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

含有「全球暖化」共 14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因為想要省錢而有了意外的發現!!
當前科學研究顯示,全球氣溫的升高速度及幅度可能遠比我們以往認知的更嚴重,1.5°C的臨界點或許已經被超越。這提醒我們必須更加積極地推動減碳與氣候行動,否則地球的氣候系統將面臨更大風險,帶來不可逆轉的環境變遷和生態災難。只有全球共同努力,才能避免最嚴重的氣候後果,守護人類與自然的未來。
Thumbnail
要避免全球暖化引起的災難,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儘量降低人為因素排放二氧化碳到大氣裡。 在全世界有識之士多年努力下,「碳權」、「碳關稅」、及「淨零碳排」……各種措施逐漸施行,也將影響每一個人的工作與生活方式。 碳權的概念衍生出二方面,一者是你排碳到大氣裡是必須付費的,另外一方面就是若你能夠將大氣中的二
Thumbnail
付費限定
 老子一例,乃時不我與,謀巧待發,私下傳理靜候未來開花,而在《11歲男孩的祈禱:一起種樹救地球!》一書中,菲利斯.芬克拜纳(Felix Finkbeiner)這位男孩的例子則是審時度勢,巧用自身優點,合縱連橫開疆闢土,廣招種樹子弟聯盟軍,在世界展開拯救地球的行動。此書的一開頭,這位男孩說一
這幾年因為全球暖化議題逐漸被社會大眾關注,從企業、民間團體到教育單位,都開始進行節能減碳的宣導計劃,我們家雙胞胎女兒小學時曾經參加荒野保護協會裏的兒童團隊「荒野炫蜂團」,他們要求每個孩子力行節能減碳的行動之外,每個家庭每個月都要填表檢討家庭的用電量。   或許是這個緣故吧,我們家雙胞胎女兒去年的科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人體在極端高溫和低溫環境下的耐受極限,並說明濕度對耐熱性的影響,以及不同溫度下人體可能發生的生理反應和危險性。內容涵蓋乾燥環境和潮濕環境下的耐熱極限、人體正常體溫範圍、高溫和低溫對人體造成的危害,以及不同溫度下人體存活時間的差異。
Thumbnail
這次冬天真的有夠冷的🥶
Ean連苡安-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16
心裡住著小男孩 對呀😂
你有想過為什麼有些論述即便缺乏證據支持,卻仍被很多人採用?像是在台灣對於口罩習以為常的我們,有沒有困惑過為什麼疫情期間美國出現大量反對口罩的抗爭呢?這類現象在《反智》這本書裡或許能找到解答。 本書作者是一位在物理學有專業知識的愛爾蘭作家David Robert Grimes。他一直致力於推廣大眾對
Thumbnail
麥康納-avatar-img
2025/05/04
哈,光看你的書介也感受到一點你說的,作者一邊主張科學證據是暫時性,但自己的心態好像不完全吻合 看來 Woke 仔在哪都雙標,也不只台灣
哭追肉泥K.Z.-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04
麥康納 其實我寫完後看了一下台灣(博客來)跟美國(亞馬遜)的評價,發覺台灣人的差評普遍都是詬病翻譯問題,美國方面有些差評的確也是提到作者自己也有錯誤假設和觀點偏剖的問題。似乎反方觀點都被概括成「不理性」,稍嫌可惜。 雙標可能是全人類都有的認知偏誤也不一定呢~
這篇是懶人包 復活節連假時,和日本朋友一起到斯瓦爾巴群島展開三天兩夜的小冒險。因為只有短短的三天兩夜,也不想放過任何在這裡的時間,所以有好好的安排在這裡的行程!最近身邊的朋友也很好奇這個神秘之地,於是整理了一些資料供想探索極地的人參考!之後會寫一篇旅行感想~但這篇以行程規劃為主。
Thumbnail
世界地球日(Earth Day)是一項全球性環保行動,始於1970年4月22日,由美國參議員蓋洛德尼爾森(Gaylord Nelson)發起,旨在喚起人們對環境保護的關注。第一個地球日促成了美國環保署的成立,並推動多項環境法案的通過。 2025年是地球日55週年,主題為「我們的能量,我們的星球」
Thumbnail
2024年,台灣年平均氣溫24.97度,較百年平均溫度飆高了1.66度,也是自1897年以來最熱情的一年,聯合國的世界氣象組織(WMO)更提醒說2024年是全球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但2025年第一季,台灣的溫度卻又偏冷,相信大家都感受到了。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