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01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地震後,持續修持感謝,發現幸福

Aug. 2022 雲林古坑

Aug. 2022 雲林古坑

自「白露」以來,便留意起十三樓家中一株比我高的高山榕,卻總不見葉片上有露珠。以為山上會有,結果今年中秋節中颱梅花駕到,空中水氣雖凝重,但要具體化為露珠現前,還是可遇不可求的;即使有,也稍縱即逝了吧。只能想像在無光害的夜裡的朗朗星河,是凝結在天幕上的點點白露。清晨五點醒來,一推窗即見明月高掛,想來颱風夜雖一度有烏雲遮蔽,但月亮一直都在的吧;就算陷入一時黑暗,但光明也一直都在的吧。


#幸褔始於覺的能力

感謝秋風送爽,正是出遊好時節;然而,擁有幸福感的好心情是需要「養成」的。我們在學業、事業、家庭、社會關係上所做的一切努力不正是為了幸福?然而,種種努力過後所得到的成果卻未必如此。在修行方面,有人說靜坐時要「放下一切念頭」、「什麼都不要想就對了」;可是任何行動,無論你要不要,都會有成果;這樣的無念靜坐或修行真會帶來幸福的成果嗎?


#不約束自己者不能『覺』,也不能有智慧與堅定。無定力則無平靜,無平靜者,何來幸福?《薄伽梵歌》(2.66)

這部瑜伽經典的詩節說,「幸福」要有平靜的心作為基礎,心的平靜來自於堅定之力,定力源於「智慧」,而智慧出自「覺」(buddhi)的開啟之後一連串的練習。這樣的道路是扎扎實實一步一腳印去走出來的,所以是比較禁得起風吹雨打的;也就是說,這樣的幸福不見得要擁有什麼,如美好的器物、雅緻的家居、精巧的食物擺盤,上天下海的遊玩,因為這類比較容易達標的「小確幸」,「微小而確定的幸福」是禁不起一點點動盪就會破碎的。


#章成禪師說:「幸福是心境平凡,身手不凡。」(「大日講堂」高雄班)

那個「身手不凡」裡面就蘊含有「智慧」;智慧並非累積知識而來,並非追求高學歷、高成就才有,如上述詩節一樣也是要先有「覺」。簡言之,就是對任何人事物或困境僵局都願意先突破二元對立,先去「瞭解」。

所以,幸福是要去養成一種「覺」(buddhi)的能力,更好的是從「由衷感謝」出發所覺察到的「觀點」,能讓你穿越任何困境所帶來的各種情緒,穩穩地處於幸福的觀點與眼界之中,並真實地感受到安心穩久的幸福。這就是比「無念」更好的靜坐與冥想。

每天早上一睜開雙眼,若能專注地活在幸福裡面,那會是更好的靜心。易言之,這種透過「覺」而來的觀點與感謝之情是可以把外在的逆境轉化成內心甜美的幸福感的。另,所謂「平凡」正是因為你已在幸福中,無需證明,也無庸贅言,從不想驚動別人或公告周知;而你自覺的平凡心境——「沒什麼特別的」這種心境——他人或許會驚嘆,因為他眼中巨大的煩惱,你卻能輕巧化解開來,並由衷地繼續幸褔。

譬如說,有一天你冒著風雨買完菜回到家,一開門就看到老公橫躺沙發滑手機,兒子在吃泡麵餅乾打電動,妳只有「很生氣」這個角度嗎?當然,馬上映入眼簾的感受是負面的,可若你馬上就被情緒拉走,任由感官浮動,一開口就是嫌他罵他,那肯定只會離幸福愈來愈遠的——「不約束自己者不能『覺』」(2.66)——更遑論後續。


#消融恐懼的一個方法

秋意本就蕭瑟;「白露勿露身」就是說這時節不能貪涼,該注意保暖了。

「金秋斂氣」就是說要懂得收攝身體感官與心念了,注意力要拉回來自己的身與心,要吃好睡飽,減少情緒波動與思慮。然而,節氣籠罩之下,還特別容易感時傷懷,秋天的燥性也會引發人體的煩躁火氣,若又逢多事之秋,真會被自己的各種情緒思慮夾擊而重傷。近來幾次的地震,帶給你什麼感覺與思考呢?嚇死了、愈想愈恐怖、真的很可怕,天佑台灣⋯⋯總的說起來就是「恐懼」,而且是因為「生命受威脅」,而產生會死掉或受傷的恐懼;這種恐懼不同於想像出來的焦慮感,會有求生的立即反射動作。

