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精衛

現代精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近年來,台灣出現部份關於大自然、土地和農業的紀實著作。歷經長年經濟發展至上之後,關心環境的人們,終於有少許機會發表觀點,相關議題逐漸讓社會看見、討論,《女農討山誌》為其中之一。熱愛山林的都會女子阿寶,痛心山林受創至深,決心上梨山種水果,將作物的收益扣除成本,或租或買土地自力造林,未來將還林於山。這是一場正在進行的實驗,成敗難說,但阿寶留下的紀錄不失為入門者的一點參考。


《女農討山誌》是個現代的精衛填海。精衛填海是神話,阿寶卻是實實在在的血肉之軀,靠雙手邁向理想的堅毅女子。她日常所需遠低於一般人,長年茹素,起初在果園住了一年帳篷(當然,這一年是沒電的),甚至吃了四個月生食,後來利用農餘自力搭蓋了一座小小竹屋,才再度用電。她家沒電視、沒收音機,當年又不會使用電腦,如此清簡的生活,我鐵定熬不過來。來訪親友演奏了不同的音樂,加上閱讀,豐潤了阿寶的心神。由書中的文字、素描可知,變化無窮的大自然,始終讓她驚喜讚嘆,山林生活同樣多采多姿。阿寶的實踐刻苦孤獨,看似不易推廣複製,卻是一則美麗神話。

農事艱辛不在話下。阿寶希望減少人為干擾,不用除草劑的後果,便是得在農忙之餘抽空除草,可是草除了又長,她的果園從未一片清爽。阿寶後來才知道分區除草未始沒有好處,讓生物如青蛙蟾蜍轉移居所,也減緩土石崩塌。熟悉農事之後,她原本打算朝向有機耕作,惟各式病蟲害及水果生長狀況,有時無奈向現實屈服。阿寶幾次遇上颱風的遭遇,讀來怵目驚心,農人的困頓和堅毅讓人不忍。書中談及的有機農業、農產銷售等等,值得關心農業之人深思。

本書是阿寶頭三年的務農點滴。2000年阿寶上山,2004年出書,我閱讀的是2008年初版20刷,以非明星作者、非熱門話題來看,本書相當暢銷。阿寶在網站和大家分享最新消息,最初的果園已有70%廢耕,她買下附近一小片果園廢耕,又租用另一片果園耕作,還開拓果醬、桃李花枝等副產品,更受託租用另一塊水庫附近的果園。阿寶的事業越做越大了,祝福她,也期待大家正視環境問題,多瞭解、多思考一點總是好的。


