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如何面對天災人禍?(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首先,我要鄭重的再次強調:台灣人好日子過太久,實在太沒有憂患意識了!最近一次遭遇全國性災害,已經是22年前的921震災。但是坦白說,那樣的強度與傷害,離「大型災難」還有一段距離。至於人禍就更遙遠了,曾經親身經歷二次大戰的台灣人已經越來越少。

再看看五月中第一次宣布「三級警戒」時,有多少人像無頭蒼蠅般的擠往各大賣場,就知道大多數台灣人不但沒有憂患意識,連面對天災人禍時的「常識」與「正確觀念」都非常缺乏!

除非你是獨身一人、無牽無掛,抱著「了不起一死」的心態,否則請仔細研讀本文。我會和各位讀者分享近幾年廣泛收集、親身實行的一些準備策略,分成兩方面詳細說明:如何「看待」天災人禍(心態)?如何「準備」面對天災人禍(行動)?

不過在正文開始之前,還是要先強調一個重要觀念:收集資訊與親自實行,都只是「第一步驟」,或者更精確的說只是「評估」階段。接下來還得因人、時、地制宜,選擇「最符合自身需求」的選項進行加強與準備。

心態


避免「過猶不及」的心態是重點。

  • 過:整天惶惶不可終日,生活重心就只是等待災難降臨,每日活動就只有進行準備,根本沒有生活樂趣可言。
  • 不及:把頭埋在沙堆裡,認為天塌下來有高個子會頂著(比方政府),因此不做任何準備。

我所建議的策略,是學習調整自己的「眼光」,或者說是「看待事情」的方式。具體而言就是「Zoom In」與「Zoom Out」的練習。

  • Zoom In:這是為了對治「不及」。

    其實小自學生時代的「地震演練」、公司行號進行的「火災避難演練」,大至醫院的「大量傷患演練」、每年都會舉行的全國性「萬安演習」,都屬於此一範疇。
    或許你會問:這些演練、演習的目的,難道不是要讓大家「練習」面對災害時該如何行動嗎?
    學會正確的「行動」固然沒錯,但是請大家想想:有多少災害「真正發生」時,是和演練時的「劇本」一模一樣?
    因此,這些演習最重要的目的,其實是要藉由情境模擬(拉近鏡頭,Zoom In),讓大家學習「調適」處在災害狀態下的「情緒」與「心理」狀態,避免因為慌亂、措手不及而擴大傷害甚或造成二度傷害。
    即使自己在家,也能進行類似的模擬訓練。就以台灣最可能發生的重大災害「地震」為例:假想發生8級地震,天搖地動、房屋即將倒塌之際,你會如何採取行動,並給自己1分鐘時間拿取重要物品並尋找掩蔽。這個思考與行動過程,就是最實際的「Zoom In」訓練。
    另一個常被提出的自我心理訓練是:練習想像只剩下一週、一個月、一年的壽命,會對自己產生什麼影響?這方面討論已有很多,在此先略過,日後有機會再詳談。
  • Zoom Out:這是為了對治「過」。

    正如前文所述,台灣大多數人是處於「不及」的狀態。不過如果有機會觀賞旅遊探險頻道與Discovery頻道的「末日生存」、「末日求生」這類節目,你會看到面對災害的另一個極端心態:把每種可能發生的天災人禍都當作迫在眉睫的危機(比如行星撞地球、南北極磁極轉換、核子戰爭等),每天耗費許多時間、心力、金錢,進行自認為最完善的準備。

    如果你正好是此類人,需要練習的就是「Zoom Out」,其中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轉移注意力」(attention shift)。

    如同處理任何形式的「成癮」問題(addiction),絕對不能採取「限制」、「禁止」的方式,而是要採取「替代」原則,安排其他對自己有「吸引力」的事物,每天定時、定量進行。

    透過這樣的「刻意安排」,方能訓練自己從「行為」調整,逐漸進步為「心態」調整。否則,人生就太無趣了。
raw-image

行動原則


以同樣位於地震帶的日本為例,除了從小頻繁進行防災演練,每個家庭也都積極準備「防災物資」,至少都會有3天以上的飲水與糧食。

前一陣子剛成為台灣人注目焦點的「立陶宛」,由於位處有多次侵略他國領土紀錄的俄羅斯旁,於 2016 年發佈名為《積極抵抗指南》的民防手冊,教育民眾如何辨別敵軍裝備、如何協助立陶宛國軍或民兵還擊等「實戰」應對守則。

