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3|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台灣宗教哲學方法論思維━ 3. 宗教哲學的價值

        宗教面相多元,要從哪個角度思維,是純道家、儒家、佛法,還是道教、儒教、佛教,或是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更多的是民間信仰,甚至是泛神靈論,在在都是原始薩滿現象的進化展延。

        宗教哲學的價值,便在於哲學方法論對於信仰的社會現象,做徵驗的邏輯科學思辯,使信仰,得以理性化,而被生命採納終極關懷的可能。這是理性和非理性的對話溝通,不離於人一體兩面的精神與肉體,符應宇宙的精神與世界,對於黑格爾來說,是絕對精神 = 實體,之於孔子則是體證天人合一的一貫之道。

        更多的宗教學,從心理、醫療、諮商、性別、改宗、迷信、科學、歷史、種族、社經地位、祖先崇拜、生物崇拜、自然物崇拜、社會聚落等角度入門探究。然而,往往成了宗教社會學功能性的研究,並不能貼近信仰本質的向度。

        宗教學探討的方法論,有蔡彥仁教授專文〈宗教研究的理論與趨勢〉,深度論述指引吾人宗教研究迷津,重中之重,便是西方一直以來,對於信仰的探究,由以基督教,士林宗教哲學,馬首是瞻。

        為何以上宗教學的探究面相,最終還是會上升到宗教哲學,才能試圖廓清信仰的帕子。因為,從人的感性感覺,作為探討面相,僅能強調在世的幸福取向,無法言全宗教信仰的超越性和生命的信仰直觀,而這,正好是宗教哲學的強項。猶如依里亞德對於「聖顯」概念的闡發,《易經》直截了當「感而遂通」是靈魂頓悟形上實體之感通,孟子直接將孔子隱晦的天人感應內禱言全為「知性、知命、知天」以侍天不怠。 

        宗教哲學的方法論,深具柏拉圖理型論的理性方法論,對於超越性靈魂生命的回歸信仰。柏拉圖提供了對靈魂起源,和歸宿的一種哲學理性探討非理性形上學的取向。讓靈魂的回歸信仰,有了成為宗教信仰回歸上帝的導引哲學。

        當信仰是一門超越性的階梯,石階而上,找到信仰的本質。那麼中西方歷史宗教和歷史哲學,宗教哲學史就是攀爬這階梯的不同方法工具,目的,都在企求達到信仰的峰頂。綜觀這些中西哲學方法對於信仰的深度思辯,形成了一門宗教哲學方法論如何使得信仰的可能,而宗教哲學的價值,就在信仰其中了。

        宗教哲學,一直在理性和非理性中角力,理性做為證明實體的存在,由於康德說物自身不可知,在理性無法實證上帝的存在,因此,神不可證,所以,信仰不可能。非理性,是超越理性的事實存在,非理性凌駕理性,無需理性指引,如此,將使非理性信仰成為迷信,信仰將成無稽之談。

        然而,非理性的神,卻不可否證,就像矛與盾,總在矛盾中,但矛盾合一,卻是攻守俱佳的利器。理性和非理信的相對性,造成宗教神性的否證和不可否證,如此,將是存而不論以待。此時,民間宗教的社會現象,使得哲學邏輯科學之方法論在檢證靈乩和鸞文中,對信仰,指引了一條本質的路徑。然而,心理學,僅是三百年前獨立於哲學的一種精神醫療慰藉,心理醫療,對於信仰,僅是找到拼湊的四不像。

        信仰,對於神哲家聖奧古斯丁來說,對基督上帝的因信稱義,心靈觸動了「光照」般「清晰明瞭」的上帝概念。聖奧古斯丁在因信稱義中懺悔,使得信仰造就了神學德行光輝,揮灑生命戮力著作《懺悔錄》、《上帝之城》、《論三位一體》證成上帝實在。

        孔子則以天地義理作為生命德行的標準,里仁為美無愧於心絕不違天理,其宗教情懷,體證內禱對越在天。中西聖哲,隨手列舉,在其宗教哲學的生命價值,無不信奉神性的道德底形上學,康德先驗綜合的實踐理性便在世界現象中,經由理性和感性的判斷力批判踏實物自身的階梯。

     

    參考書目:

    1.           清˙阮元校刻(2009)。《十三經注疏》。台北市:中華。

    2.           魏˙王弼著、樓宇烈校釋(1981)。《老子周易王弼注校釋》。台北市:華正。

    3.           董芳苑(1984)。《台灣民間宗教信仰》。台北市:長青文化。

    4.           鄭志明(1996)。《台灣民間的宗教現象》。台北市:台灣宗教文化工作室。

    5.           簡扶育(2002)。《祖靈昂首出列━台灣原住民族群像》。台北市:幼獅。

    6.           邱韻芳(2013)。《祖靈與上帝 ━ 花蓮太魯閣人的宗教變遷與復振運動》。新]北市:華藝學術。

    7.           田哲益(達西烏拉灣˙畢馬) 、餘秀娥(Maruta Buyung)(2021)。《布農族傳統文化誌》。台中市:晨星。

    8.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2021)。《宗教學概論》。台北市: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9.           傅偉勳(2021)。《西洋哲學史》。台北市:三民。

    10.       聖奧古斯丁著,徐玉芹譯(1985),《懺悔錄》,台北:志文。

    11.       (意)托馬斯˙阿奎那(2013)。《神學大全》。台北市:商務。

    12.       馬丁路德著,鄧肇明譯(1973)。《九十五條》。香港:道聲。

    13.       黑格爾著,謝詒徵譯(1978),《哲學史講演錄》。台北市:大林。

    14.       羅光(1990、1991)。《士林哲學理論篇》、《士林哲學實踐篇》。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

    15.       伊利亞德著,楊素娥譯(2000)。《聖與俗----宗教的本質》。台北市:桂冠。


    Author : email:tdoste23@gmail.com  ,  line:tdoste23  ,  宗教碩士、哲學博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先天門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