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9|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東港溪左岸水人文5000年故事--序

東港溪,是屏東平原沖積扇上,不斷改變先後移民族群命運的瘋狂溪流,在地人習慣稱為「竄流」。意指只要經過一場汛期洪水,就會改變其河道溪流方向。尤其在沒有被近代水泥堤防、護岸所約束的時代--諸如荷據之前後及清代。而東港溪未被日治時期進行截流之時,其左岸之源頭母河,即為發源自南、北大武山的來社溪以及瓦魯斯溪,在行政區劃上屬於來義鄉;而主流上游則分支為萬安溪及牛角灣溪(排灣語為花環溪),行政區劃為泰武鄉及瑪家鄉;而右岸之源頭母河則為隘寮溪。無論是右岸或左岸,一出河谷即以分散且呈髮辮式河川,在不同地點匯入東港溪本流。這些分散的分流,即為當地人所稱為「竄流」。

本書所指的東港溪左岸,係指主流及其上游萬安溪左岸以及母河源頭的來社溪及其各竄流。因此在行政區劃上,包括來義、泰武、萬巒、潮州、新埤、崁頂、東港等鄉鎮。其竄流則分別為佳佐溪、佳平溪、五溝水溪、泗溝水溪、二溝水溪、頭溝水溪、北勢尾溪、林后溪、溪洲溪、下廍溪、牛埔溪、後寮溪等。這些竄流除了佳佐溪、林后溪、溪洲溪為源自來社溪之母河外,其餘均為湧泉溪流。但日治時期建造「古樓堤防」後,此三條竄流也變成湧泉溪流。

發源南北大武山之間的來義溪

因此本書則是研究調查上述區域,與水資源有關之在地歷史故事,包括神話、傳說、史料、口述歷史等文獻及本計畫所調查拜訪等。其中,主要依據之史料本為:加走溪風雲(陳生秋著,2021)、加走庄誌(陳生秋著,2016)、「漂流兩千年(江海,1990)、潮州鎮誌(1997)、新埤鄉誌(1999)以及泰武鄉誌(2016)。

由於歷史研究若以學術文體展現,缺乏與民間大眾對話之通順性,因此本書改以故事小說體呈現。而在許多史料之間的歷史空白區,則以改編創作方式,使大眾易於閱讀,但非為正式史料。之所以採用此種文體撰寫,主要是讓閱讀者對沿岸水人文史產生興趣,進而深度研究或採集更多歷史故事之動機,俾便達到「飲水思源」之人類道德之目的。此外,以故事小說文體,也便於媒體藝術創作者,做為編寫舞台劇、電視劇、電影或其他文創商品之元素,甚至能成為社區做為行銷觀光之歷史元素,猶如日本伊豆半島,以「伊豆的舞孃」小說,做為在地發展觀光之題材。

本書共挑選13段由神話傳說、史實所改寫的故事所構成,包含源頭箕姆族(中排灣系統)的大洪水神話(目的在於提醒人類不能違背神的道德規範)、海上來的民族(平埔族,取力力社為代表)、跟著雲豹漂流(係以陳阿修社因水源乾凅而遷徙的故事)、夜奔梅花鹿(係指力力社河港成為漢民族奪取平埔族土地的殘酷戰爭)、加走溪之戀(描述270年前一場原漢聯姻,帶給兩個家族龐大的水租粟財富的故事)、攔水埧的福與禍(描述廣東嘉應州客家人帶來水利工法所創造的米產業財富,以及汛期及旱期與下游的河洛人所發生之百年恩怨情仇)、萬福瑪麗亞(則描述一場因萬巾平埔族與五溝水客庄爭奪水源,所產生的三月戰爭,導致天主教保護平埔庄民的故事)、二峰圳情歌(則描述1922-1923年建造的二峰圳工地現場,一對原漢男女戀曲破滅的淒涼故事)、認親(則是本計畫調查佳佐陳家與陳阿修社的歷史,找到雙邊家族,而重新連結其斷裂百年的姻親關係之故事)。

感謝水利署給予本會有此機會,以水資源為視角,研究調查東港溪左岸的人文史資料,並進而對萬巒鄉佳佐地區及來義鄉丹林部落,進行深度口述歷史調查,再從中挑選並創作13篇文本。除希望本書能帶給後代子孫瞭解「飲水思源」之水岸歷史故事,更希望能提供故事所描述之地區,做為觀光發展之元素。

同時,也感謝文史工作者陳生秋先生、(吳)陳家族宗親會、來義鄉丹林村的Rairai宗長(頭目)家族,潮州鎮公所、萬巒鄉公所、來義鄉公所及泰武鄉公所給予諸多協助,找到相關歷史線索。特別是今年為二峰圳百年,我們得有幸協助來義鄉,建立以原住民視角觀點,詮釋出二峰圳的水人文意義,進而設計出別開生面的「說故事音樂」觀光節目,做為該鄉的定幕劇。

最後,感謝臺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諸多專職伙伴、志工以及理監事群的通力合作,讓此書得以順利撰寫付梓。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