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府城東安坊文化園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一個放假的早晨,騎著車來到台南,展開了東安坊文化之旅。台南市在四百年前就被荷蘭人定為首府,所以有得天獨厚的史蹟景觀。在府城中心的古蹟分為幾個文化園區,東安坊是其中之一。這個名稱源自於明鄭時期,當時,鄭經改東都為東寧,以原承天府(今赤崁樓地區)為中心,劃分成「東安、寧南、西定、鎮北」四坊為承天府治範圍,這是台南最早之行政區域。東安坊大部分位在台南市東區,以古時十字街(今民權路)為主軸,一路發展延伸至東門城附近。園區被鐵路分成東西兩區塊,西面以主掌冥司的東嶽殿與城隍廟為主,週邊則匯聚雕刻、刺繡、香鋪、佛帽、錫器與餅舖等各種民俗信仰之相關行業。鐵道以東是清末基督長老教會初入府城的聚落,如台南神學院、新樓醫院、長榮中學和長榮女中等,可說是台灣最早西洋學校之大本營。

目前居住在東區的國寶級大木作匠師許漢珍師傅,他是傳統廟宇的營建匠師,擅長疊斗式大木架棟設計。師傅師承父親許銅爐,17歲入行後與父執輩於參與營建廟宇過程中,習得傳統技能,可是傳統營建並無西方製圖概念,因此許師傅自學建築繪圖,以符合建築營建法令需求,並嘗試以鋼筋混凝土仿造大木作來營建傳統廟宇,使廟宇能維持台灣傳統建築風貌。自民國54年(1965)修復臺南南勢街西羅殿起,迄今至少經手完成60座以上的廟宇作品。並在民國94年(2005)獲「第十二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民俗工藝獎(傳統建築藝術)獎的殊榮。

 

這次繞行旅遊路線如下:

中山路天主教會à清水寺à臺灣府城隍廟à東嶽殿à府東創意森林à許嵩煙故居à巽方砲台à大東門城à巴克禮紀念教會à彌陀寺à祝三多廟à新樓醫院à台灣神學院à台灣教會公報社à長榮女中à長榮中學à原臺南廳長官邸à台南一中à台南州知事官邸

 

首先繞行鐵路西邊,第一站為「天主教台南教區聖母無染原罪堂」。天主教有二次傳入台灣的記錄,第一次在1626年,西班牙道明會馬蒂內神父隨軍登陸三貂角,以基隆為中心,在台灣北部傳福音,可是西班牙於1642年被荷蘭擊潰而退出台灣。第二次是1859年,道明會郭德剛神父來台傳教,他曾前來台南觀察,在返回高雄途中發現棄嬰,於是興起收容孤兒之宏願。1866年,郭神父派嚴文生傳道前來台南成立「聖幼兒之家」收容孤兒並傳教。1925年於今址建殿,因座落於中山路上,故俗稱《中山路天主教堂》。1988年整建內部,成為現今模樣。

 

第二站為「清水寺」。本寺原奉祀清水祖師,寺前為溝仔底,在某次大雨後,漂流一塊木柴,本里人們拾取起來雕刻成觀世音金身供奉,稱「水流觀音」,並改主祀為觀音佛祖,同祀清水祖師。昔日被譽為府城七寺八廟之一。廟內留存光緒2年(1876)「流水前身」及光緒11年(1885)「大觀在上」二方古匾。

寺旁銀同社區內的有被列為歷史建築的「清水寺街連棟街屋」。前面巷道原為枋溪的河道,昔稱「清水寺街」。建築物雖為日治時期興建,可是二樓立面仍保有清末街屋建築「中為門、兩側為窗」的中軸建築思維,並有陽臺及木造欄杆,為其特色。

 

接著來到第三站,國定古蹟「台灣府城隍廟」,本廟創建於明永曆23年(1669),是台灣最早建立的官建城隍廟。此地也是清台灣府署遺址所在地。廟內除了有大算盤外,還有臺南四大名匾之一的「爾來了」匾。台灣目前有三個省城隍廟,分別是台南的台灣府城隍廟、新竹的都城隍廟和臺北的臺灣省城隍廟。