「瑞士」是許多遊客心目中的旅遊聖地,更是舉世皆知愛好和平的「永久中立國」。然而,擁有槍枝的瑞士國民比率排名世界第三,僅次於美國、葉門。10歲以上就能接受槍枝使用訓練,15歲以上就能參加實彈射擊訓練,所有30歲以下青年每年強制接受實彈射擊訓練(近幾年才從50歲往下調整)。換句話說,看似與和平南轅北轍的「全民皆兵」原則,正是瑞士這個(被大國環繞的)小國能保持中立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甚至是大家心目中最和平、離戰爭最遙遠的北歐國家「瑞典」,除了2018 年恢復徵兵制,也製作了「民防手冊」發放給全國 480 萬家庭,教育民眾在面對災難、恐攻、戰爭等天災人禍時,該如何應變及準備。

難道這些國家都是「杞人憂天」、想太多?

對比之下,在台灣不論是政府或民眾,對於上述準備往往不積極,甚至抱持「逃避」的心態,認為那是「觸霉頭」者也所在多有。既然如此,我們也只能默默做好準備,為自己與家人負責。

本篇只先討論「基本原則」,下一篇再詳談「具體執行」。以下先說明幾個最常被問到的準備原則。


家裡要準備多少現金?

遭遇「中小型、區域型」災難時,家中有足夠現金當然是很必要的。但如果遭遇的是「大型、全國性」災難,甚至大多數人判斷「新台幣」就此失去功能的話,坦白說錢的用處很小。更可能的是採取「以物易物」的方式,而且僅限於「生活必需品」:一罐礦泉水比一疊千元鈔票還值錢,一輛腳踏車比一顆鑽戒有價值。

至於如何判斷災難程度?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預計多久時間社會(國家)才會恢復常軌(或者難以、甚至不可能恢復常軌)。

何謂必要物資?

  • 「水」:毫無疑問是最重要的。礦泉水固然方便,但既佔空間、又有保存期限。經濟許可的話,不妨適量準備野外求生時會用到的「過濾殺菌」配備,請自行搜尋以下關鍵字:LifeStraw、淨水錠。
  • 「食物」:儲備食物最麻煩的是「保存期限」,必須定時更換,還得把快過期的吃光。以下食物雖然相對昂貴,但保存期限可以拉長至5~30年,達到「一勞永逸」的目的,可視自己的經濟狀況準備一些:歐美產品「Mountain House survival food kits」(最長30年)、「Survival Tabs」,或者比較平價的「日本防災食品」、「非常食」(3~5年不等)。
  • 「衛生醫療用品」:很容易被忽略。包括最基本的清潔、消毒、傷口處理醫材,退燒、消炎藥(以及原本就需固定服用的急慢性藥物)等,可能的話再加上常用抗生素藥膏、口服藥。一定要建立這個正確知識:災害降臨時,渴死、餓死的機率「遠低於」傷口感染或病死。

關於電力

有沒有非用電不可的情境?嚴格來說很少,必要的可能只有手電筒、收音機。

若是災害嚴重到全面停電的程度,則電視台、無線基地台無法運作,所以不要期待還能看新聞或者上網查資料。

屆時唯一能接收資訊的方式是「廣播電台」。請先把全國各區域的「警察廣播電台」頻道記錄下來,這是全國性統一發佈資訊的管道(其他資訊管道都要先存疑,尤其是在大型災難時刻)。

大型災難發生時,唯一能與外界通訊的方式是「無線電」。不過除非你是專業玩家(得花數萬元買裝備,再考試取得「業餘無線電人員執照」),否則所謂的「外界」其實只是與家人、同伴聯絡。

因為就算是同住者,也會有不得已需要外出、暫時分開的時刻,短距離無線電(1公里以內範圍)會是重要的聯絡工具。基本款價格不貴,兩支一組不到台幣1000元就能買到。要注意的重點是「供電方式」,若是內建電池(只能用插座充電),一旦停電當然就毫無用武之地了。

如果是數天至數週的災害,則只需要準備常用的電池就足夠,多的也派不上用場。萬一是更長期的災害,除非你想花大錢自備太陽能版、儲電裝置,柴油發電機,否則若只是應付生活必需,可以考慮「手搖發電機」。

最後以這段話做為本文第一部份總結:

