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的魅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書友曾隨口問起我最喜歡的台灣作家,我毫不猶豫說顧肇森,他相當驚訝。書友是該驚訝,顧肇森既不知名,作品又不夠好(我一直認為顧未寫出代表作),一般讀者根本沒聽過。再說顧肇森的著作多數因故絕版多年,很難找,沒必要向書友介紹一個讀不到的作家。


顧肇森1994年病逝,享年四十。如今我的年紀早已超越顧肇森,可是,他的作品依然陪伴我。至今仍不時翻閱散文集《驚艷》,好似不大熟悉的遠房兄長,隨口談論日常點滴,兄長自認沒什麼大不了,純粹分享,絕非說教。我喜歡顧肇森鮮活俏皮,有時略嫌刻薄的各式比喻。而他率性地袒露對於生活的種種想法,時而任性時而感傷,以及一點點的趣味和叛逆,內容可說平淡如水。然而成長於戒嚴時代的我,想認識家國情懷、傷春悲秋之外的真實面目。顧肇森展示了個人一點小小的不馴,不至於妨礙國家社會和諧,無須非得從眾抹平稜角。而犬儒這個詞語,我就是從《驚艷》學到的,顧肇森多半用於自嘲部份離經叛道、憤世嫉俗的想法。


喜歡《驚艷》其中的《朝代》一文。顧肇森談及告知友人必看美國當時的知名通俗影集《朝代》,友人不約而同「扮出嘴裡像是塞了一隻雞蛋的驚愕表情」,嘖嘖感嘆「你怎麼這樣沒品味」。顧肇森自承曾是一心向學的有為青年,緊抱經典不放,「經常把沙特、齊克果、柏格曼、費里尼等人的名字,好像風鈴似的掛了滿嘴,一點風吹草動便聒噪不休」。文藝青年的行止躍然紙上。


曾幾何時,顧肇森反而對缺乏品味的事物充滿濃厚興趣,比如言情小說、武俠小說、明星傳記、影劇版等等。他肯定通俗作品的魅力,「除了少數深具靈性之人,可以經常欣賞生死靈肉的掙扎而不至發瘋。其餘的升斗小民,本已活在囉唆的現實裡,何須在暇時看《推銷員之死》來提醒自己的不幸?」通俗作品提供大眾慰藉、娛樂的能量,不容小覷。他仍相信藝術創作不妨曲高,然而大眾或須一段時間才能接受。而大眾熱愛的流行作品,儘管不見得具備文化意義,但不代表享受流行作品就該被鄙視。如今應是兼容並蓄的時代,讀《存有與空無》和看《朝代》,未必是格格不入的。


經典與通俗是永恆的爭論。我認為捍衛經典是文化大師的責任,一般人無須自願肩負扛不起的重任,折磨自己。平日好好生活,行有餘力參與藝文活動、讀自己想讀的書,已是現代的優秀公民。倘若經由喜歡的作家、作品,探索、釐清自己深層的想法,逐漸認識自己。假使因而接受自己的不足和侷限,與自己和解,或者心境相對平和,便是難得的收穫。接受自己喜好,同時也尊重其他人選擇,不必讚揚或鄙夷別人的品味。