 

第四站來到「台南東嶽殿」,這是全台最古老的嶽帝廟,創建於明永曆27年(1673),主祀東嶽大帝,是道教五嶽大帝之首,也是陰司地府的主神。東嶽大帝與酆都大帝同是冥界最高長官,職權幾乎一樣;但今日普遍認為東嶽大帝主管一切幽冥事務,酆都大帝為其掌管酆都,十殿閻王則是下屬,在地府的十殿中各司其職,我們比較知道的閻羅王即是掌管第五殿,轉輪王則是第十殿。

 

之後上東門陸橋到鐵道的東邊,前往第五站,台南監理站對面巷子的《府東創意森林》。本園區為「原臺南州立農事試驗場宿舍群」,是日治宿舍群,現存1棟高等官舍,即場長宿舍,以及4棟判任官舍,即俗稱的一般職工宿舍,現在則有店家進駐。而在台南監理站旁,有台南注名的夜市「大東夜市」,來到台南,只要記得「大大武花大武花」的口訣,就知道當天要迋那個夜市。口訣中的「大」,就是大東夜市。

 

第六站來到被修禪院圍起來的「台灣府城巽方砲台」。這個砲台是道光12年(1832)張丙反清事件平定後,為強化城防,在大東門外圍植刺竹外城,俗稱《東外城》,並在外城上建兩座砲台。因位於八卦《巽》方,所以稱巽方砲台。民國37年(1948),修禪院承租此地,建設齋堂,並以砲臺做為主持的辦公室兼會客室,因而維護得宜並維持舊貌。月門上刻有「巽方靖鎮」的石額。進入室內可看見四個凹入的方形槍口及兩個營房口,而它的兄弟「艮方砲台」今已無存。

 

接著來到下一站「大東門城」。府城城牆建於雍正3年(1725),由台灣知縣周鍾瑄創建,大東門是當時第一座動工興建的木造有樓臺的柵門。因屬於臺灣府治的東安坊轄區,所以稱為「東安門」。乾隆元年(1736),將城門改築為土石構造,現嵌於外門額上的《東安門》即是此次改建時留存之物。林爽文事件後,城垣改為三合土,大東門改建為兩層的歇山重簷式屋頂。道光16年(1836),大東門外增建刺竹圍成的東外城,並在外城開設永康、東郭、仁和三門。昭和10年(1935),大東門與大南門、小西門被列為史蹟保存。連橫曾於城樓上賦詩抒懷,題為《迎春門遠眺》。民國44年(1955),颱風帶來的豪雨致使城樓崩塌,而後在民國66年(1977),依原來的外貌形式重建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東門城的樓窗造型多變化,有書卷、扇形、方型、八角形等。

清代臺灣府城的迎春禮,定在每年「立春」節氣前一天在大東門外舉行。昔日官方以布袋泥塑成春牛,並依年運五行,分別敷塗五色,旁有芒神執鞭,乃值年太歲。台灣知府率所有官員祭拜芒神、春牛,即是迎春禮,因此東安門又名「迎春門」。所以在東門城園環中,可以看見一對春牛的塑像。

 

在東門陸橋旁的「彌陀寺」,經鄉土史學家盧嘉興考證,為創建於荷蘭時期的《彌陀室》,是府城最早的佛教聚會場地之一,也是府城七寺八廟一員,不過目前已改建成現代的寺廟建築了。再走一小段路,就到土地公廟「祝三多廟」,廟名寓意為《多財、多壽、多子孫》,本廟原位在清代出城時必經之路,後因修建鐵路遷於此,今廟內留存道光23年(1843)的《祝三多》匾。

 

之後的幾站,和基督長老教會有關。

在「巴克禮紀念教會」附近有一小巷,進入小巷,就到了「台南神學院」,校內的禮拜堂是早期羅馬風格的建築。這裡曾是全台最早的管風琴入住的地方。1964年春天,美國的海軍戰艦上免費運載了兩台最早來到台灣的管風琴零組件,其中一台裝置於東海大學的體育館,之後移設於台南太平境教會;另一台則安置在台南神學院的禮拜堂,這台後來於2006年捐贈給奇美博物館,經由老師傅整修,現在已能在奇美展間演奏。

