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6|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時間管理】(15)砌磚成牆

一般來說,事件任務如果越是龐大,期限的設定也會越加遙遠。比如在開學的時候遙望期中考、期末考、期末報告。這種狀況帶來了雙重的模糊,包含了時間太過遙遠的不切實感,以及任務過於龐大而不知從何下手的感覺。比方教授說期末報告至少要兩萬字……「寫就對了啊!」如果你能這麼說而且確實這麼做,請不要浪費生命剩下的時間讀什麼時間管理了,趕快放下這本書去做別的事吧。但是,如果你跟我一樣沒辦法這麼豪氣干雲的話,讓我分享一個和其他老師們合寫教科書的經驗,順便來談談時間管理的一個重要技巧「砌磚成牆」。

合作一開始,和負責主編的老師確認了我要執筆的主題、寫作期限是兩個月、字數設定在15000到18000之間。接下任務之後,除了在行事曆標記上截稿日期之外,我另外在電腦上把那60天的時間全部用表格具體呈現之後列印出來,讓這個任務成為一個獨立的事件,那跟混在整本行事曆裡面的感覺很不一樣。接著把行事曆上已經有安排的行程抄錄過去,如此一來,就會明確知道我到底剩下多少時間可以寫作,而不是模糊樂觀的60天。

知道可以寫作的時間之後,接下來是把書寫要包含的過程切割羅列,比方說先依照直覺寫下腦袋裡面有的東西、設置章節架構、收集相關的文獻資料、將資料排入適當的章節之中、正式開始書寫同時調整章節架構、校稿、檢查格式……一直到最後的交件。羅列之後會發現,模糊的寫作任務之中原來可以切割成這麼多步驟,把這些和方才製作好的時間表格互相對照,到底是可以鬆一口氣還是應該好好緊張起來,會有更清楚的感受。再來當然就是把切割羅列之後的任務填入時間表格之中,明確知道哪一天該完成什麼事;記得要保留一點彈性,比方說週末的一天或是兩天不要排進度,才能用來應付生活中的突發事件,讓平日無法確實完成的進度可以在週末補上,不會導致一個地方卡住就讓後面全部亂掉;當然,這個彈性一方面也是為了任務本身,畢竟有些進度可能會比原先預期的更花時間。這種彈性時間還可以用來重新整理進度,把剩下的時間和剩下的工作兩相對照,看看是不是需要做一些調整。

此外,在進行的過程中,可以記下當天完成的進度,同時把羅列在表格中的眾多任務一筆接一筆刪除掉,如此反覆直到結束,這種過程會帶來一次又一次的成就感。

不知道這樣的過程有沒有讓你覺得熟悉?我是想起了以前在就讀國高中要面對大考,或是一邊工作一邊準備研究所考試的那段日子,甚至是研究所實習的後半年在準備心理師證照考試的時光。安排讀書計畫,相信對許多人來說並不陌生,黑板上或是自己的行事曆上都會寫著倒數幾天,然後要在剩下多少的時間內把該讀的進度切割分配之後塞進去,最後當然是執行,執行的過程中也需要保留一些彈性。

所以說,這種「砌磚成牆」的技巧可能身為讀者的你早就用過了,只是被遺忘在腦海的角落,不妨試著在面對現在的生活時,再拿出來試試。期末報告兩萬字很多嗎?試著切割看看,在列出章節段落的排佈之後,可能你就會發現每一塊空白處要塞進去的字其實也不是那麼多,心中的排斥感自然會下降不少。

在企業界中,經常使用一種叫做「甘特圖」的圖表,就是將明確的時間排程和細分後的工作進度相結合,讓組織內的夥伴們可以跟著預計的時間和工作進度推進。身處在組織內通常會讓人更有壓力和動力去完成事情,再加上明確的時間進度安排,自然是事半功倍;相對的,如果是自己一個人的話,更需要自律,不妨也多使用一些像這樣的工具來幫忙自己。

比較單純的甘特圖畫起來會像是我前面提到的寫教科書的例子,不同的任務之間有其先後順序,需要像接力一樣一件接一件,無法對調。但如果是公司在執行專案,或者是學校社團在準備期末發表之類的事情,應該是有很多事情需要分組去完成,有些事情之間可能有先後順序的限制,有些事情則可以彼此獨立運作。用圖表來具體呈現,可以幫每個任務設下預計完成的時間點,也才能在過程中不斷檢視完成度,看看是否需要調整。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演化的強大本能出發,探討時間管理的困難何在,何以難如逆天抗神?如何在接納本能而非徒勞對抗的前提之下,使用一些具體的時間管理技巧來減少拖延、使時間的運用有效率。 接著,探討一些讓我們在時間使用上沒有效率的心魔,並探討思維轉換的途徑,讓自己擺脫糾結束縛,不使光陰虛度。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