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遊記之一。城市裡的大河意味著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偉大的城市總有大河流過,然而要成為偉大的河流,她不只得流過城市,還得流穿靈魂。當人們在山頭駐足,眺望遠方的城市時,浮現的是河岸的兩旁,而不是林立的屋舍。當人們離開城市時,大河已經貫穿了她,從此她的血流著河的水,之後在任何一條河邊,她都彷彿能聽到那座城的聲音,看見那座城的模樣。

大河意味著什麼?最簡單的理解,大河分隔了兩岸,製造差異(distiinction)。更具體的說,她將不同(difference)透過地理分隔具體化成了差異,又在地理上製造了新的不同。這是很常見的說法,但在此我想要深入討論一下這條分界的形式。(我看過的)城裡常見的分界是道路,單純的分界線。然而河流不同。河岸形成了新的兩個面,也就是說,一條用以分界的線,同時造出了兩個新的面,及面對河岸的兩排城市景觀。城市中這樣的面是少見的。城市邊緣的變化是連續的,沒有明確的面;路就只是分界;山稜同樣是連續的,還混了很多樹,不太明確;大道確實有兩個面,然而大道通常並不作為分界,兩旁是一致的。大型的公園或許有面,但那種面是對內的、予居民的,而非城市對觀測者的顯線;廣場的面更是。

一個分界出現兩個面的形式還有延伸空間,但我就此打住,因為我還沒想到。照目前的習慣來說,寫作一向是對靈感和其構成的大綱的完成,而非持續的思考。我觀察到的是,至少在布達佩斯的核心地帶,即歷史古蹟、觀光區集中的位置,同時也是城市最常在宣傳、旅遊、名片中展現的位置,這兩個面是一致的形象顯現的。大概就是傳統歐洲美麗城市風情的形象。然而建築風格、美感的一致並不影響河岸兩者的差異,也就是說,兩岸的面對作為差異的東岸佩斯的猶太人、舊城、外來者與觀光客行程了掩蓋。面與差異,以及針對布達佩斯案例的掩蓋,這是我們第一層的結論。

隨後我注意到,大河(我使用大河而不使用河流,原因是只有夠大的河,這個觀察才成立),不僅僅帶出了兩個面,在兩個面之內,一個新的中心冉冉升起。有些城市擁有明確的中心,有些城市沒有。在我待過的城市裡,城市的中心並不明確。與製造面的條件相當,在廣闊的空曠中,大河得以在某條軸線上成為城市的中心。這裡的中心與上面相同,主要是指城市在對外顯現上的、觀光(畢竟我還是觀光客)(某種刻意打造的形象顯現)上的。這裡我們注意到,或許與傳統的中心想像不同,大河、公園、廣場、建築周遭的空地或是高聳建築群本身透過高低差與周遭建物比對出的空曠,好像才是城市常見的中心模式。中心不是緊實的,而是空洞,或是漸層拔高所製造的相對空洞。這又有什麼意義呢?還沒想出來,或許某種不顯現才是中心的條件?

最後,大河在流動。流動首先代表了一種變化,不只是河水的移動—位置的變化—,更是河水顏色的變化、流速的變化。一條大河,至少是流經人類世的大河,其流動絕不僅僅只是水的流動而已。船隻的流動,人群在上下游的流動,一切都構成了流動的一部份。布達佩斯段的多瑙河儘管缺乏航運價值,觀光遊船卻異常豐富。白日,波光嶙峋,河水奔流而下;入夜,多瑙河隱入黑暗,天鵝絨映襯著寶石的光芒,船隻在群星之間駛向遠方,上帝之城(civiras dei)與地上之城(civiras terenna)彷彿融為一體。流動的不只是船隻,不只是大河。整個城市在流動著,河水就是城市的心跳。或是說,是大河承載著船隻,而城市乘載著大河,向著遠方流去......


p.s.話說我應該待不滿三個城市過,到底是什麼膽子敢這樣寫....

