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松-avatar-img

蔡曉松

90 位追蹤者
1995 年生。從事電影評論、影人訪談與相關文字工作。曾任第二屆亞洲電影觀察團成員、2021 TIDF 影評人協會推薦獎評審,文章發表於《報導者》、《聯合文學》、《放映週報》、《釀電影》等媒體。另有筆名橘貓。
avatar-img
85會員
14內容數
聯絡方式:[email protected]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他如今擁有新的力量,有另一段他即將去面對的危險與歷程,這是與原著的指向完全相反的一段路。而在此之前,在他最終走向這顆鏡頭之前,他經歷一次戲劇性的長鏡頭奔跑,在他告別他的對立角色與劇本巧妙安排的既定秩序之時。
Thumbnail
《派特森》的美妙之處,除了它對於生活本身的建設──你可以寫詩,在乎形式與否、內容與否;無關乎好壞,關乎你可以選擇這樣去做──形塑出一個具豐沛感官細節的世界,也關乎它透過呈現愛情關係中其中一方的感知,去表現純粹的、與人產生連結的狀態。儘管無法終極地被理解,你仍然能去表達與接收,在這個世界裡愛與被愛。
Thumbnail
狗狗把他的筆記本咬碎的當下,除了扼腕外,也隱隱有些解脫之感。詩,再寫就好!的fu,哈哈~ 這部電影餘韻無窮,感謝分享!
新北市學生影像新星獎以公部門主辦之經費支持、專注鼓勵學生的影像製作為主軸,建立自成一格的定位,有望持續深耕影響力。對於常態上經費拮据的學生製作,明確且豐沛的獎金獎勵可以產生支持效果;而別於專業影像工作者身分的學生短片作品,亦在評選與鼓勵的方向上,有機會引入相對多樣而自由的觀點,帶來意料之外的刺激。
Thumbnail
鄭保瑞在這裡完成以他版本的風格,能對銀河映像宿命命題做出的回應。宿命(必然性)的構成,來自於千瘡百孔的都市惡業,每個細小的分子各自為生存掙扎,最後將彼此推上邊緣,其中纏繞的前因無法再被梳理,最後刺出的一刀卻無比真實且不可回逆。
Thumbnail
他們面對的是同一個世界;是這個現代、疏離,無信仰、無連結可能的世界,最後將他們拋入同一個處境。而就在那短短的一瞬間,只成立在他們的價值傾向或道德衝突對彼此都已經不再構成威脅的一瞬間,或許最後幾秒、幾分鐘的時光,他們兩人不再是孤獨的,而能夠擁有彼此的陪伴。
Thumbnail
評論很細膩,看到了幾處我之前不曾注意到的細節,感謝您的寫作分享!
當影像第一次進入小豪與 Vicky 的住宅,畫面進入長時間的失焦,在焦點固定之後,淺焦鏡頭依然讓前後景不時處於模糊狀態,攝影機的擺動拖著觀眾的視線移動,觀眾卻更常需要把注意力放在畫面上明顯失焦的區塊。一切都帶有不確定性。
Thumbnail
麥斯重新接受自己的名字,接受結合的可能性,透過一場非常浪漫的輸血場景,「荒土中不僅能掠奪,也能給予」的價值觀得到迂迴地成立。而就像是伊丹十三《蒲公英》(Tampopo,1985),或是它可能存在的其他西部電影前輩。在終局,麥斯的離開是個必要選擇,只有這種方式......
Thumbnail
70 年代香港,李小龍以《唐山大兄》(1971)爆紅,當時已憑《獨臂刀》(1967)、《金燕子》(1968)等片成為武俠片名導的張徹萌生念頭,培養一個專長於拳腳武打片的演員;時年 28 歲的陳觀泰雀屏中選,主演《馬永貞》。
Thumbnail
「發條」本身就是對這部電影的形容,一切都緊密地被安排,訊息、分鏡、超現實的美術氛圍,我們直接地感受到電影傳達的效果,一個指令一個動作。
Thumbnail
基頓琢磨出無數個驚險萬分又不可思議的視覺笑點,讓畫面上的事件以最驚險、近似巧合的方式發生,儘管這代表他要重複拍攝同一個鏡頭超過 50 次以上,直到一切到位。他深知如何讓電影製造魔法:現實世界有千萬種巧合,電影則會忘記所有旁支,只記下唯一一次的渾然天成。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