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0|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總覺得時間不夠用嗎?活在一天有24小時的今日,你該感到慶幸!

【記者_許家源/雙北報導】

天文學家的最新研究顯示,過去的地球一天只有19.5小時,揭示了地球自轉速度的變化對地球歷史和氣候演變的影響。這項發現提醒我們重視地球環境和氣候變遷,保護我們珍貴的地球家園。

藍色彈珠

根據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的最新研究,天文學家發現地球過去曾經歷過14億年前的一段特殊時期,每一天只有19.5小時的自轉速度。這項發現顯示出地球自轉速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太陽和地球環境也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引起了科學界的高度重視。

來自多倫多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從最新的地球自轉速度變化模型中推算出,月球的引力會使地球自轉速率減慢,但是太陽對地球大氣的拉動及加熱會造成地球自轉加速。另外,大氣層的共振波重合效應也會鎖定地球的自轉速度。因此,在20億年前至6億年前的時期,地球的自轉速度被鎖定為19.5小時,長達14億年幾乎沒有改變。

研究團隊進一步指出,若沒有太陽與大氣層的交互作用,現今地球的一天長度將超過60個小時。這項研究也顯示地球的自轉速度變化與氣候變遷有關,特別是在近百年的全球暖化趨勢中,更多的冰原融化成為淡水,海平面上升,地球質量分布改變,都將影響地球的自轉速度。

天文學家的這項發現為我們更深入了解地球歷史和自然變化提供了重要的線索。透過這些研究成果,我們或許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演化歷程,並釐清太陽與地球相互作用對地球自轉速度的影響。這也提醒著我們,保護地球環境和應對氣候變遷的重要性。

天文學家這項發現顯示了地球在過去曾經歷過自轉速度變化的情況。這個自轉速度的變化如何影響了地球的環境和氣候演變?這個發現對於我們對地球歷史的認知和未來的氣候變遷研究有何重要意義?在應對全球暖化和氣候變遷方面,這項發現是否能為我們提供新的解決方案和思路?

來源: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