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 繼 つ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謹獻給 宇宙中的殘次品們

以黑白短篇漫畫製作的治癒?致鬱?本 講述創傷與修復的Zine

raw-image

去體驗了幾堂金繼課的當時,揉和了一些想說的概念而成

作者也曾經想過一了百了,走過之後,卻自私的希望身旁想死的人先別那麼衝動,多希望能陪自己活到真正的生命盡頭,當我們成為宇宙,一切都可以變得溫柔

作者也曾經想過一了百了,走過之後,卻自私的希望身旁想死的人先別那麼衝動,多希望能陪自己活到真正的生命盡頭,當我們成為宇宙,一切都可以變得溫柔

覺得很有幸的,我們這個世代可以透過網路,透過近年來心理學相關書籍盛行,讓身心健康的議題被討論開始,人們可以也願意去面對一些不只表層的問題,特別感謝那些心理專家跟出版業出版/引進那些在排行榜上久站不退的書,因為其實有許多群眾,即使需要治療或諮商,但實際上擔付不起治療費用,自己覺得這些書籍其實拯救了許多負擔不起一小時3000上下諮商費的人們(尤其是那些也不知道該怎麼向他人求助的人們)可以用比較少的預算去學習與瞭解自己的狀況,進而自我療癒(當然,療癒有很多方式,當狀況真的嚴重了,還是建議去找專業的醫師,如果心生病了,就跟身體感冒是一樣的)

有一陣子,或者是說其實是蟄伏太久,身邊一些朋友很有勇氣的開始學會向外界求救,正確的來說這樣才是健康的,但會說很有勇氣,是因為我個人是很不愛頗析自己給別人看的人,於是只要碰觸到深度的問題表達方式總是七彎八拐的試圖逃避,但如果真的碰到困難,懂得向身旁的朋友求救,才健康,許多憂鬱躁鬱焦慮,像氣候一樣來回反覆,有時當自己的狀況好,朋友的狀況不好,而我卻沒辦法陪伴在他們身邊時,會覺得有些扼腕,我能做什麼?我不是心理專業背景,所懂所知也不多,搞不好以前在陪伴的過程也踩了不少地雷說錯不少話?

啊!我會創作啊!雖然不是那種真的很厲害的人,但曾經有朋友給了我鼓勵,說畫給她的角色,給了她很大的支持與能量,反而,她的這句反饋,才帶給我超過她想像的能量,讓我持續下去,因此,乖僻如我也許沒辦法順暢地在許多人面前親自表達什麼,希望,小誌,如果能繼續下去,能安靜地傾聽與陪伴有需要的人

如此的緣起

漫畫本身黑白,出有一組附上金筆紅筆的,讓讀者可以也在本子上去塗畫

漫畫本身黑白,出有一組附上金筆紅筆的,讓讀者可以也在本子上去塗畫

套組的本金繼的部分留著給讀者體驗,在紙上虛擬地完成“修復”的過程

套組的本金繼的部分留著給讀者體驗,在紙上虛擬地完成“修復”的過程

給Rido印刷的原稿與示意圖,淺藍的部分,是在白色的紙上印白墨的指示

給Rido印刷的原稿與示意圖,淺藍的部分,是在白色的紙上印白墨的指示

raw-image

個人的才能、努力以及各種所求,都是其次,許多人所沒有的、最好的天賦其實只有:身心健康。

很多人講修復,好像一切都可以事後被治療

但就像金繼一樣,為什麼一般而言修復過後的器物不會成為商品

因為殘破後的器物,即便用上最上等的師傅最好的真金,價值被提升瞻仰

也無法保證能像完好時那樣的使用


猶如百年以前,沒有兒童虐待的法安與組織存在,在社工與媒體的不懈下,Merry Ellen Wilson 得到群眾的關注,打孩子才成為並非理所當然,世界上第一個保護兒童的機構,在瑪麗一案後於紐約成立,人們才開始學習什麼是家暴...


但當時如果女孩可以選擇,我想她並不想成為歷史上的英雄。

更何況,大多數的殘次品又怎能奢求自己有任何條件可以被修復?還用真金呢?也許連銅粉也買不起...

也不用斷然地說修復或治療斷然無效,光是能夠被修復的跟被治療的,雖然不再完整,但至少生命得以延續,有些人能活著,大概也就已經是很奢侈的事情了

raw-image



▲出版品簡介▲

/販售連結/

*絕版*


/規格size/

A5 騎馬釘

全套包含:空白本,含紅、金兩筆,其實當中藏有金繼的過程,在最後三頁,想讓大家稍微用紙與筆象徵性的體驗金繼最後的過程,上漆,掃金,用身體來親自體驗修復過程


/印刷方式/

Risograph 孔版印刷


/承印/

Retro 印刷 Jam


/出版/

2018


備註:

- Risograph孔版印刷採環保油墨,會有些為掉色,擦墨情況

- 每本手工裝訂裁切

- 本zine為何封面選用全黑,「因為覺得:黑色是能包容一切的顏色」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按💖讓我知道,追蹤的話發布新文章會有通知

如果經濟許可,願意使用贊助連結贊助我的話,是真的能成為我得以持續創作的助力,感謝你能一同實現內容有價!