天搖地動之時,恐懼感會催動你的身體感官自發性地去行動;有人不自主地連連尖叫、狂念各種神佛名號卻不知所云,但這種是「沒有覺」的狀態,是反過來變成你的感官在主導行動,你的智性(覺)無法作主,反被拖著到處跑了,而後果往往是當事者想不到的。

從九月十七晚間九點多開始,接下來的三天都有大大小小的地震。其實,可以回想一下,除了驚嚇,還是驚嚇而已嗎?或許你會發現,每一次地震時,你的情緒都有轉變;甚至有在「進化」,也就是沒那麼被情緒主導了,「覺」有慢慢地出來了,會開始評估家中哪個角落最好避難,也會想準備個急難包。因此,消融恐懼的第一個方法是「學習」,唯有在「發揮智性」的前提下去學習並演練「正確行動」,才能在危急之時,讓你的身與心都不慌亂,能即時做出最適切的行動,保護自己。

然而,有些人的生存恐懼是很深的。對於走過 921 大地震的人而言,再次經歷天崩地裂,肯定會喚起各種創傷經驗如懼高、暈眩、過度警覺、睡不入眠恐怕都會反覆出現。我曾聽聞大震後有人失去一生累積的房產錢財,生無可戀之下,也失去重新努力的動力,於是借酒澆愁,最後竟演變成家暴⋯⋯雖然「找專業醫師諮詢」是個標準又安全的交代,有時也是必要的,但我想給有緣者多一點線索:

人世間各種疑難雜症跟每一個個人的獨特性一樣,若當事人本身並不想自己去面對解決,只求問題消失,那還是不能究竟的。譬如說,你不想那麼怕地震,那你願意花費一點點時間或金錢,自己先去好好瞭解嗎?


#章成禪師所著《神性自在》一書中

#回到你的零點意識」一文,就是針對「日本311 大地震」的恐懼心理而撰述的;很幸運地,此文在禪師的部落格也找得到。(註一)

《神性自在》這本書裡面盛裝有滿滿的甜美幸福;而我覺得,要面對恐懼,並非得拿出什麼厲害武器來對決,來滅掉恐懼;大多數講「如何克服⋯⋯」的書都很頭腦,其實很多東西不是這樣硬碰硬的。此書的能量能開啟「覺」,在智性、情感上都能得到滋養與強化,而能自然「放下恐懼」,輕舟已過萬重山。以下節錄兩小段稍微提及「零點意識」這個方法,仍希望有緣人至少去網路上搜尋,找出全文,多讀幾遍,幫助自己內化。

「事實上,人們是在面對自身的焦慮,這是他們唯一的困擾,但他們卻說不是,認為他們面對的是外在的某種狀況。但是當你拿掉內在的文字相,你將發現,在你的內在等於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而因此,所謂「外在的事情」便如夢如幻。⋯⋯

「如果他們在日常的生活中常常讓自己去體驗這份『零點意識』,也就是經常拿去心中的文字,而只是進入這個似乎『失落可想之事』的意識,久而久之,他漸漸就會體察出從這個零點意識來看,的確是『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的。那麼他將開始真正的認識何謂『靈性』。也會瞭解到所謂的解脫輪迴之道究竟是什麼了。」(註二)


#接納事實才有往前走的根基

「世間無常」是一個事實,而事實是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的,早點接受,早點好。生活在台灣的我們可說是非常的幸福了;然而,若一經驗到無常就認為人生再無希望,這樣放棄自己就太可惜了。

「國土危脆」也是個事實,全台灣的土地之下都是斷層,其中還有無數根本無法判斷的盲斷層。台灣東部海岸山脈屬於菲律賓海板塊,且受澳洲大陸板塊的推擠,持續往北漂移,但中央山脈、玉山山脈這邊則屬於歐亞板塊,是往南走的。其實,再放眼全球各大洲板塊的狀態,那是全部都在漂動的,板塊之間互相擠壓,不時碰撞之下,可能就此造成地震或海嘯。

