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情鴛》(A Time to Love and a Time to Die,1958)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圖/《戰地情鴛》電影海報,僅供評論用途)
《戰地情鴛》是 50 年代通俗劇(Melodrama)大師道格拉斯瑟克(Douglas Sirk),在停止電影創作之前的倒數第二部電影作品,本片選映於 2023 年台北電影節「焦點影人:道格拉斯.瑟克」單元。週二夜晚的放映,影廳裡約莫只有 30、40 名觀眾,卻仍能從廳中被逗樂的笑聲、感嘆或輕聲驚呼,與曖昧情節觸發的輕吟,來辨別彼此的情緒反應。它依舊是我們如今能在銀幕上看到最好的敘事電影之一。
入選 1958 年柏林影展主競賽的《戰地情鴛》,改編自 Erich Maria Remarque 的同名小說,故事描述二戰末期,德軍在俄國境內節節敗退。獲准休假三週,返回家鄉的德國士兵 Graeber,在已經被戰火摧殘的家鄉中,苦尋父母下落不著。他在四處探訪親友的過程,認識因為父親被關入納粹集中營而心焦的童年舊識 Elizabeth。兩人相識、相戀,迅速墜入愛河。遠離前線的三週假期是死神的恩准,一切都來得太快,也結束得太快,Graeber 很快就要回到前線,愛的形貌在戰火下顯得柔軟又堅韌,卻仍無處逃逸。
道格拉斯瑟克是德國人,在二戰爆發前已經離開德國;然而,他在第一任婚姻中生下的長子並沒有跟隨他離開,二戰末期,參戰的長子便於東歐去世。在《戰地情鴛》,我們可以發現創作者描繪的德國年輕士兵,充滿掙扎與痛苦,主角深刻意識到綑綁在自己身上的道德責任,卻無處可逃。電影的架構可粗略分成三塊,前線戰場,返回家鄉,與再次回到前線。男主角 Graeber 在開場便參與對於無辜平民的槍決行刑,道德陰影將在接下來的電影裡如影隨形地跟著他,構成這齣愛情電影的底色。
「我與他們是同夥嗎?」Graeber 好奇這個問題,而他始終沒辦法得到讓自己滿意的答案。瑟克把故事焦點放在這段道德掙扎,Graeber 知道自己只是奉命行事,但這遠遠不能回應他內心趨向瘋狂的不安,「我正在尖叫,你只是沒有聽見。」這是我們在故事中能聽見最令人驚嚇的台詞。
Graeber 在短暫的假期與舊識 Elizabeth 相戀,觀眾因此經歷複雜的心情轉折。通俗劇的愛情拉扯有高強的逃避色彩,在這部電影也不例外,但有甚麼東西真的能逃避戰火?《戰地情鴛》做出電影編排上的精彩回應,當這對愛侶的感情升溫,Graeber 透過門路帶著 Elizabeth 去到戰時一間秘密開放給上層階級的高級餐廳,嘗試度過不符身分的浪漫夜晚。然而,空襲隨之來臨,一行用餐的客人從容不迫地往地下避難所移動,儘管飲酒與歡唱仍在繼續,尖銳的炮火聲響與騷動卻再次出現,最終,死亡、混亂,與真實的燒燙傷口,將他們趕回大街。
在這場戲中,空間幾度轉換,精彩之處不是兩個主角浪漫關係受到挑戰,而是「試圖抽離當下死亡陰影的夢幻作樂」與「無法擺脫存在感的死亡威脅」不間斷地反覆出現,每當一者看似佔據主導性,另一者就再度出現。空襲警報打亂賓客的雅興,女歌手就爬上酒桶高歌,但歌曲沒唱到半首,避難所又馬上被轟出一個大洞。主角的愛情生根在這樣的現實基礎下,他們逃逸,又很快被抓回現實,卻總是能再找到逃逸的方法。通俗劇逾越階級與現實的浪漫幻想不再是貶義,而是對「愛」做為一種主動能力的積極宣稱。正因他們擁有彼此,擁有對生活的想望,他們才總是能再找到一次離開現實的可能性。戰爭與極權統治的絕望感一次又一次地擊倒劇中人,但希望卻仍在持續地「逃亡」,片中的猶太倖存者說,「我還活著,這不便是希望」。我們不會認為這是一種樂觀的宣稱,但它明確地存在。
瑟克的風格美感同樣起到效果。戰爭背景使電影大段時間的視覺印象,相對瑟克其他的代表性作品更為自然寫實,然而,這也使色彩在電影中被強調的時刻更為突出,Elizabeth 堅持在窗沿種下的一抹綠色、Graeber 在屋內打亮的一道橙光,都有出色的記憶點。時不時穿梭在都市廢墟中的兩人,不斷經過的斷垣殘壁形貌,屢屢成為構圖的景框一環,鏡面與水面的反射也為空間增加層次。就算略去建築物爆破或相似能代表片廠財力的大場面,《戰地情鴛》的視覺格局依然美得驚人。
