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

含有「教宗」共 7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本文探討梵蒂岡城牆的起源,展現出其並非始於宗教宏圖,而是源於一場海盜打劫事件後,為了彌補安全漏洞和創傷而建造的「恐懼建築」。從郊區墓地到被洗劫的聖地,再到利奧四世被迫建造的「利奧城牆」,本文解構了圍繞梵蒂岡的根本迷思,闡述了信仰與務實主義在歷史中的碰撞,以及這座最小國家背後充滿離奇轉折的因果鏈條。
Thumbnail
本文以“自戀型人格”和“表演型人格“剖析川普其人。他流露自大妄想,懷有諾貝爾和平奬症候群,過度自抬身價、十分享受別人吹捧,卻口沒遮攔,不嫌出醜,呼加拿大總理為“州長”、以爬地哀求的娼婦況前來商談關稅的各國全權代表,教廷在選新教宗期間,川普卻製作自身的教宗像。作為世界領袖,其表現令人嘆為觀止。
Thumbnail
秘密會議是近期我最喜歡的一部電影,電影開頭就切入重點,梵蒂岡教宗因心臟病發猝然離世,教廷一時之間群龍無首,對照先前三次元真實的梵蒂岡儼然就是一個平行世界,而電影開場的鏡頭也頗讓人玩味,樞機主教團團長勞倫斯一人踽踽獨行,不管中心大道還是通往教宗房間的那條長廊,這條路漫長的彷彿永遠走不完,即使身邊神
Thumbnail
在第四次十字軍首先攻陷札拉城後,首領們回想起教宗的警語:「任何敢攻擊這座基督教城市的人,我都會直接開除他的教籍!」,恐怕個個提心吊膽。 「絕罰」(excommunication)不單純只是精神意義的懲罰,還包含一連串政治、社會、經濟意義的負面後果。例如任何人都可以隨意攻擊他們的領地:如今他們不
Thumbnail
付費限定
時間來到1202年秋季,此時十字軍依然嚴重拖欠應給威尼斯的船費,而威尼斯高層則為了避免破產的危機,軟中帶硬地脅迫十字軍去攻打不服威尼斯統治的基督教城市札拉。在這個你怨我怨的時刻,丹多羅總督卻忽行驚人之舉—— 年過九十、雙目全盲的恩里克.丹多羅,居然率一批高層來到聖馬可教堂,「立下了十字軍誓言」:這
Thumbnail
由於第四次十字軍嚴重短缺應付的船費,使得威尼斯在還沒出發,就陷入即將破產的窘境。丹多羅總督等人急中生智,趕忙提了個B計畫: 十字軍軍隊必須要先協助威尼斯攻下札拉城,威尼斯就能答應十字軍「延遲付款」,稍後再拿戰利品來償債。 札拉(Zara)是哪裡?它是位於巴爾幹半島「達爾馬提亞」的一座海岸城市
Thumbnail
付費限定
在1198年,一位新的教宗成為了羅馬教廷的職掌者。這位「伊諾增爵三世」(Innocent III,又譯為英諾森三世),年僅三十七歲,乃是教廷史上罕有的年輕教宗。他精力充沛、極端虔誠同時又雄心勃勃,或許可以說是史上最有權勢的教宗之一。 而伊諾增爵三世近二十年的教宗生涯中,最著名的,乃是他是極其狂熱的
Thumbnail
第四次十字軍為什麼中途改道,跑去打君士坦丁堡? 變數之一,就是流亡的阿列克賽皇子用天價一般的酬庸,把十字軍「騙去」支持自己父子的皇位權利。 其中最大的「精神報償」,則是羅馬教會夢寐以求的玩意: 「東西教會統一,而且希臘教會將置於羅馬教宗之下。」 這個對十字軍來說炫目至極的條件,其實完全沒
Thumbnail
  就像前面談的「禁止面紗」的問題,在很多以「世俗主義」為理由禁止面紗的地方,都鮮少依相同的理由、用同樣嚴格的標準禁止十字架首飾。在這裡,問題顯然超過了「政府或私人是否有權基於世俗主義禁止宗教服裝」,更關於「何者被認定/如何認定為應該被禁止的前現代宗教」。
Thumbnail
中世紀的十字軍運動有強烈的群眾煽動性質。反過來說,要動員群眾,最怕的就是「空氣突然安靜」,台上講得慷慨激昂,台下大家不知做何反應。 而這點在史上第一個「十字軍宣講」,教宗烏爾班二世的宣講,尤其嚴重。 為什麼呢?恰恰是因為這是「第一個十字軍宣講」,不像以後的十字軍宣講有前例可循,台下的人聽完之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