事實上,你以為的安穩現世的基底,根本就是在不停漂動,時時變化中的。若你一直沒這份認知,那麼因為地震而讓你經受的各種情緒就是一個又一個的提示與警告;也就是在告訴你,「生命有限」、「有生必有死」這門功課。據說九二一大地震後,生死學成為顯學,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開始有很多人去讀。其實,也無需往學術殿堂鑽才能學習生與死。生命就是來學習的,地球就是一間大教室,而且是一個設計精良的學習環境。


#章成禪師說:「雖然你在地球上的時候,會覺得那些都只是『自然現象』。例如地球有白天與黑夜、生物多半都需要睡眠⋯⋯這些其實都不是偶然的,它們都是有『教育用途』的設計——甚至連『死亡』也是。「例如在地球上,『你會死』的這種真實感,目的便是讓你意識到你的自我想佔有的任何物質層面的事物,最後都帶不走。而保持這個『真實感』,會讓這個教室裡面的學生,比較有機會走入靈魂層次的學習。

簡單說,如果地球這個世界,生命是不會『Game Over』的,那人的自我就會變得更容易膨脹——狂妄的人會更狂妄、囂張的人會更囂張。就是因為生命有終點,才能夠消彌那個自我,讓這個自我透過死亡的存在(看見別人的死亡、與經歷自己的死亡),能夠反省與珍惜。「所以如果說你到別的國家遊學,是一種『身心』的移動,那麼『死亡』就是一種『靈魂的移動』。透過這個移動,靈魂才能夠對他在這一世所經歷的一切,有一種『更了解』的深刻。「這個深刻,可能是深深的懺悔,也可能是深深的感謝,然而都對你的未來(下一次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奉獻。」(註三)

如果你接受「死亡」為事實,無論所遇何事,也樂意去瞭解,你就會感受到有一份「很大的愛」在照看著你學習,並因而產生「由衷感謝」;是的,甚至會感謝有「死亡」這件事。說來矛盾,雖然明知「必有一死」,但是再怎樣都還是想要活下去;甚至聽到某人死訊還是會驚訝不已,心情動盪難安。但其實這很正常,因為「活著」就是你的「靈性本質」,除非真能了悟到「生與死是一體的兩面」,或說「死」只是關於物質身體的一個概念,只是生命歷程的一個轉折點,否則死亡前的苦苦掙扎仍是避免不了的。關於死亡這門功課,雖有歷代高僧傳下來的親身經歷,但走到了某種程度,考驗的仍是你本身的覺與智慧,不是把別人的經歷當作標準,用頭腦照單全收就可以的。


#感謝地震讓大家更同心一氣一九九九年 9月21日凌晨一點多,南投集集大地震規模 7.3,深度八公里,造成全台灣兩千多人死亡,房屋半倒全倒十萬多間。在這場讓全台灣同悲的惡夢中,也發生過很多奇蹟,振奮著人心。大家都同心一氣希望著:陷於災區的朋友們,再堅持一下下!請活下去!大家都在想辦法了!

拿台北東星大樓來說,地震後整體歪斜,一邊比較完整,另一邊則有如千層派般緊密擠壓堆疊,且嚴重下陷。救難人員開挖幾天後,只見一具具冰冷屍身,「有生還者」的念頭已成為不敢想的奢望。再加上崩塌疊架的結構裡面有瓦斯管爆炸失火,救災第六天挖出的遺體,其共同特徵都是口鼻處燻黑,顯見是被嗆死的,最後指揮中心只好決定放棄搜救,策略改為強力破壞、深度開挖。