美國導演 Stanley Kramer 執導之《紐倫堡大審判》(Judgment at Nuremberg,1961)曾試圖拉扯出納粹德國之下,比較複雜的小人物道德問題;在那部電影的結局,美國法官指責德國法官,他不能主張自己無法預見大屠殺的發生,從他第一次跨過界線,讓無辜者入獄之後,就喪失這種主張的權利。《戰地情鴛》的結局對相似的問題,提供一個或許基於同情而生的答案,它讓觀眾看見,Graeber 是如何從電影開頭「越界」之後,便再也在道德上「無處可逃」。這種下他的悲劇遠因,不論先找上它的是戰爭、是納粹,或是民族仇恨皆然。
最後,我們尤其會記得,Graeber 與 Elizabeth 在「曾經想去哪裡旅遊」的愛情閒談中發現一個問題:世上似乎再沒有不曾被納粹德國肆虐的地方,因此,即便戰爭終有一天會結束,他們仍將再也無處可去。他們唯一能做的只是待在彼此身旁,不離開彼此、不離開愛情,不走出那個無法抵禦砲火的危樓,這似乎便是他們能去到最遙遠的地方。■
※※
《戰地情鴛》(A Time to Love and a Time to Die,1958)/美國,Douglas Sirk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5會員
    13內容數
    聯絡方式:orangecat841027@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蔡曉松 的其他內容
    《窄路微塵》的命題是「微塵」們之彼此同理與互相憐惜。不只是弱勢在廣泛意義上的團結、相濡以沫,也包括互相「看見」彼此,強調在晦暗時局之下,小人物們個別關係的重要與特殊性。從電影開場,窄哥在夜間噴灑藥劑,亦即存在以藍橘雙色進行視覺表達——既(必定會)冷,又(必須要)暖——的狀態,大抵符合故事的表達主旨。
    為何《蝙蝠俠大顯神威》是一部迷人的電影,不只是來自它跟波頓其他電影一樣憐愛這些怪異的角色,更在於它的故事關於:「三個怪胎,無法拯救彼此」——因為他們已經長成了他們如今的樣子。
    線條、形狀,電影將觀眾的注意力從角色與他們正在遭遇的事件上頭移開,轉換到畫面本身。這讓 89 年《蝙蝠俠》比較有趣的面向,不是角色發生什麼,而是他們的肢體與行為、他們在畫面上給觀眾的感受。
    「你如果不在還是混混的時候死去,就會活著看見自己成為超級英雄」,這是唐泰瑞托和他飆車黨夥的故事,也是好萊塢商業電影近年的縮影。
    《窄路微塵》的命題是「微塵」們之彼此同理與互相憐惜。不只是弱勢在廣泛意義上的團結、相濡以沫,也包括互相「看見」彼此,強調在晦暗時局之下,小人物們個別關係的重要與特殊性。從電影開場,窄哥在夜間噴灑藥劑,亦即存在以藍橘雙色進行視覺表達——既(必定會)冷,又(必須要)暖——的狀態,大抵符合故事的表達主旨。
    為何《蝙蝠俠大顯神威》是一部迷人的電影,不只是來自它跟波頓其他電影一樣憐愛這些怪異的角色,更在於它的故事關於:「三個怪胎,無法拯救彼此」——因為他們已經長成了他們如今的樣子。
    線條、形狀,電影將觀眾的注意力從角色與他們正在遭遇的事件上頭移開,轉換到畫面本身。這讓 89 年《蝙蝠俠》比較有趣的面向,不是角色發生什麼,而是他們的肢體與行為、他們在畫面上給觀眾的感受。
    「你如果不在還是混混的時候死去,就會活著看見自己成為超級英雄」,這是唐泰瑞托和他飆車黨夥的故事,也是好萊塢商業電影近年的縮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相信大家都有甜蜜愛情的經驗 喜歡一個人為對方付出全部 沒有什麼不對 但結局往往都是石沉大海 在擺渡人電影裡有一句話說:「時間一直走,沒有盡頭,只有路口」 每個人都會遇到"情關"的路口可能 是悔恨 是不甘 是甜蜜 是幸福 其實每個人心中在遇到路口時早已有選擇的答案 不管是哪一方都希望能一直走下
    Thumbnail
    亡命天涯结伴行,途穷身死目难瞑。 但求来世重相见,再续前生未了情。
    Thumbnail
      《夢想集中營》的故事主要描述居住在集中營外的德國軍官一家人的生活,並環繞著關於幸福和罪惡的命題逐步展開。幸福是否必然與罪惡有關呢?如果從歷史和社會層面來看,這部電影或許可以作為某種索引,並讓我們重新追問:某些「幸福」與罪惡之間,究竟形成了什麼樣的關係?