國外有許多「末日準備者」(Prepper),當你觀看他們的Youtube頻道、Discovery紀錄影片時,或許是抱著看好戲、甚至嘲諷的心態,畢竟他們確實是太「過」了。但是,你絕不應該對可能發生的天災人禍視若無睹(比如8級淺層地震、火山爆發、核電廠事故、台海戰爭),因而不做任何準備,這就是太「不及」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賴仕涵的思考王國
325會員
1.0K內容數
從小我就是個怪咖,想讀哲學系、文學系,結果當上醫師。27歲工作一年後離職當SOHO,不到3個月就投降回醫院。33歲自行開設診所,2021決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醫師生涯19年半以來,聽過無數故事,看遍無數人性。加上廣泛涉獵眾多雜學,創作內容遍及身心靈、感情、婚姻、教養、人生、旅遊、財經、小說等領域。
2023/01/04
本文既是20年身心科醫師經驗累積後的有感而發,更是希望提供台灣父母們一些參考。因為這樣的教養模式在東方社會很常見,台灣更是不遑多讓。 ★刀子口 最大特色就是「以責罵代替理解」、「以嘲諷代替鼓勵」。 責罵,因為這是最直接、最省事的問題處理方式。不需要花時間分析為何犯錯,不需要花心思了解子女內心的困
Thumbnail
2023/01/04
本文既是20年身心科醫師經驗累積後的有感而發,更是希望提供台灣父母們一些參考。因為這樣的教養模式在東方社會很常見,台灣更是不遑多讓。 ★刀子口 最大特色就是「以責罵代替理解」、「以嘲諷代替鼓勵」。 責罵,因為這是最直接、最省事的問題處理方式。不需要花時間分析為何犯錯,不需要花心思了解子女內心的困
Thumbnail
2022/08/03
前幾週的〈為什麼人們喜歡攻擊不同陣營者?因為會覺得「很爽」!〉一文獲得廣泛關注,文中我曾談到: 即使不是基於這些負面情緒而攻擊對方,光是「爽」這樣的正面情緒,也能驅動人類攻擊敵對陣營。這不就表示即使努力讓雙方放下痛恨、仇怨,效果也很有限?
Thumbnail
2022/08/03
前幾週的〈為什麼人們喜歡攻擊不同陣營者?因為會覺得「很爽」!〉一文獲得廣泛關注,文中我曾談到: 即使不是基於這些負面情緒而攻擊對方,光是「爽」這樣的正面情緒,也能驅動人類攻擊敵對陣營。這不就表示即使努力讓雙方放下痛恨、仇怨,效果也很有限?
Thumbnail
2022/06/22
在前幾週〈懂得「示弱」能讓你更受歡迎〉一文中,我曾提到近年來心理學界關注與強調的「情緒表達」(emotionally expression)概念: 然而,「情緒表達」說來簡單,真要實行卻不是那麼容易。究竟該如何學會恰當的「情緒表達」?今天就為大家細說分明。
Thumbnail
2022/06/22
在前幾週〈懂得「示弱」能讓你更受歡迎〉一文中,我曾提到近年來心理學界關注與強調的「情緒表達」(emotionally expression)概念: 然而,「情緒表達」說來簡單,真要實行卻不是那麼容易。究竟該如何學會恰當的「情緒表達」?今天就為大家細說分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災難具有無常性,我們能怎麼協助自己呢 這裡提供「安、靜、能、繫、望」的口訣給你,希望對你有幫助
Thumbnail
災難具有無常性,我們能怎麼協助自己呢 這裡提供「安、靜、能、繫、望」的口訣給你,希望對你有幫助
Thumbnail
生活中總是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一張發揮失常的考卷,一段以為會長遠的感情,一場不盡人意的報告等,都有可能會為原本毫無波瀾的生活投下一顆震撼彈。 正如學校的防災演練,是為了預防地震發生可能帶來的生命危險,才讓學生練習用最快速度避難,但我總是敷衍帶過,在演練過程中跟同學談笑風生,似乎沒有預防地震災
Thumbnail
生活中總是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一張發揮失常的考卷,一段以為會長遠的感情,一場不盡人意的報告等,都有可能會為原本毫無波瀾的生活投下一顆震撼彈。 正如學校的防災演練,是為了預防地震發生可能帶來的生命危險,才讓學生練習用最快速度避難,但我總是敷衍帶過,在演練過程中跟同學談笑風生,似乎沒有預防地震災