萬萬沒想到,千鈞一髮之際,怪手司機說當他舉起挖斗準備要破壞某一面牆時覺得很奇怪,怪手突然就下不去了?於是開始檢查牆面,結果在某個縫隙看到有一隻手在揮動,這才注意到裡面仍有活口,奇蹟式地救出「孫氏兄弟」。焦慮等待多日的家屬本來是等著收屍的,一聽到有生還者,都重燃起希望,或相擁痛哭,或雙手合掌跪下,對天祈禱。在做最後的開挖之前,所有現場車輛鳴笛十秒表示哀悼,讓所有人向罹難者致敬。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物損失讓人非常痛心;然而,即使互不相識,但同住在這片土地上的同胞有任一傷亡,那份悲傷大家都能感同身受。這份大悲也讓我們發現:大家的心其實很靠近,大家同樣都有一顆肉做的心,所懼怕的、祈求的、感謝的,都是一樣的。更重要的是,我們繼續向前跑,就自然把悲傷放一旁;謹記罹難者的犧牲,持續地學習、更新,果真為台灣創造出了比較美好的生活環境。


#感謝地震後的一切進步

有時看到台灣沒進步,那也是有的;不過,可以把眼界拉長些,鑑往知來。「1999年921地震」已經過去 23 年了,當時的災情如上所述,網路上也都查得到。

「2006年恆春外海地震」造成多處民宅倒塌、火災、人員傷亡,高屏部分地區通訊電力中斷、多條國際海纜斷線。

「2016年高雄美濃地震」台南維冠大樓倒塌事件後有117人死亡、超過550人受傷,多處房屋嚴重傾倒。

「2018年花蓮地震」造成統帥飯店倒塌,雲門翠堤大樓傾斜,多處房舍傾倒,17人罹難,200餘人受傷。

對比於這次台東地震目前一死146傷,固然這樣的比較並不理想,但可以明顯看出的是,自921地震以來,台灣的確也有很多進步。每一次地震,房屋、橋樑、路面、水電管道、通訊電纜破裂都還是問題,但是,重新鋪設這些設施時能否有不同的作法或選材?

答案是有的。地震餘波中人心惶惶,卻有一群做科研調查的人反而逆向搶進震央,架設密集餘震網,針對斷層錯動的位移等現象,蒐集資料。不同於大眾要躲,他們是要去瞭解,去從零碎的現象整理出有用的資訊,提供更好的防災預測。也很多人致力於建築法規的加強與確實執行,例如,921以前,房屋樑柱的耐震能力堪憂,但現在建築物的防震都做得很好,要求樑柱裡的箍筋彎鉤要做到合乎標準。也有很多人奉獻自己在推動建築設計的安全性。雖然在地震的搖晃中令人害怕,但是實際上,後來的房屋結構大多數是很安全的,居住環境整體都有在提升,這是很多人的努力才得到的成果,也在這次地震中驗收了。

反觀九二一的時候,大家記得嗎?我們沒有搜救隊、搜救犬,也沒有高階生命探測儀。土耳其是第一個飛來台灣救援的國家,其他還有美國、香港、聯合國、日本、俄羅斯、新加坡、韓國、德國、墨西哥、瑞典、歐盟,有的送來金錢、物資,有的貢獻救災專業人員及設備,幫助我們在分散各地的災區搶時效,開挖救人。當時的我們或許不是買不起,但一時之間,這些在專業知識、技術、設備上的需求太突然,不及應付變局,但真的很慶幸,也很感謝有這些外國人先來填補不足。而今,在玉里災區震完不久,新北、高雄、基隆、台南等消防局都能隨即派出搜救隊,不過,花蓮無需等候救援,當地的「義消特種搜救隊」早就出動救人去了。此外,也有運用科技救人的app 「地震速報」可以在急難時把人叫醒,讓人大概知道有什麼狀況,心理上就比較不會害怕,而能爭取時間,做一些有幫助的事情。