p.s.船那段是亂寫的,晚上的船醜又光害然後很吵

avatar-img
2會員
6內容數
各式文章摘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待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神聖的顯現 摘要
神聖的顯現 摘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當你來到布達佩斯(Budapest),這座被譽為「多瑙河上的明珠」的城市,彷彿時間在這裡凝結,古典與現代在此交織成一幅絕美畫卷。這座城市由「布達」和「佩斯」兩部分構成,橫跨多瑙河,展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情,卻又如此和諧動人。
Thumbnail
英國有泰唔士河,德國有多瑙河,而法國最美的意象之一絕對少不了塞納河,沒有去過巴黎,也聽過左岸,左岸似乎也成了永遠飄著咖啡香的地方。
Thumbnail
位在中歐(不是東歐,當地人聽到會生氣)的布達佩斯,人稱多瑙河的明珠、東歐的小巴黎。這裡從西元896年就有馬札爾人(Magyarok)定居,又因位於交通要地,歷經遊牧民族、羅馬帝國與鄂圖曼土耳其的統治,1526年哈布斯堡王朝將匈牙利納入奧地利,卻又於19世紀中遭革命推翻。1867年,奧匈帝國正式建立,
Thumbnail
錦帶橋 在內湖的大湖公園,有一座別具風情的橋——錦帶橋。這座橋以其優美的弧形設計和周圍的自然景致吸引了許多遊人和藝術家的目光。當我在這裡進行街頭速寫時,感受到的不僅是橋梁本身的美麗,還有周圍環境所帶來的平靜和愉悅。 公園的湖中央 錦帶橋坐落在公園的湖中央,橋身由石頭砌成,古樸而典雅。它的弧形橋
富潮,古名埠漕,這城市因氣候與地形關係一年之中將近有3分之一的時間都在下雨,於是有了「水都」這個別名,而它依山傍水的獨厚地理優勢,讓它在早年就是各國重點城市的航運匯集地,也因此商業活動與金融業都蓬勃發展。 除了經濟發展以外也重視城市的文化素質的提昇,於是早早就開啓了城市藝術發展計劃,而如今這個
Thumbnail
我正坐在河岸上,觀看著長河蜿蜒流過,閃閃發光的絲帶似乎無限延伸。 河水清涼,倒映著天空的雲影,形成一片蔚藍的鏡子。這裡潛藏著深刻的意涵,可以通往心靈深處。 我凝視著流水,先是想起生命的無常。 流水雖然千變萬化,卻始終如一,給人永恆如斯的感覺,似是孔子説的:「逝者如斯,不捨晝夜。」。其實
Thumbnail
河流失神地走著 目光渙散地漫遊 季風阻攔 攔下無數的、陣陣的波光 而生命而時間依舊向前 即使有目的有方向也在廣大之中 顯得漫不經心 魚躍出一把小水花也好 岸邊擱淺漂流木也可以 回神一秒鐘又能重來 錯過了也都是前進
人生就像一條河,不管多深或多淺,都得過! 流水可能會繞路,但絕不回頭, 水到絕境是風景、人到絕境是重生, 至於是沉淪或抵達彼岸, 都決定在你面對湍急困境時的態度。
Thumbnail
學會適應 生活,如同一條不斷流轉的江河,時而平靜,時而湍急。我們站在這條河流的岸邊,眺望著遠方,看著潺潺的水流不斷向前,帶著它的波瀾壯闊,帶著它的平靜與狂暴,而我們唯有學會適應,才能與這生活的江河相伴而行。不是放棄自己的原則 每個人都會在生命的旅程中遇到種種挑戰,有些是順境,有些是逆
Thumbnail
