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3|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碎念集|談跑步(原子)習慣:我是會去河堤跑步的人!

半年一結算,《原子習慣》還在榜上

什麼時候開始,一年終了前得盤點今年過得如何,又侃侃而談對未來的想望?又什麼時候開始,時間縮短,半年就要來一次?好在還沒有太浮濫,頂多是些笑鬧粉專,提醒著一年過一半了,自己依舊老樣子(相信我,年底前會多這種)。

現在賣書通路,也半年結算一次,提供半年以來的銷售排行,以前有這樣嗎?不記得了。可能排行榜一出,多多少少可以提升銷量吧。看到《原子習慣》在榜上,這本2019年出版的書,似乎從出版以來一直出現在眼前,好在我今年上半年耐不住好奇心,看完了。

看完之後,沒有特別寫下一篇心得,覺得讀完的當下只是接收,並沒有輸出、實踐,那到底也是一些泛泛而論。雖然我也不是那種徹底的實踐家,好比立下確切目標、制定計畫、設定獎懲等等,僅稍微概略以書中提到的,檢視核對自己一兩個行為。

關於我的跑步小習慣

書裡面提到,可以運用「我是ˍˍˍˍ的人」,建立身分意識,以培養習慣。所以,我心裡認定自己:

我是會去河堤跑步的人,我、就、是。

盡可能再加上,「跑一休一」(跑一天休息一天)、「一星期跑三次」,或是App裡會記錄,我已經連續37週每週跑一次,而我真的不想讓它中斷,所以必須持續執行,印象中,這點書裡也有約略提到。

我蠻喜歡這個「我、就、是」的方法,或者說,是一種想法。意識上,認定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也所以會執行某件事,相當自然順理,不用再額外找理由、說服自己。

此外,我會加一些別的想法。比如:

  1. 熊仔在專輯《PRO》第一首〈自信〉寫的:「從2021開始尋找自信/穿上慢跑鞋我開始制訂 自律 routine/慢跑河濱不管陰雨晴/上升不只體力還有意志力 思緒 篤定」。好幾次冒著小雨跑,我都想著「不管陰雨晴」,如常跑完覺得自己很棒。這張《PRO》,好一段時間都是我的陪跑專輯,今年得到最佳華語專輯獎,很是開心。
  2. 河正宇在散文集《走路的人》強調走路的好處。有時候出門前會覺得好累喔、偷懶不想動,他說,可以慢慢試著一點一點移動,從床鋪、沙發下來,撐過出門,走一圈回來之後,心情獲得某種舒坦。我喜歡這樣鼓勵自己出門動一動的想法,讓我想到以前練系女籃前,也會覺得好累喔、好懶喔,可是練完結束時的開心,讓我慶幸自己有去。知道結果是好的,以克服偷懶蟲障礙。
  3. 去年讀《我的心理治療師爛透了:走進憂鬱症患者的小房間,聽一段笑中帶淚的抗憂鬱故事》,作者是平凡的胖胖女生,她在跑步的時候,不管要跑多久、多遠、多快,就一直跑,瀟灑地拋棄所有計量方式,直到精疲力竭。提醒我,跑步完全是與自己的事,今天有設目標也好,沒有也沒關係,超級純粹。

以上偏心理建設方面,在實體部分,我的小方法:

  1. 一回家就換上運動衣:一方面前陣子疫情,回家更衣比較安心,一方面很能讓自己進入「我等等要跑步」的情境。
  2. 慢跑鞋:前陣子新買了NB慢跑鞋,穿上首跑,可能是興奮,也確實這雙比舊鞋輕好多,同樣距離,完跑時間變短了。持續跑這件事,連和店員說要找跑步鞋時,都覺得自己有資格理直氣壯,還能不膽怯地問之前那雙會磨腳是怎樣之類的問題。
  3. 智慧手錶:像買水壺,可以增加自己喝水慾望,買智慧手錶,也讓我更加堅定地跑步。擺脫手機用臂袋套在手臂上熱爆,手錶輕巧一百倍,而且這麼貴,就得認真使用才行。

搭上一台車,完整的體驗

很多事情是這樣,道理大家都懂啊,尤其從歌、書裡讀到的字句和想法,當這些作為細瑣的東西時,可能像巷口的機車,與自己擦身而過,不會留下什麼;但它出現在一本書裡、一張相對概念完整的專輯中時,在相對長時間的閱聽過程,讓人進入整個脈絡,像是上了一台車,開始費心觀察車子的風格、設計是如何?駕駛是怎麼樣的人?甚至,車內空氣的味道也會不一樣。也不知道會開往哪裡、在哪裡下車。

乘車時間很長,可以想想自己的事,那便是對照起自身生活經驗。一旦有所連結,不用筆記就能記得,然後有一天會突然跑出來。就像,我原本只是想講《原子習慣》之於跑步,寫著寫著就想起了後面其他。

有人可能會給出「你好像很喜歡跑步」的評價。我說,其實還好。跑步是相對簡單進行的運動,所以與其說喜歡跑步本身,不如說我想找件事情試試看可以堅持多久,我喜歡「願意、可以堅持的自己」,以及肯定過程中曾經付出的努力,同時保持身心健康,目前是這樣。

前幾個週末造訪石門,真是熱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