也歡迎留言交流想法,或拍手按讚


『想像大家一起坐在沙發旁有火爐批哩巴拉,冬日窩在一起聊天的樣子,大概就是這間沙龍的印象...』 ☾ ⋆ • ⋆✦ ⋆ • ☁️ ☾ ⋆ • ⋆ ✦ • ⋆ ☁️ • ⋆.:*✦ 目前房間有 插畫品牌:不知名 製物品牌:一十一 充滿動物與怪物的“慢來宇宙”moonlight &創作者本人的心裡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們的第一本聯合小誌,於2016發行 當時黑膠唱片正在復興,然而卡帶已然被人們遺忘,再度發燒也已經是後面幾年的事情(也不知道是不是跟自己開啟了這個創作有關?至少在擺攤發布這個作品之前,是那樣時代眼淚的景況,而之後才見到一小陣子的復古之潮),當時搜羅了當時很便宜(復古潮還沒來的時候)的二手磁帶,搭配
我們的第一本聯合小誌,於2016發行 當時黑膠唱片正在復興,然而卡帶已然被人們遺忘,再度發燒也已經是後面幾年的事情(也不知道是不是跟自己開啟了這個創作有關?至少在擺攤發布這個作品之前,是那樣時代眼淚的景況,而之後才見到一小陣子的復古之潮),當時搜羅了當時很便宜(復古潮還沒來的時候)的二手磁帶,搭配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稍早跟朋友聊天,她向我詢問一個關於現階段她所遇到的一個選擇,目前找不到答案,一切混沌不明,問我她是不是一個「靈性沒有升級的」鬼打牆之人?電話打來的時候,恰好從行天宮參拜結束,我就一路從行天宮走到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稍早跟朋友聊天,她向我詢問一個關於現階段她所遇到的一個選擇,目前找不到答案,一切混沌不明,問我她是不是一個「靈性沒有升級的」鬼打牆之人?電話打來的時候,恰好從行天宮參拜結束,我就一路從行天宮走到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是一本療癒自我、也是一本人際關係自救指南。如果你有被周遭複雜的關係:親子、伴侶、朋友、工作夥伴、社群連結搞到筋疲力盡過,曾沉浸在悲傷、憤怒,或是對說出真話、拒絕別人感到內疚過,讀這本會非常有共鳴。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創作歷程,以及如何透過繪本成功地轉化創傷故事。文章中提到使用創作作為自我療癒的過程,以及採取了版畫印刷藝術作為一種治療方式。
Thumbnail
最近看完這本吉岡純子寫的書《相信宇宙就好:提升波動能量,加速開創現實》,我非常喜歡裡面提的幾個概念。首先,她第一個重點,在於她曾經意識脫離肉體,因為嚴重疾病的關係,所以她曾類似靈魂出竅。她看到了陰陽太極圖在旋轉。後來,她聽到一個聲音告訴她,「一切都會順利的」,只要記住當時的感受。她才理解到
Thumbnail
《自療書》作者 / 楊依靜。ISBN 9786269583256。 這是一本像金句集的書。 ●榮格說 「每個人都有兩次生命 第一次是活給別人看 第二次是活給自己看 四十歲是轉捩點」 (p.150) ●你的前半輩子也許活在別人的眼光裡,你的後半輩子要還給自己,追尋自己想要的人生。(p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位曾患有重度憂鬱症,後被診斷患有躁鬱症、PTSD的患者,以及漸漸好轉與復發的過程,在經歷自殺未遂後,開始就診並接受身心科治療的過程,並提及了與諮商師的配對、不同醫生之間的轉換和其工作環境、生活壓力對其康復的影響。最後,文章還描述了患者重新診斷的病情和康復之路的挑戰。
Thumbnail
這三本書都讓我們確定,為了成為更好的人,我們得試著保持內心平靜,去看待發生在我們身上的種種。然後,我們終究會通過時代、性格、家庭、命運所打造而成的隧道。如若不然,至少我們知道終點,有光。
Thumbnail
和好-療癒內在小孩這本書,是4年前我首刷的書。 當我在打開這本書看的時候,一瞬間還想說 嗯,我當年真的有好好的看了這本書嗎?怎麼覺得差很多 一行禪師對於療癒內在小孩的看法 就是要先把自己的心結打開,每天每天練習。 不要以為這個過程一天就會結束。 但不練習、不面對就沒有開始。
Thumbnail