avatar-img
YI Ping Chen的沙龍
21會員
357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YI Ping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少知名作家的子女為文談論其父點滴,寫的好不好無所謂,反正粉絲、學者非買單不可,畢竟這些內容是第一手經驗,無從迴避又不可替代。子女印象未必讓文學作品出現嶄新的詮釋角度,但至少讓外人略為窺探作家生活的些許片段。若文豪後代文采斐然,其文或可流傳後世。 《父親的帽子》便是一本後人讀來仍有趣的書。森茉莉充
臉書友人發表他的退休大夢:買一輛貨車,沿途遊山玩水,順便賣二手書。大家紛紛消遣他一定買多賣少,我也忍不住插嘴,友人若不買書除非剁左手。一位網友好奇,為何剁左手,左撇子嗎?非也非也,友人並非左撇子,留他右手是為了繼續買書。一樣米養百樣人,世上確實有將買書視為吃飯喝水一般家常的癡人,買書,故我在。
書友曾隨口問起我最喜歡的台灣作家,我毫不猶豫說顧肇森,他相當驚訝。書友是該驚訝,顧肇森既不知名,作品又不夠好(我一直認為顧未寫出代表作),一般讀者根本沒聽過。再說顧肇森的著作多數因故絕版多年,很難找,沒必要向書友介紹一個讀不到的作家。 顧肇森1994年病逝,享年四十。如今我的年紀早已超越顧肇森,
日前,在臉書看到一張照片,布條寫著:「十八歲以上請勿叫阿姨,以免影響餐點品質」。顯然該早餐店老闆娘,認為兒童、青少年喊她阿姨不妨,但其他人並不合適。為了自己的餐點品質,該早餐店顧客最好遵守老闆娘的吩咐。再說,喊一聲老闆娘又不費事,無須惹人不快。 現代生活往往必須與大量陌生人接觸,店員、其他駕駛、甚
清初詞人朱彝尊很有趣,朱晚年刊刻「曝書亭集」,他的道學友人勸他注重清議,不妨刪去艷詞,朱回以:「吾寧不食兩廡豚,不删風懷二百韻。」他不刪風懷詩,寧願被摒棄於孔聖人的門牆之外,死了以後,就分不到孔廟的冷豬肉。 這句話在那個時代非常勇敢。以往的讀書人肩不能提、手不能挑,萬一家無恆產,又不幸未能順利
和先生閒聊,我突發奇想:「假使有錢有閒,你想去那個國家玩?」他這個書呆子,覺得最好的旅遊就是逛許多書店。美食美景固然賞心悅目,但還是書店最讓他開心,即使不熟悉的語文,見識異國圖書的裝幀、插圖等等,也是不錯的收穫。不過華文書店我還能陪伴,若是西班牙文、德文之類的書店,只能看看畫冊,大概沒待多久就無聊了
不少知名作家的子女為文談論其父點滴,寫的好不好無所謂,反正粉絲、學者非買單不可,畢竟這些內容是第一手經驗,無從迴避又不可替代。子女印象未必讓文學作品出現嶄新的詮釋角度,但至少讓外人略為窺探作家生活的些許片段。若文豪後代文采斐然,其文或可流傳後世。 《父親的帽子》便是一本後人讀來仍有趣的書。森茉莉充
臉書友人發表他的退休大夢:買一輛貨車,沿途遊山玩水,順便賣二手書。大家紛紛消遣他一定買多賣少,我也忍不住插嘴,友人若不買書除非剁左手。一位網友好奇,為何剁左手,左撇子嗎?非也非也,友人並非左撇子,留他右手是為了繼續買書。一樣米養百樣人,世上確實有將買書視為吃飯喝水一般家常的癡人,買書,故我在。
書友曾隨口問起我最喜歡的台灣作家,我毫不猶豫說顧肇森,他相當驚訝。書友是該驚訝,顧肇森既不知名,作品又不夠好(我一直認為顧未寫出代表作),一般讀者根本沒聽過。再說顧肇森的著作多數因故絕版多年,很難找,沒必要向書友介紹一個讀不到的作家。 顧肇森1994年病逝,享年四十。如今我的年紀早已超越顧肇森,
日前,在臉書看到一張照片,布條寫著:「十八歲以上請勿叫阿姨,以免影響餐點品質」。顯然該早餐店老闆娘,認為兒童、青少年喊她阿姨不妨,但其他人並不合適。為了自己的餐點品質,該早餐店顧客最好遵守老闆娘的吩咐。再說,喊一聲老闆娘又不費事,無須惹人不快。 現代生活往往必須與大量陌生人接觸,店員、其他駕駛、甚
清初詞人朱彝尊很有趣,朱晚年刊刻「曝書亭集」,他的道學友人勸他注重清議,不妨刪去艷詞,朱回以:「吾寧不食兩廡豚,不删風懷二百韻。」他不刪風懷詩,寧願被摒棄於孔聖人的門牆之外,死了以後,就分不到孔廟的冷豬肉。 這句話在那個時代非常勇敢。以往的讀書人肩不能提、手不能挑,萬一家無恆產,又不幸未能順利
和先生閒聊,我突發奇想:「假使有錢有閒,你想去那個國家玩?」他這個書呆子,覺得最好的旅遊就是逛許多書店。美食美景固然賞心悅目,但還是書店最讓他開心,即使不熟悉的語文,見識異國圖書的裝幀、插圖等等,也是不錯的收穫。不過華文書店我還能陪伴,若是西班牙文、德文之類的書店,只能看看畫冊,大概沒待多久就無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