在神學院的長廊裡,有長老教會教牧先軀簡介,筆者簡單節錄如下:

1.馬雅各醫生,英國蘇格蘭人,是第一位來臺的醫療宣教師。

2.李麻牧師,1867年舉家來台傳教,1871年向母會報告後,甘為霖牧師受感來到臺灣服事。李麻牧師過逝後,牧師娘李以萊莎,被英國母會選任為女宣教師。李麻夫婦是台灣第一所女子學校「長榮女中」的催生者。

3.馬偕於1871年抵達打狗(高雄),不久到阿里港(屏東里港鄉)拜會李麻牧師。經李麻牧師建議,決定前往台灣北部宣教。

4.甘為霖牧師於1891年在臺南創立全臺第一所盲人學校「訓瞽堂」。

5.嚴清華牧師為第一位本地牧師。

6.黃彰輝牧師是台南神學院第一位台灣人院長。

 

在神學院青年路校門旁邊,是「臺灣教會公報社」總社,樓下的新樓書房有出售基督教相關產品。1885年6月12日,巴克禮牧師在這裡親手印出臺灣第一份報紙《臺灣府城教會報》,共4頁,共印 2000份。巴克禮牧師在這份用羅馬拼音編印的發刊詞中說,出版公報的目的就是要讓讀者學習易懂易讀的白話字,並知道教會消息,進而會讀白話字聖經和看詩歌本唱聖詩。

 

再從勝利路巷子到「長榮女子高級中學」的舊大門,就可見到「原臺南長老教女學校本館暨講堂」,現在這棟建築物為其附屬幼稚園在使用。

長榮中學是是台灣第一所西式中學,要從林森路的新大門進入校區,照著指示就可看見市定古蹟「原臺南長老教中學校講堂暨校長宿舍」,這講堂的興建,有段有趣的故事。當時學校新校舍的承建,分由兩家建築公司承包,旨在希望由兩家和平競爭建造爭取《禮拜堂與音樂館》的承包權,後因兩家的建造工程均令人滿意,因此決定由這兩家共同承包建造禮拜堂。一家建造一樓,另一家建二樓,因此格調與裝飾略顯不一致。禮拜堂正面凸出就像是八角樓的前三面,融合希臘風格的圓柱,中間鑲嵌著台灣的綠釉花瓶欄杆和兩旁英國都鐸式的衛塔,使其看起來像是西洋棋的主教寶塔。禮拜堂就位在舊大門附近。出了舊大門,左前方有個水泥空地,據說是《艮方砲台》舊址。

 

接著,就往火車站的方向走。首先抵達「原臺南廳長官邸」。本建築最初是作為《內務部長官舍》,日治時期,當臺南縣改制為臺南廳後,成為《臺南廳長官舍》,曾有六任廳長居住於此。廢廳改州後,又改為《內務部長官舍》。台北賓館和此建築均屬「和洋併置」官舍,即和館與洋館同時出現,但彼此之間的空間機能是分開的。

在空間機能上,洋館做為接待客人的公共空間,而和館則是家人生活的空間。和館曾經歷兩次大火,僅餘地磚及部分遺構。洋館屬於近代洋風建築特色,其屋頂為日式水泥瓦,牆壁為木板條灰泥牆,俗稱木摺壁,建築物位於抬高的基座上,外有迴廊。其出檐托架、西洋古典式木柱、木質牛腿、欄杆、門廊倒吊寶珠等極具特色。後方為原南一中教師舊宿舍,將規劃成為同一園區。

 

附近的「原台南縣知事官邸」落成於1900年,是當時南台灣最華麗的官邸建築。因其獨特的外觀,老一輩台南人暱稱為《時鐘樓》。本建築曾作為總督至台南巡視時的《總督台南官邸》以及多位日本皇族造訪台南時的《御泊所》,即貴賓館。大正12年(1923)4月20日,裕仁皇太子的台灣行啟台南站,即以此作為御泊所。

 