Thumbnail
今年的五月,我自費去進修了防災士課程, 老實講在上這門課之前,我並沒有想要成為防災士,之所以會決定要進修關於這方面的知識,起源於我去年有名交往對象,因為擔心當時身處的台灣,被對岸攻打發生戰爭而決定提早離開返回自己的國家,我們也因此分手。只喜歡當事情發生時被”解決”的快感,
Thumbnail
今年的五月,我自費去進修了防災士課程, 老實講在上這門課之前,我並沒有想要成為防災士,之所以會決定要進修關於這方面的知識,起源於我去年有名交往對象,因為擔心當時身處的台灣,被對岸攻打發生戰爭而決定提早離開返回自己的國家,我們也因此分手。只喜歡當事情發生時被”解決”的快感,
Thumbnail
本文第一部分討論了面對天災人禍時的「基本原則」,第二部分會進一步提供「具體執行」準備。 先提供最基本(卻重要)的參考資訊:內政部消防署網站的「地震緊急避難包」。雖然看起來是供地震時使用,但當然也適用於其他緊急災難。以此做為出發點,再視自己(與家人)的需求增加內容物,會有比較清楚的準備方向。
Thumbnail
本文第一部分討論了面對天災人禍時的「基本原則」,第二部分會進一步提供「具體執行」準備。 先提供最基本(卻重要)的參考資訊:內政部消防署網站的「地震緊急避難包」。雖然看起來是供地震時使用,但當然也適用於其他緊急災難。以此做為出發點,再視自己(與家人)的需求增加內容物,會有比較清楚的準備方向。
Thumbnail
首先,我要鄭重的再次強調:台灣人好日子過太久,實在太沒有憂患意識了!最近一次遭遇全國性的大型天災,或許就是921震災。但是坦白說,那樣的強度與傷害性,離大型災難還有一段距離。至於人禍就更遙遠了,曾經親身經歷二次大戰的台灣人已經寥寥可數。 再看看五月中第一次宣布「三級警戒」時,有多少人像無頭蒼蠅般
Thumbnail
首先,我要鄭重的再次強調:台灣人好日子過太久,實在太沒有憂患意識了!最近一次遭遇全國性的大型天災,或許就是921震災。但是坦白說,那樣的強度與傷害性,離大型災難還有一段距離。至於人禍就更遙遠了,曾經親身經歷二次大戰的台灣人已經寥寥可數。 再看看五月中第一次宣布「三級警戒」時,有多少人像無頭蒼蠅般
Thumbnail
浩劫餘生後,我們都希望日常,能夠一如往常。但如果事與願違,請讀者朋友記得,你不孤單。那些災後心理反應的痛苦,以及心理重建的辛苦,可能重複出現、也可能時好時壞,但我們一定能找到自己的步調,慢慢站好,慢慢微笑。
Thumbnail
浩劫餘生後,我們都希望日常,能夠一如往常。但如果事與願違,請讀者朋友記得,你不孤單。那些災後心理反應的痛苦,以及心理重建的辛苦,可能重複出現、也可能時好時壞,但我們一定能找到自己的步調,慢慢站好,慢慢微笑。
Thumbnail
疫情不來就去遊天玩地,疫情一來忙著呼天搶地。
Thumbnail
疫情不來就去遊天玩地,疫情一來忙著呼天搶地。
Thumbnail
「啊~好險。」 請問你覺得人的一生能夠僥倖幾次? 我們究竟在什麼時候開始失去危機意識了呢?
Thumbnail
「啊~好險。」 請問你覺得人的一生能夠僥倖幾次? 我們究竟在什麼時候開始失去危機意識了呢?
Thumbnail
老一輩總愛說「平常心」,但是血氣方剛的年輕人怎麼懂呢? 平常心這三個字,其實裡面蘊含的智慧可大可小。 你想知道什麼是平常心嗎? 平常心跟災難有什麼關係嗎?
Thumbnail
老一輩總愛說「平常心」,但是血氣方剛的年輕人怎麼懂呢? 平常心這三個字,其實裡面蘊含的智慧可大可小。 你想知道什麼是平常心嗎? 平常心跟災難有什麼關係嗎?
Thumbnail
從昨日開始就陸續有各種媒體提醒今日(9/21)為災害防救日(現稱為防災日),在上午的9:21準時推送緊急應變信息警報到手機裝置上。意旨在提醒大家隨時注重防災概念,畢竟身處太平洋海鏈第一排,又是颱風特別愛侵襲的選擇對象(除了今年有點奇妙的都繞開了,之前也寫了篇文章可見此:https://matters
Thumbnail
從昨日開始就陸續有各種媒體提醒今日(9/21)為災害防救日(現稱為防災日),在上午的9:21準時推送緊急應變信息警報到手機裝置上。意旨在提醒大家隨時注重防災概念,畢竟身處太平洋海鏈第一排,又是颱風特別愛侵襲的選擇對象(除了今年有點奇妙的都繞開了,之前也寫了篇文章可見此:https://matters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