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7/2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電影芭比:被框架的芭比和肯尼如何找到自我?

電影簡介

執導過淑女鳥、她們等多部女性主義電影的葛莉塔·葛薇,這次將故事的主角轉向了美泰兒玩具_這個歷久不衰,以物化和框架女性聞名的芭比娃娃,究竟劇情會如何巧妙地顛覆芭比在大眾眼中的傳統形象,是觀影前所期待看到的。

活在完美國度的芭比(瑪格羅比飾)有一天發現自己居然變成扁平足,光滑的大腿也生出了橘皮,發現原來是被真實世界中擁有她的人「玩壞了」,才產生了時空裂縫,為了修補裂縫,找回完美的自己,芭比與肯尼(萊恩葛斯林飾)來到了真實世界,才發現真實世界與芭比所在的世界有著極大的不同,是個父權主導的社會.....這讓芭比與肯尼都產生了劇烈的認知碰撞。

象徵「完美女性」的芭比

雖然瑪格羅比飾演的主角是「典型芭比」,但其實芭比的世界中,還有總統芭比、醫生芭比、諾貝爾文學獎芭比、普立茲獎芭比等無數個芭比。如同在兩性逐漸平權的當代,只能等待王子拯救的公主形象早已過時,芭比娃娃也早就與時俱進,推出無數款職業芭比。

但女性身上的框架有減少嗎?如同電影中怪芭比的輪番吐槽「既要積極,但不能展露太多野心;追求事業之餘,又必須當個好媽媽。」現在的女性乍看之下解放了,其實是活在由父權主導的社會中,承受新時代女性的框架,既要溫柔漂亮,又必須有學識、工作能力強。就如同電影台詞吐槽的那樣:

「妳必須瘦,但不能太瘦,而且妳永遠不能說自己想,妳必須說是為了健康。」
「妳要有錢,但不能說自己愛錢,否則就是俗氣。」
「妳要熱愛當母親,但不能整天把小孩掛在嘴邊,妳要有自己的事業,但同時也要照顧其他人。」
「妳必須要為了男人而美,但不能太漂亮,這樣會讓男人有非份之想。」

(有沒有覺得當女人真的太難了。)

「芭比」象徵著完美女性的形象,然而真實世界中的我們有可能「完美」嗎?就如同芭比在盛大的派對中盡情地歌唱熱舞之餘,忽然思考起死亡的議題,只要存在在真實世界中,就必須面臨著種種的缺憾與醜陋。心靈會憂鬱、焦慮、恐懼,身體會發炎、肥胖、鬆弛,皮膚會長出皺紋、冒痘痘......

只要是活生生的人,就不可能永遠積極、陽光、友善、青春,只有芭比娃娃可以。所以離開完美世界的芭比一度無法面對真實世界。

但是,只有當你跳脫外在的框架,以不帶批判的方式觀看自己,才能開始學習欣賞自己。真實並不完美,但我們仍舊可以選擇愛他,因為那就是我們自己啊!希望有一天,芭比娃娃真的能像那個「玩壞她」的設計師草圖一樣,推出厭世芭比、焦慮芭比、憂鬱芭比、橘皮芭比。

只有被注視時才能感到存在的肯尼

肯尼的人物設定其實很有趣,因為他的身上同時代表著兩種框架,一個是自我認同為附屬品的悲歌,一個是被父權主義洗腦的男性陽剛形象。

和芭比不同的是,在完美世界中擔任芭比男友的肯尼,一直只是芭比這系列產品的附屬品,只有當芭比注視到他的時候,他才能感受到自己存在,其餘的時候就只能一直「站在海灘上」。而來到真實世界的他倍感震撼,因為真實世界居然是由男性來主導。

於是他決定回到芭比的國度,號召「肯尼們」掀起一場革命,讓男權主義在這裡遍地開花,洗腦芭比們成為討好肯尼們的玩物。但其實肯尼本身也並不是那麼喜歡主導或管理群眾,他最底層的真正渴望仍舊是獲得芭比的垂青。這是一直得不到認同的肯尼,在尋找認同的方式。

在電影中可以看到肯尼們為了獲得芭比們的青睞,從裝腔作勢,到最後演變成一場肯尼的世紀大戰,種種荒謬的行徑雖然令人發笑,但也令人反思。因為無論是男性或女性,我們都有可能當過「肯尼」為了追求別人的注視和認可而張牙舞爪,甚至演變成善妒而好鬥。

爭取的是平權,而不是女權。

電影巧妙地塑造了芭比世界和真實世界,這兩個二元對立的國度,一個由女性主導,一個由男性主導。讓我們看見,當權力的天秤過度傾斜,有一方只能永遠屈居於附屬的地位時,就會引發上文「肯尼的困境」。只是在男權社會中,女人更容易被迫成為「肯尼」為了爭寵而攻擊同性,就像電影裡說的

「女人討厭女人,男人也討厭女人,這是我們唯一的共識。」

當一個人被定義為附屬品的時候,他所有的價值感便只能向外討取。而在真實世界中,被父權主義框架的不見得只是無法施展抱負的女性,更有必須隨時保持強大,居於主導地位的男性。

如同西蒙波娃在第二性當中提到的:

「女人並非生而為女人,而是成為女人。」

我認為男人亦是如此,人只要誕生在這個社會上,無可避免地會被社會的價值觀所影響,因為他人就像一面鏡子,我們都會藉由他人的反應來認識自己。如果能用更加多元開放的角度來欣賞他人,將每個人視為獨特的個體,不用「男人應該如何」或「女人應該如何」來框架他人,既是饒過自己,亦是放過他人。因為只要有標準,那勢必就會有人不符合標準。

所以芭比不只是一部女性主義電影,更是一部性別平權電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