臨近的國立台南第一高級中學簡稱南一中,前身為日治時期台灣人讀的「台南州立第二中學校」,現存兩棟日治時期校舍,一為原台南州立第二中學校本館,即今俗稱《紅樓》的西棟行政教學大樓。二為講堂,即今《小禮堂》。《紅樓》可以在校門口就可看到,不過要看到紅磗那面,則要進到校園裡面了。出了校園,先告一段落。

avatar-img
0會員
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水仙宮是一座具有300年歷史的古老廟宇,見證了府城和安平之間內海的變遷與臺灣社會的發展。從最初的樸素小廟到現在繁榮的市場中心,水仙宮反映了當地居民對宗教信仰的重視及文化的延續。文章深入探討水仙宮的歷史背景、重要事件及其在當地的影響,並展現如今市場的熱鬧景象。
Thumbnail
「磺溪書院」俗稱「文昌廟」,位於台中市大肚區距離火車站不遠,騎單車過去才五分鐘就到了,它是該地至今留存最古老的建築,也是臺中市現存唯一的書院,供奉文昌帝君等「五文昌」,書院的前身為「西雝社」亦稱「文昌會」,創建於清嘉慶四年(1799年),是當時文人士子的結集之所!
Thumbnail
臺南市安南區 地點:鹿耳門聖母廟(廟徽親子園區)、城西夢幻湖、鹿耳門天后宮(媽祖宮休憩公園) 日期:2024/08/11 星期天,天氣晴。 天上雲朵像棉絮。 讓人看了好心情。
Thumbnail
關於福德正神的傳說有很多,民間有兩種普遍說法:其一為有傳福德正神姓張名福德、另傳土地公爲周朝士大夫的家仆的兩種說法。不論何種說法都說明福德正神深入台灣人心中,台灣的各個都市中又以桃園市福德正神密度最高、因此桃園市也有全台灣唯一土地公文化館。據統計,光是桃園區平均每平方公里大就有七座。桃園市有十三
Thumbnail
俗話說:「田頭田尾土地公」。台灣土地公信仰一直是潛移默化深入民眾心理,尤其土地公的信仰堪稱最源遠流長。土地公信仰緣起於泛靈信仰裡的自然崇拜,初始的自然崇拜為了對自然萬物的酬謝與感恩。福德正神是神明系統中最低神位、卻也是神明系統最深植人心的神明。綜觀福德正神廟宇規模可大、可小。這篇來介紹全台灣最高
Thumbnail
王公廟絕對是台灣人以台灣北部媽祖及台灣南部王爺為信仰主流神明中、一間很另類信仰廟宇。宜蘭縣五結鄉鎮安村的王公廟宇,從舊廟古蹟文物保存非常古色古香、 百年歷史傳承,鄉民萬人移動舊廟等傳奇 。宮廟建築體,富含現代感與大氣。一新一舊廟宇寫下王公廟在台灣的一頁廟宇歷史傳奇。 二結王公廟相關資訊::
Thumbnail
台南,一個人文薈萃的好地方,同時也是古老的府城,歷史的痕跡在這裡比比皆是,但是越古老的東西,就越有它的智慧,同時更加古老也往往代表更危險。 漢人在台灣的足跡能上溯到哪?我想,鄭成功應該是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在台政權吧。 沒錯,今天的任務來自於明鄭時期的故事,現在回頭想想,說是現代版的戲說台灣一點也不為
Thumbnail
參拜台東赫赫有名的「王爺公」,體會臺灣傳統文化信仰的美麗和人情味。
Thumbnail
​近數十年來,台灣社會日趨多元與複雜化,寺廟在台灣社會是有相當大的適應與彈性。它並沒有因著在不同時期的政治、環境等的變遷中而消失,仍是現今社會中大部份人的信仰中心。媽祖廟更是如此、媽祖信仰深入台灣各地,幾乎每一個行政區甚至小地方都有媽祖廟存在。這篇介紹台北市北投區慈后宮亦是如此。 慈后宮相關資訊:
Thumbnail