#感謝地震而有的防災學習

防災應變的當下需要做的地震演練,小朋友在學校都有在練習。他們一聽到警報響起,就算在吃飯也會馬上躲到桌子底下,訓練好第一個反射性動作就是找遮蔽物。然而,一般大人沒訓練,即使收到警報簡訊,也有人是慣性地忙截圖、上傳,所以這種避難時的反射動作的習慣需要自行培養。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保護自已」。如果沒有一次次直視災難,你會覺得那都是電視上的事,離你很遠。這樣的話,一遇事只好隨感官作主,胡亂行動了。看影片學習有了大略的概念後,要實際地去思考應用時的狀況。連日地震不正是反覆演練的機會?第一次碰上時,可能還在猶豫「要不要往外跑」,若你住大樓,那肯定是不對的,因為極可能在途中被砸傷,要就地找掩護才對。但是,突然天搖地動之下,回想一下你有沒有反射性地跑來跑去?第二次、第三次有沒有穩住一點?或是比較懂得要先壓低身體,找掩護躲好,找比較堅固的家具當作掩體,若隨手有枕頭棉被的話,先拿來護住頭頸。因為有這不時的威脅,你才會比較有「覺」,到了任何場所,就會去看「你身體上方有無冷氣機之類的重物」、「出入口位置」這些重要訊息。

若能把握機會練習這些直覺式的基本動作,那麼,這樣子去從每一次的地震天災學習安頓身心,你也會發現有很多值得感謝的點;譬如說,能看到哪些商家或組織是有在「為人著想」的?而哪些是比較重視門面,卻不考慮安全?若是你自己要做,你會怎樣去反省?怎樣去奉獻?如果對自己的居住安全有疑慮,就要拿出行動,看看有什麼單位可以諮詢,檢查房屋的耐震能力及如何補強。

拿我自己來講,是經歷到第三次後,才終於去翻出了一個現成的旅行包,準備當作救難包使用。以「如何撐過三天」發想,一項一項去購買、準備好「手機、證件、手電筒、充電設備、哨子、水、乾糧」。心想,下次再發生天災,什麼都不用想就去拿包包,就避難位置掩護好。你不能去假想說,用到的機率可能很低就不去做;因為重要的是,你的「覺」、思考、情緒是有在因應局勢在調整,而且你真的也依照智性的決定去行動了。而且,避難有時效性,練習做到反射動作才能及時。


#高靈的簡短訊息20160419,目前地球的變動(如水患、地震等),所帶來的效應是加速人類文明的演化。(章成禪師補充:不妨以此角度持續地觀察,也許可以發現另一番視野)天災人禍皆無常。天災令人悲痛,其實人禍更讓有識之士難耐,而要衝上陣去廝殺一番。就像天災,台灣社會當然也有黑暗面,只要問一句:全台灣的人都有在「善盡職責」嗎?

顯然,很多人是利用職權在搶、偷、騙、害人!這是最殘酷的真相。天災與幸福、善與惡,這些就是人生的黑與白;黑與白都有,這才叫做人生。黑與白的存在就是這個世界基本而普遍的現象,而且,大日如來曾說,未來一段時間會比較偏黑。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選擇要「善」與「幸福」,但在必有天災與人禍的地球上,也要學習「轉動黑」,不要為負面能量停下自己的腳步。

天災既可加速文明演化,而我們個人也要有所學習,跟上去。你只要找出能提升你的角度與觀點,莫因天災人禍、確診數字、新聞八卦就以為這世間再無光明,或深陷於別人二分法的對立裡面去折損自己。活著,就要活在幸福與愛裡。只要活著,只要還有呼吸,你永遠可以選擇「繼續感謝」,繼續前進;若能學習智慧,更能隨時勢浪潮而起,去體驗到何謂「非線性」的成長與豐盛。然而,話說回來,

#心中仍要保有一塊留白——那是「都可以」的意思。若遇到九二一那種縱波式地震,會把人上上下下,甩來甩去,即便做好了基本防災動作,但根本沒用,那種情況下就要聽天由命。這是「清楚自己極限所在」,也坦然接受生命終點到來。能躲,就執行正確動作躲好;不能躲,那就抱著棉被專心感恩吧。在天搖地動中,感謝自己沒忘了「神佛永遠愛我」;若那真是最後一刻,我相信臉上的淚珠不會完全是被嚇出來的,也會有一些由衷感謝的。若能在對這世間做最後一瞥時,仍存有對一切的感謝之情,我覺得這⋯⋯有點酷,且甜蜜。

—————————————

(註一)章成禪師文章《回到你的零點意識》

(註二)章成著。《神性自在》P147。商周出版

(註三)章成禪師文章《為什麼地球教室,會有「死亡」?》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