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區塊鏈參與者,在看好區塊鏈技術發展的同時,需要思考該技術與去中心化理念真的是必要的嗎,還是只是偽命題?
去中心化是相對於中心化的屬性,意指某事物的控制權不掌握於單一或少數的節點,節點可以是個人、公司、政府等。在中心化的系統中,有著速度快、便捷的特性,但往往伴隨著權力不對等及系統性風險的問題。
更詳細的介紹可以閱讀這篇文章:去中心化是什麼?與區塊鏈的關係?
在幣圈,往往區塊鏈會被與去中心化混為一談。區塊鏈指的是分布式帳本(或可以延伸成數據本)的技術,而去中心化僅是區塊鏈「可能」擁有的屬性之一,也是理想中區塊鏈的標準屬性。同時,去中心化的屬性呈現光譜分佈,去中心化程度會依據共識機制、籌碼分布、驗證節點多寡而有所不同,並沒有一個絕對去中心化的機制。
當一個新技術出現,該技術是否將成為主流,取決於是否有解決到某個痛點,並擁有解決方案的不可取代性。以下為區塊鏈技術的特色,也是區塊鏈可能改變許多體制的原因:
去中心化屬性能夠最大化區塊鏈技術的核心價值。
然而,雖然區塊鏈不一定會和去中心化掛鉤,但我認為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性質是重要的。當區塊鏈不足夠去中心化時,數據有可能被惡意竄改(如51%攻擊),而跳過第三方的特性可能也是空殼,節點驗證者本身就是另類的第三方。當然,如前段所言,去中心化性質是呈現光譜,究竟多麼去中心化是足夠的,值得區塊鏈產業的碰撞思考。
理想中的區塊鏈是足夠去中心化的,而區塊鏈也是目前少數能夠接近去中心化理念的技術。因此,在下文內容中,將探討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是否有存在的價值:
人們生活中的幾乎所有事物都是中心化的,如Google、Netflix、YouTube等,我們享盡了中心化機制所帶來的便利,優點不言而諭。在提倡去中心化的同時,我們需要思考的是,中心化的機制為什麼不好?以下是我認為中心化機制最核心的問題:
既然中心化機制有以上問題,為什麼人們往往不自知?第一個原因是,便利流暢的操作體驗,使我們漸漸「信任」這些中心化機構,久而久之習以為常,便不認為哪裡不對。第二個原因,也是最核心的原因是,過去人們從來沒有去中心化的機會。
區塊鏈使人們去中心化的選擇成為可能。
當然不是,去中心化仍有其侷限性,如技術、能力分散等問題,即高科技的技術發明就可能不適合去中心化體系。
我認為在思考什麼東西應該去中心化時,應回歸去中心化的區塊鏈解決了什麼痛點,即以公開、不可篡改的方式跳過第三方,達成資訊、權力對等的理念。因此,我認為在現今所有以「媒合」作為收入方式的產業,都是適合使用去中心化區塊鏈的範疇。以下是一些範例:
技術不是問題,問題永遠是人性。
以現在區塊鏈的發展速度,技術上的問題大多遲早會被解決,因此,許多以技術侷限為由不看好區塊鏈發展的論點,皆應該被註記為「現階段不行」。然而,去中心化發展的歷程,仍需經歷以下兩大問題:
許多去中心化區塊鏈的應用,希望能夠取代某些傳統的中心化機構。然而,這些中心化機構往往是中心化體系的既得利益者,單憑技術發展是很難取代的。
大眾的認知提升是革命性迭代的動力。
試想在過去的獨裁體制中,當權者與大機構為既得利益者,為何民主終究能被推行?我認為很大的原因在於大眾認知上的提升,當多數人開始意識到過於中心化的問題時,就距離去中心化技術的普及不遠了,雖然沒有人能夠知曉這將是何時。
即使區塊鏈技術使去中心化成為可能,但排除掉一些富有理想的去中心化理念奮鬥者(如發明比特幣的中本聰),絕大多數的項目,開發項目的原動力仍是營利,同時也需要向出資機構交代。然而,大多數的盈利模式往往會和去中心化背道而馳,畢竟若單一方(開發商)相對於其他人,擁有更能夠從項目中獲利的優勢,往往表示不對等關係仍存在。
理想中的去中心化項目或許像人造衛星一般,開發商是火箭,在一定的時間內將人造衛星送到特定軌道後,即可功成身退。當然,這僅僅為理想狀況,許多項目產品需要不斷地升級,升級則需要資金,但若項目能夠以合理、不破壞去中心化性的業務模式來盈利,或許能夠找到其中的平衡點。
區塊鏈與加密貨幣屬於高風險投資,以上內容僅為個人經驗分享,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