    Thumbnail
    到底是戰爭抹殺了人性,還是毫無感情的殘殺即是人的劣根性?原本對勝利還抱有一絲希望的他,在戰爭的摧殘下漸漸逼出人性卑劣的黑暗面。
    Thumbnail
      《西線無戰事》為德裔美籍作家埃里希・瑪利亞・雷馬克(Erich Maria Remarque, 1898-1970)於1928年開始連載的半自傳小說,並三度搬上大螢幕。然而現實的埃里希最後倖存下來,並將對戰爭的省思寫成小說,電影則以悲劇收場。   本片背景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德軍在法國
    Thumbnail
    第二次世界大戰倖存下來的士兵, 究竟是偉大的逃亡者, 或只是一個想尋求心靈平靜的垂暮老者?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二戰時期,一位納粹軍官的家庭座落於集中營旁,大人們試圖用藤蔓掩蓋鐵絲網、用室內溫室抵擋炊煙、用玩樂淹沒槍聲與尖叫。《夢想集中營》由同名小說改編,美國、英國、波蘭三國合資拍攝,榮獲坎城評審團大獎及費比西獎,甚至代表英國角逐奧斯卡。
    Thumbnail
      朋友们好,我们来谈一谈在二战结束几年以后,到了20世纪50年代时,当时的一些德军战俘,被苏联红军释放以后,回到国内时,内心是什么感觉呢?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我们可以先来了解一部比较早的电影《伯尔尼的奇迹》。这部电影里面讲述了一个战后德国家庭的故事,其军人父亲在
    Thumbnail
    全片從一對住在安養中心的年邁夫妻之間所發生的日常點滴故事,與老先生在事隔七十年後的一趟遠行,引領觀眾跟著主角的回憶,走進了時光甬道,回到了20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1944年6月6日展開的諾曼第登陸一役,因戰亂引爆衍生而出的人心輾轉,也見證了永恆綿長療癒身心靈的愛,依然存在這世上。
    Thumbnail
      朋友们好,我们来谈一谈二战时期盟国和轴心国的战俘的命运。之前我有谈过德军战俘在美国战俘营逃跑的故事,但是并非所有的战俘的命运都像那位可以逃跑的那样。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1945年1月1日这一天,德国军队开始从比利时和边境地区的阿登森林撤军。与此同时,美军在这
    Thumbnail
    相信大家都有甜蜜愛情的經驗 喜歡一個人為對方付出全部 沒有什麼不對 但結局往往都是石沉大海 在擺渡人電影裡有一句話說:「時間一直走,沒有盡頭,只有路口」 每個人都會遇到"情關"的路口可能 是悔恨 是不甘 是甜蜜 是幸福 其實每個人心中在遇到路口時早已有選擇的答案 不管是哪一方都希望能一直走下
    Thumbnail
    亡命天涯结伴行,途穷身死目难瞑。 但求来世重相见,再续前生未了情。
    Thumbnail
      《夢想集中營》的故事主要描述居住在集中營外的德國軍官一家人的生活,並環繞著關於幸福和罪惡的命題逐步展開。幸福是否必然與罪惡有關呢?如果從歷史和社會層面來看,這部電影或許可以作為某種索引,並讓我們重新追問:某些「幸福」與罪惡之間,究竟形成了什麼樣的關係?
    Thumbnail
    到底是戰爭抹殺了人性,還是毫無感情的殘殺即是人的劣根性?原本對勝利還抱有一絲希望的他,在戰爭的摧殘下漸漸逼出人性卑劣的黑暗面。
    Thumbnail
      《西線無戰事》為德裔美籍作家埃里希・瑪利亞・雷馬克(Erich Maria Remarque, 1898-1970)於1928年開始連載的半自傳小說,並三度搬上大螢幕。然而現實的埃里希最後倖存下來,並將對戰爭的省思寫成小說,電影則以悲劇收場。   本片背景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德軍在法國
    Thumbnail
    第二次世界大戰倖存下來的士兵, 究竟是偉大的逃亡者, 或只是一個想尋求心靈平靜的垂暮老者?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二戰時期,一位納粹軍官的家庭座落於集中營旁,大人們試圖用藤蔓掩蓋鐵絲網、用室內溫室抵擋炊煙、用玩樂淹沒槍聲與尖叫。《夢想集中營》由同名小說改編,美國、英國、波蘭三國合資拍攝,榮獲坎城評審團大獎及費比西獎,甚至代表英國角逐奧斯卡。
    Thumbnail
      朋友们好,我们来谈一谈在二战结束几年以后,到了20世纪50年代时,当时的一些德军战俘,被苏联红军释放以后,回到国内时,内心是什么感觉呢?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我们可以先来了解一部比较早的电影《伯尔尼的奇迹》。这部电影里面讲述了一个战后德国家庭的故事,其军人父亲在
    Thumbnail
    全片從一對住在安養中心的年邁夫妻之間所發生的日常點滴故事,與老先生在事隔七十年後的一趟遠行,引領觀眾跟著主角的回憶,走進了時光甬道,回到了20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1944年6月6日展開的諾曼第登陸一役,因戰亂引爆衍生而出的人心輾轉,也見證了永恆綿長療癒身心靈的愛,依然存在這世上。
    Thumbnail
      朋友们好,我们来谈一谈二战时期盟国和轴心国的战俘的命运。之前我有谈过德军战俘在美国战俘营逃跑的故事,但是并非所有的战俘的命运都像那位可以逃跑的那样。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1945年1月1日这一天,德国军队开始从比利时和边境地区的阿登森林撤军。与此同时,美军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