明白每個人的心靈都有「復原力」,好好增強感受著個部分並學習如何妥善利用「後設認知」,能夠幫助我們在工作、學習、人際關係、自我探索上達到更高程度的發展,以及更舒服的順應在這些關係裡。
Thumbnail
「永遠不會死去的我」邂逅「每日都在死去的她」,這種衝突設定本身就很吸引人,翻開閱讀的感覺也像打開酒瓶:先是香氣襲人,入口微微的苦澀刺激,只適合慢慢品嘗,雖然喝到後來好像怕太苦似地加入果汁調味,但是已經涉入太深的人還是會被後座力影響。如此以結果來論,可以說是治癒系,也可以說是致鬱系......
Thumbnail
生命無法掌控動態的改變 是在為我們清理當前的能量 讓你回到靈魂最初始的設定-愛 當我們在面臨人生中的轉折 很多時候是我們的靈性團隊在提醒你 「開始學習愛自己,在照顧別人」 把注意力從他人回到自己身上 也是為你種下一顆新的種子 我們再播種和成長時看不太出來 為什麼我們的人生突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是一本療癒自我、也是一本人際關係自救指南。如果你有被周遭複雜的關係:親子、伴侶、朋友、工作夥伴、社群連結搞到筋疲力盡過,曾沉浸在悲傷、憤怒,或是對說出真話、拒絕別人感到內疚過,讀這本會非常有共鳴。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創作歷程,以及如何透過繪本成功地轉化創傷故事。文章中提到使用創作作為自我療癒的過程,以及採取了版畫印刷藝術作為一種治療方式。
Thumbnail
最近看完這本吉岡純子寫的書《相信宇宙就好:提升波動能量,加速開創現實》,我非常喜歡裡面提的幾個概念。首先,她第一個重點,在於她曾經意識脫離肉體,因為嚴重疾病的關係,所以她曾類似靈魂出竅。她看到了陰陽太極圖在旋轉。後來,她聽到一個聲音告訴她,「一切都會順利的」,只要記住當時的感受。她才理解到
Thumbnail
《自療書》作者 / 楊依靜。ISBN 9786269583256。 這是一本像金句集的書。 ●榮格說 「每個人都有兩次生命 第一次是活給別人看 第二次是活給自己看 四十歲是轉捩點」 (p.150) ●你的前半輩子也許活在別人的眼光裡,你的後半輩子要還給自己,追尋自己想要的人生。(p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位曾患有重度憂鬱症,後被診斷患有躁鬱症、PTSD的患者,以及漸漸好轉與復發的過程,在經歷自殺未遂後,開始就診並接受身心科治療的過程,並提及了與諮商師的配對、不同醫生之間的轉換和其工作環境、生活壓力對其康復的影響。最後,文章還描述了患者重新診斷的病情和康復之路的挑戰。
Thumbnail
這三本書都讓我們確定,為了成為更好的人,我們得試著保持內心平靜,去看待發生在我們身上的種種。然後,我們終究會通過時代、性格、家庭、命運所打造而成的隧道。如若不然,至少我們知道終點,有光。
Thumbnail
和好-療癒內在小孩這本書,是4年前我首刷的書。 當我在打開這本書看的時候,一瞬間還想說 嗯,我當年真的有好好的看了這本書嗎?怎麼覺得差很多 一行禪師對於療癒內在小孩的看法 就是要先把自己的心結打開,每天每天練習。 不要以為這個過程一天就會結束。 但不練習、不面對就沒有開始。
Thumbnail
明白每個人的心靈都有「復原力」,好好增強感受著個部分並學習如何妥善利用「後設認知」,能夠幫助我們在工作、學習、人際關係、自我探索上達到更高程度的發展,以及更舒服的順應在這些關係裡。
Thumbnail
「永遠不會死去的我」邂逅「每日都在死去的她」,這種衝突設定本身就很吸引人,翻開閱讀的感覺也像打開酒瓶:先是香氣襲人,入口微微的苦澀刺激,只適合慢慢品嘗,雖然喝到後來好像怕太苦似地加入果汁調味,但是已經涉入太深的人還是會被後座力影響。如此以結果來論,可以說是治癒系,也可以說是致鬱系......
Thumbnail
生命無法掌控動態的改變 是在為我們清理當前的能量 讓你回到靈魂最初始的設定-愛 當我們在面臨人生中的轉折 很多時候是我們的靈性團隊在提醒你 「開始學習愛自己,在照顧別人」 把注意力從他人回到自己身上 也是為你種下一顆新的種子 我們再播種和成長時看不太出來 為什麼我們的人生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