社會應正視通俗的藝文作品,不必刻意貶低相關創作者,以及熱愛這些作品的讀者。現代人生活步調繁瑣快速,壓力極大,閒暇欣賞流行作品,若能因而放鬆、愉快,這一點小小的快樂,不妨視為基本人權,無須在意旁人的批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Red-avatar-img
2023/11/20
後面說的真棒
avatar-img
YI Ping Chen的沙龍
21會員
363內容數
YI Ping 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日前,和先生參加在雞場街舉辦的「鄉音考古」有聲書推介禮。兩位民間藝人拿汀河水娘(福建南音)、呂秀鸞(閩南童謠)的現場表演十分精彩。如有資源,應該為兩位長輩分別錄製專輯,讓她們的演出呈現較為完整的面貌,也便於流傳推廣,同時留下紀錄,畢竟熟悉民間口傳藝術的人已經越來越少。 乍聽福建南音,我覺得很熟
Thumbnail
2025/04/28
日前,和先生參加在雞場街舉辦的「鄉音考古」有聲書推介禮。兩位民間藝人拿汀河水娘(福建南音)、呂秀鸞(閩南童謠)的現場表演十分精彩。如有資源,應該為兩位長輩分別錄製專輯,讓她們的演出呈現較為完整的面貌,也便於流傳推廣,同時留下紀錄,畢竟熟悉民間口傳藝術的人已經越來越少。 乍聽福建南音,我覺得很熟
Thumbnail
2025/04/24
詩詞中屢屢出現的蘋、蘋花、綠蘋、白蘋、靑蘋等等,理論上都是同一種植物。南北朝以後的文人,常將「蘋花」或「白蘋」用在詩中以寄寓情思。如南朝鮑照《送別王宣城》詩:「既逢青春獻,復值白蘋生」、唐劉長卿《負謫後登干越亭作》詩:「秦臺悲白首,楚澤怨青蘋」、唐杜審言《和晉陵路丞早春遊望》詩:「淑氣催黃鳥,晴
Thumbnail
2025/04/24
詩詞中屢屢出現的蘋、蘋花、綠蘋、白蘋、靑蘋等等,理論上都是同一種植物。南北朝以後的文人,常將「蘋花」或「白蘋」用在詩中以寄寓情思。如南朝鮑照《送別王宣城》詩:「既逢青春獻,復值白蘋生」、唐劉長卿《負謫後登干越亭作》詩:「秦臺悲白首,楚澤怨青蘋」、唐杜審言《和晉陵路丞早春遊望》詩:「淑氣催黃鳥,晴
Thumbnail
2025/04/18
熟悉三國故事的讀者,或許記得的盧。的盧為白額馬,從額頭到牙齒,有白毛或白斑,古人均名為的盧,《相馬經》等書多有紀錄,但想必白馬例外。可見的盧為統稱,並非個別馬匹的名字。的盧為烈性快馬,堪稱名駒,然而向有妨主(對主人不利)之名,歷代有不少相關故事。 的盧故事最有名的,首推躍馬檀溪。話說劉備初至荊
Thumbnail
2025/04/18
熟悉三國故事的讀者,或許記得的盧。的盧為白額馬,從額頭到牙齒,有白毛或白斑,古人均名為的盧,《相馬經》等書多有紀錄,但想必白馬例外。可見的盧為統稱,並非個別馬匹的名字。的盧為烈性快馬,堪稱名駒,然而向有妨主(對主人不利)之名,歷代有不少相關故事。 的盧故事最有名的,首推躍馬檀溪。話說劉備初至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次《逆流:鍾理和與鍾肇政書信錄》的發行,我好奇的將已經絕版的《臺灣文學兩鍾書》找來閱讀,過程中彷彿閉上雙眼就能穿越時空看見他們伏在案上寫信給對方的模樣,好幾度,那些或是隔空打氣、或是訴說頹喪的情感,一再如力透紙背般的渲染上我眼眶裡,令淚濕衣襟。
Thumbnail
這次《逆流:鍾理和與鍾肇政書信錄》的發行,我好奇的將已經絕版的《臺灣文學兩鍾書》找來閱讀,過程中彷彿閉上雙眼就能穿越時空看見他們伏在案上寫信給對方的模樣,好幾度,那些或是隔空打氣、或是訴說頹喪的情感,一再如力透紙背般的渲染上我眼眶裡,令淚濕衣襟。
Thumbnail
到宜蘭的阮義忠台灣故事館,意外發現有「高信疆《紙上風雲》& 阮義忠《映象之旅》」聯展。 在我們那個年代,高信疆是台灣文化界的風雲人物,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在他的擘畫下,出現前所未有的新氣象,成了當時華人知識份子、藝文界人士注目的焦點與一展身手的舞台。 看著當年「人間」副刊那熟悉的充實版面、涵蓋面
Thumbnail
到宜蘭的阮義忠台灣故事館,意外發現有「高信疆《紙上風雲》& 阮義忠《映象之旅》」聯展。 在我們那個年代,高信疆是台灣文化界的風雲人物,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在他的擘畫下,出現前所未有的新氣象,成了當時華人知識份子、藝文界人士注目的焦點與一展身手的舞台。 看著當年「人間」副刊那熟悉的充實版面、涵蓋面