​ 台灣的廟宇時常可見到只要廟宇規模達到一定程度,一定熱心推動各項民俗和公益活動,這篇介紹興雅福德宮就是如此例子。這座 廟宇來自土地公中人民對土地的崇拜,土地載育萬物生成五穀,供給人民生活所需,因此土地崇拜是許多民族共通的信仰。 興雅福德宮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信義區永吉路30巷30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水仙宮是一座具有300年歷史的古老廟宇,見證了府城和安平之間內海的變遷與臺灣社會的發展。從最初的樸素小廟到現在繁榮的市場中心,水仙宮反映了當地居民對宗教信仰的重視及文化的延續。文章深入探討水仙宮的歷史背景、重要事件及其在當地的影響,並展現如今市場的熱鬧景象。
Thumbnail
「磺溪書院」俗稱「文昌廟」,位於台中市大肚區距離火車站不遠,騎單車過去才五分鐘就到了,它是該地至今留存最古老的建築,也是臺中市現存唯一的書院,供奉文昌帝君等「五文昌」,書院的前身為「西雝社」亦稱「文昌會」,創建於清嘉慶四年(1799年),是當時文人士子的結集之所!
Thumbnail
臺南市安南區 地點:鹿耳門聖母廟(廟徽親子園區)、城西夢幻湖、鹿耳門天后宮(媽祖宮休憩公園) 日期:2024/08/11 星期天,天氣晴。 天上雲朵像棉絮。 讓人看了好心情。
Thumbnail
關於福德正神的傳說有很多,民間有兩種普遍說法:其一為有傳福德正神姓張名福德、另傳土地公爲周朝士大夫的家仆的兩種說法。不論何種說法都說明福德正神深入台灣人心中,台灣的各個都市中又以桃園市福德正神密度最高、因此桃園市也有全台灣唯一土地公文化館。據統計,光是桃園區平均每平方公里大就有七座。桃園市有十三
Thumbnail
俗話說:「田頭田尾土地公」。台灣土地公信仰一直是潛移默化深入民眾心理,尤其土地公的信仰堪稱最源遠流長。土地公信仰緣起於泛靈信仰裡的自然崇拜,初始的自然崇拜為了對自然萬物的酬謝與感恩。福德正神是神明系統中最低神位、卻也是神明系統最深植人心的神明。綜觀福德正神廟宇規模可大、可小。這篇來介紹全台灣最高
Thumbnail
王公廟絕對是台灣人以台灣北部媽祖及台灣南部王爺為信仰主流神明中、一間很另類信仰廟宇。宜蘭縣五結鄉鎮安村的王公廟宇,從舊廟古蹟文物保存非常古色古香、 百年歷史傳承,鄉民萬人移動舊廟等傳奇 。宮廟建築體,富含現代感與大氣。一新一舊廟宇寫下王公廟在台灣的一頁廟宇歷史傳奇。 二結王公廟相關資訊::
Thumbnail
台南,一個人文薈萃的好地方,同時也是古老的府城,歷史的痕跡在這裡比比皆是,但是越古老的東西,就越有它的智慧,同時更加古老也往往代表更危險。 漢人在台灣的足跡能上溯到哪?我想,鄭成功應該是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在台政權吧。 沒錯,今天的任務來自於明鄭時期的故事,現在回頭想想,說是現代版的戲說台灣一點也不為
Thumbnail
參拜台東赫赫有名的「王爺公」,體會臺灣傳統文化信仰的美麗和人情味。
Thumbnail
​近數十年來,台灣社會日趨多元與複雜化,寺廟在台灣社會是有相當大的適應與彈性。它並沒有因著在不同時期的政治、環境等的變遷中而消失,仍是現今社會中大部份人的信仰中心。媽祖廟更是如此、媽祖信仰深入台灣各地,幾乎每一個行政區甚至小地方都有媽祖廟存在。這篇介紹台北市北投區慈后宮亦是如此。 慈后宮相關資訊:
Thumbnail
​ 台灣的廟宇時常可見到只要廟宇規模達到一定程度,一定熱心推動各項民俗和公益活動,這篇介紹興雅福德宮就是如此例子。這座 廟宇來自土地公中人民對土地的崇拜,土地載育萬物生成五穀,供給人民生活所需,因此土地崇拜是許多民族共通的信仰。 興雅福德宮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信義區永吉路30巷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