汗得小建築無國界少年的旅程,一路上,萊茵河蜿蜒是德國、瑞士與法國的國界,但在這裡出了個例外 — 巴塞爾獨擁河左岸與河右岸,是萊茵河的掌上明珠。國界線,在這裡把萊茵河全都畫給瑞士巴塞爾了。
Thumbnail
當你來到布達佩斯(Budapest),這座被譽為「多瑙河上的明珠」的城市,彷彿時間在這裡凝結,古典與現代在此交織成一幅絕美畫卷。這座城市由「布達」和「佩斯」兩部分構成,橫跨多瑙河,展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情,卻又如此和諧動人。
Thumbnail
英國有泰唔士河,德國有多瑙河,而法國最美的意象之一絕對少不了塞納河,沒有去過巴黎,也聽過左岸,左岸似乎也成了永遠飄著咖啡香的地方。
Thumbnail
位在中歐(不是東歐,當地人聽到會生氣)的布達佩斯,人稱多瑙河的明珠、東歐的小巴黎。這裡從西元896年就有馬札爾人(Magyarok)定居,又因位於交通要地,歷經遊牧民族、羅馬帝國與鄂圖曼土耳其的統治,1526年哈布斯堡王朝將匈牙利納入奧地利,卻又於19世紀中遭革命推翻。1867年,奧匈帝國正式建立,
Thumbnail
錦帶橋 在內湖的大湖公園,有一座別具風情的橋——錦帶橋。這座橋以其優美的弧形設計和周圍的自然景致吸引了許多遊人和藝術家的目光。當我在這裡進行街頭速寫時,感受到的不僅是橋梁本身的美麗,還有周圍環境所帶來的平靜和愉悅。 公園的湖中央 錦帶橋坐落在公園的湖中央,橋身由石頭砌成,古樸而典雅。它的弧形橋
富潮,古名埠漕,這城市因氣候與地形關係一年之中將近有3分之一的時間都在下雨,於是有了「水都」這個別名,而它依山傍水的獨厚地理優勢,讓它在早年就是各國重點城市的航運匯集地,也因此商業活動與金融業都蓬勃發展。 除了經濟發展以外也重視城市的文化素質的提昇,於是早早就開啓了城市藝術發展計劃,而如今這個
Thumbnail
我正坐在河岸上,觀看著長河蜿蜒流過,閃閃發光的絲帶似乎無限延伸。 河水清涼,倒映著天空的雲影,形成一片蔚藍的鏡子。這裡潛藏著深刻的意涵,可以通往心靈深處。 我凝視著流水,先是想起生命的無常。 流水雖然千變萬化,卻始終如一,給人永恆如斯的感覺,似是孔子説的:「逝者如斯,不捨晝夜。」。其實
Thumbnail
河流失神地走著 目光渙散地漫遊 季風阻攔 攔下無數的、陣陣的波光 而生命而時間依舊向前 即使有目的有方向也在廣大之中 顯得漫不經心 魚躍出一把小水花也好 岸邊擱淺漂流木也可以 回神一秒鐘又能重來 錯過了也都是前進
人生就像一條河,不管多深或多淺,都得過! 流水可能會繞路,但絕不回頭, 水到絕境是風景、人到絕境是重生, 至於是沉淪或抵達彼岸, 都決定在你面對湍急困境時的態度。
Thumbnail
學會適應 生活,如同一條不斷流轉的江河,時而平靜,時而湍急。我們站在這條河流的岸邊,眺望著遠方,看著潺潺的水流不斷向前,帶著它的波瀾壯闊,帶著它的平靜與狂暴,而我們唯有學會適應,才能與這生活的江河相伴而行。不是放棄自己的原則 每個人都會在生命的旅程中遇到種種挑戰,有些是順境,有些是逆
Thumbnail
汗得小建築無國界少年的旅程,一路上,萊茵河蜿蜒是德國、瑞士與法國的國界,但在這裡出了個例外 — 巴塞爾獨擁河左岸與河右岸,是萊茵河的掌上明珠。國界線,在這裡把萊茵河全都畫給瑞士巴塞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