Thumbnail
我當然讀過《家變》,感受過當中的實驗色彩與閱讀考驗,但個人更喜歡的是早期的作品《十五篇小說》,有一個時期經常重讀〈龍天樓〉、〈玩具手槍〉、〈草原底盛夏〉⋯⋯
Thumbnail
我當然讀過《家變》,感受過當中的實驗色彩與閱讀考驗,但個人更喜歡的是早期的作品《十五篇小說》,有一個時期經常重讀〈龍天樓〉、〈玩具手槍〉、〈草原底盛夏〉⋯⋯
Thumbnail
就如同其書名 《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 真的在講小說外的作家故事 朱宥勳為本書作者用「評傳」的寫法。 一邊以介紹作家的生平故事,一邊以自己的觀點來評析影響作家人生的關鍵時刻。 台灣從日治時期到戒嚴時期,文學史經歷哪些浪潮,代表的作家有哪些 這本書會一一介紹~
Thumbnail
就如同其書名 《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 真的在講小說外的作家故事 朱宥勳為本書作者用「評傳」的寫法。 一邊以介紹作家的生平故事,一邊以自己的觀點來評析影響作家人生的關鍵時刻。 台灣從日治時期到戒嚴時期,文學史經歷哪些浪潮,代表的作家有哪些 這本書會一一介紹~
Thumbnail
前言:我與台灣文學相識之路 上個月完成一個累人的案子後跑去台南浪流連幾天,第一次認真逛了臺灣文學館,深受感動之餘在館內販賣部翻到這本朱宥勳寫的《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被其幽默而真誠的文筆給吸引,後來就把它讀完了。 本書所提到的九位小說家,我原本只聽過三位:鍾肇政、鍾理和、葉石濤,其他完全沒聽過,而
Thumbnail
前言:我與台灣文學相識之路 上個月完成一個累人的案子後跑去台南浪流連幾天,第一次認真逛了臺灣文學館,深受感動之餘在館內販賣部翻到這本朱宥勳寫的《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被其幽默而真誠的文筆給吸引,後來就把它讀完了。 本書所提到的九位小說家,我原本只聽過三位:鍾肇政、鍾理和、葉石濤,其他完全沒聽過,而
Thumbnail
誰是鍾理和?國文老師,對不起!  
Thumbnail
誰是鍾理和?國文老師,對不起!  
Thumbnail
台灣人對於文學作品必須「不帶政治意味」有莫名的堅持,這種白色恐怖帶來的後遺症依然在困擾著台灣人…
Thumbnail
台灣人對於文學作品必須「不帶政治意味」有莫名的堅持,這種白色恐怖帶來的後遺症依然在困擾著台灣人…
Thumbnail
以「桃園市議員呂淑真不識鍾肇政」事件而起的這本作品,不只在章節名稱便精準地評論了這些作家的生平,每一篇的開頭,更每每引發讀者想要繼續閱讀的興趣。從書名「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就能略為感覺到作者的風格,但仔細閱讀後才會更深刻體會作者不只文句流暢、不死板,有時還會以生動幽默的用字讓讀者會心一笑。
Thumbnail
以「桃園市議員呂淑真不識鍾肇政」事件而起的這本作品,不只在章節名稱便精準地評論了這些作家的生平,每一篇的開頭,更每每引發讀者想要繼續閱讀的興趣。從書名「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就能略為感覺到作者的風格,但仔細閱讀後才會更深刻體會作者不只文句流暢、不死板,有時還會以生動幽默的用字讓讀者會心一笑。
Thumbnail
很難有評論讓我如此感動,薩伊德的確把握生命的最後時光在感受、品嚐作品 — — 那些偉大的藝術家,在人生的尾聲,與死亡陰影對坐時的創作往往跨越了早期風格所難見的視野。《論晚期風格》中評論的文字足以引起心室震顫,比《東方主義》所提出的恢宏論述更令人激賞。有一種:哇,原來在1986年就有人能把評論推展到這
Thumbnail
很難有評論讓我如此感動,薩伊德的確把握生命的最後時光在感受、品嚐作品 — — 那些偉大的藝術家,在人生的尾聲,與死亡陰影對坐時的創作往往跨越了早期風格所難見的視野。《論晚期風格》中評論的文字足以引起心室震顫,比《東方主義》所提出的恢宏論述更令人激賞。有一種:哇,原來在1986年就有人能把評論推展到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