永遠不會是你的同路人。我們嘲諷幻想美好古老神秘東方文明的歐米人是「東方主義」,這些幻想美好古老神秘台灣文明的中屬台北(Chinese Taipei)人,可以取個名字叫做「台灣省主義」吧?
所以我(我們)並沒有找錯對象罵錯人。
如果是用左膠文青消費的心態處理台語議題,本來就欠罵;如果真的有心,那做不好被挑戰被糾正被指責也很合理,「我就怕被罵啊」的心態只會把事情愈搞愈糟。
因為台灣的藝人跟台灣的老人一樣,都有「斡頭病」,老人是平常講台語,斡頭跟孫子講話瞬間變成北京話;藝人是表演用台語,斡頭接受訪問瞬間變成北京話。
有一天,我突然發現拍謝少年居然是全台語受訪時,還以為我記錯了。我私下去問了其中一個團員,他說:「無毋着,這馬我改用台語受訪矣。因為我用台語唱歌,我想來想去,著愛盡量用台語來受訪。」
真的只是這樣而已。
avatar-img
2會員
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臺灣國語與臺語之間的差異,包括國語運動對臺灣本土語言的影響,以及臺灣國語的發音特色。
Thumbnail
這一、二年來,不但查某孫有佇面頭前的時,我講台語;伊無佇咧,我佮其他的囡仔嘛講台語;毋但佇礁溪講台語,慢慢仔佇台北的店內嘛講台語,佇台北閣較需要較長的時間培養講的勇氣。   這幾若个月,不管是啥物店,對方幾歲,我開喙就講台語,伊欲用華語,抑是台語應我攏無要緊,有應就表示伊聽有,伊若聽無,伊會講伊
Thumbnail
小弟不才這學期教了台語一小段時間,深感它在當今台灣社會真是充滿各種微妙感。像是先前金曲台語歌后鄭宜農沒在頒獎典禮上講台語,就引發正反不同立場強力衝突。別的不說,光是怎麼稱呼它都會讓不同族群的民眾憤怒不滿,實在動輒得咎。葉高華教授的小文〈說不出名稱的那種語言〉滿深刻地說出這種尷尬感。 根據葉老師的說
Thumbnail
一、換語言佮文字是誠悲慘的代誌   以早,日本人來矣!台灣人換讀日本書,講日語。50年了後,另外一个政權來,逐家閣愛改學講華語,寫華文。彼當陣仔的台灣人誠可憐,尤其是佇寫文章,寫東寫西的人,愛換另外一種語言,是真慘的代誌。   我自2019年開始,佇部落格寫「逐工寫一段」,開始用漢字寫台文,
Thumbnail
恢復台語文,甚至以台語文為官方語言,其願景動人處,就是區隔來自中國的入侵政權。
Thumbnail
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但在文化語言上,有些島民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美國般強大的政經能量,有能耐和中國搶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還可以讓全世界的以 2300 萬人台灣華語為主,而不是 14 億人支語?
最近跟老弟聊到,很多台灣人都覺得台語不是閩南語,而對岸則是覺得根本沒有台語,全是閩南語,我實在很傻眼怎麼會有人邏輯這麼單薄,我們來看看誰是對的1.台語是不是閩南語?那我先問你,中壢區是不是桃園市?知道我意思了吧?台語和閩南語是不同層級的劃分,完全不衝突。那有人說台語那麼多日語詞,和閩南語不一樣!!!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臺灣國語與臺語之間的差異,包括國語運動對臺灣本土語言的影響,以及臺灣國語的發音特色。
Thumbnail
這一、二年來,不但查某孫有佇面頭前的時,我講台語;伊無佇咧,我佮其他的囡仔嘛講台語;毋但佇礁溪講台語,慢慢仔佇台北的店內嘛講台語,佇台北閣較需要較長的時間培養講的勇氣。   這幾若个月,不管是啥物店,對方幾歲,我開喙就講台語,伊欲用華語,抑是台語應我攏無要緊,有應就表示伊聽有,伊若聽無,伊會講伊
Thumbnail
小弟不才這學期教了台語一小段時間,深感它在當今台灣社會真是充滿各種微妙感。像是先前金曲台語歌后鄭宜農沒在頒獎典禮上講台語,就引發正反不同立場強力衝突。別的不說,光是怎麼稱呼它都會讓不同族群的民眾憤怒不滿,實在動輒得咎。葉高華教授的小文〈說不出名稱的那種語言〉滿深刻地說出這種尷尬感。 根據葉老師的說
Thumbnail
一、換語言佮文字是誠悲慘的代誌   以早,日本人來矣!台灣人換讀日本書,講日語。50年了後,另外一个政權來,逐家閣愛改學講華語,寫華文。彼當陣仔的台灣人誠可憐,尤其是佇寫文章,寫東寫西的人,愛換另外一種語言,是真慘的代誌。   我自2019年開始,佇部落格寫「逐工寫一段」,開始用漢字寫台文,
Thumbnail
恢復台語文,甚至以台語文為官方語言,其願景動人處,就是區隔來自中國的入侵政權。
Thumbnail
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但在文化語言上,有些島民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美國般強大的政經能量,有能耐和中國搶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還可以讓全世界的以 2300 萬人台灣華語為主,而不是 14 億人支語?
最近跟老弟聊到,很多台灣人都覺得台語不是閩南語,而對岸則是覺得根本沒有台語,全是閩南語,我實在很傻眼怎麼會有人邏輯這麼單薄,我們來看看誰是對的1.台語是不是閩南語?那我先問你,中壢區是不是桃園市?知道我意思了吧?台語和閩南語是不同層級的劃分,完全不衝突。那有人說台語那麼多日語詞,和閩南語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