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4|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名爲夢的一段訊息

    夢是什麼?人爲什麼會做夢?夢是預言?夢是警告?或者,夢不過是人白天想了太多所以夜晚在腦海裏自動形成的畫面?有各種各樣的文章,各種各樣的研究,各方各面的領域,都在探討夢。這邊就說一下我的一些個人看法。毫無根據也沒有證明,只是一些做過夢之後的想法。


    夢是一段訊息,一段在腦海裏以視覺、聽覺、以及各種感官的綜合訊息所架構出來的情境。那是一段讓我們感同身受的訊息。

    那什麼是一段訊息?舉個例子,在腦海裏想象一個畫面,在這個畫面中有你喜歡的歌手,在唱你喜歡聽的歌。這個畫面可能是你曾經去看過的一場演唱會,然後腦海裏開始有一段段的伴奏開始響起,好聽的歌聲開始迴盪在你的腦海中。沒錯,是腦海中,不是耳朵。這就是一段訊息,一段由你從虛無中所創造出來的訊息,也就是想象出來的,這段畫面可能是從記憶中抽取出來,也可以是憑空想象。這段聲音在實際上根本並不存在,而可能是由記憶中重播出來的旋律,所以是在腦海中,不是耳朵,因爲根本就沒有聲波的存在,也就不會是耳朵「聽」進去的。


    上述是自主意識去想象出來的一段有畫面,有聲音的訊息。這樣靠想象而來的訊息中,如果想得出神,人們也是可以有一種身歷其境,感同身受的感覺。而夢,則是無意識下,腦袋不知道爲什麼會開始「處理」的一段段訊息。這種訊息可以是畫面的,可以是聲音的,可以是有味道的,也可以是有觸覺的。在做夢的過程中,你以爲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其實你的眼睛與耳朵根本就什麼都沒有接收到。生理上,「看」是指眼睛的一些感光細胞接收到光線,將這些光線訊息傳達給大腦後,大腦中很快的形成一個即時畫面,而「聽」則是耳朵接收到聲波,將訊息傳給大腦後,大腦即時的形成聲音。而夢,以及上面的想象的過程,則是跳過了眼睛與耳朵,直接在大腦中形成畫面與聲音。

    江湖傳言,在夢中被打不會痛,所以在懷疑自己是否是在做夢的時候可以打一下自己看會不會痛來進行判斷。其實在夢中,既然能有虛擬的畫面與聲音,夢中的我們能有類似看見與聽見的功能,那就可以有類似觸覺的感覺功能。換句話說,在夢中被打,是可以感覺到痛的。痛,或者摸到東西的感覺,其實也只是另一種形式的訊息,大腦既然能處理畫面與聲音,自然也可以讓你感覺到痛。


    有些時候,會感覺在夢中的時間過得特別快,就感覺像是睡了 5 分鐘,實際上過了兩小時。又有些時候,感覺做了一個很長很長的夢,但實際上只過了短短 10 分鐘。感覺上,就像是夢中的時間流速與現實世界的時間流速有所不同。但,如果把夢理解爲一種被腦袋進行處理的訊息,那問題就簡單了。我們的大腦在處理訊息的過程其實很快。


    做個實驗,如果讓你用嘴巴讀一段文字,要讀出聲音的那種;然後,再看另一段同樣長度的段落,在腦袋裡面用心聲默唸這段文字;然後,再看第三段一樣長度的文字,只用看的。這三個過程順序可以反過來,結果都會發現,所用的時間長度不一樣。這三種過程所用的時間不一樣,讀出聲音的費時最長,只看過去的用時最短。同樣長度的文字,也就是同樣長度的訊息,在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處理的時候,所用的時間也不同,取決於處理方法的複雜、費時程度。比如用眼睛看,然後在大腦中辨別文字之後再讓嘴唸出來,這過程需要經過幾個步驟;看了之後在腦海裡默唸,需要眼睛到大腦,然後形成內心裡的聲音,相對於要命令嘴巴、舌頭與聲帶等過程來說簡單許多;而單單只要看的話,就只需要從眼睛到大腦的過程,少了後面的過程。所以,所花的時間自然也不同。而夢,如上所述,是跳過眼睛、耳朵,直接把訊息傳入大腦,讓大腦直接進行訊息處理的過程,所以「做夢」這個過程,實際上幾乎是可以一瞬間就完成的一個過程。

    其實不只是夢,我們有時候會覺得,寫字的速度跟不上大腦。因爲其實大腦處理訊息,思考一段文字的速度,是只需要一瞬間的。例如一句話,當我們想出這句話的時候,可能就是一兩秒,而手寫字需要一筆一劃的寫,如果用打字的可能會稍微快一些,或者如果要選字的話可能會慢一些。這就是大腦處理訊息的速度。當然,思考的過程可能要很久,但形成一句話的過程,可以是一瞬間的。例如曹植七步成詩,這七步是其思考的過程。詩有詩的架構、用字等需要工整,不是隨隨便便的一句話。我們寫文章、寫文稿的,常常一整天下來沒有什麼靈感,只能寫一兩段文字,甚至想不出一句滿意的句子。這是思考的過程。當靈感來的時候,這每一個句子,每一個文字的成型,就是一段段訊息的組織過程可以是一瞬間的。所以才會有寫字的速度跟不上大腦。


    而一個情境,在大腦中形成的過程,也就是一個訊息的組成過程。例如,現在想象一個畫面,就是你在廚房裡煮了一碗麵,加了顆蛋,放了些菜,然後氣炸了一隻雞腿,順便弄了杯拿鐵,然後把這些餐點拿到飯桌上,慢慢地享受這香噴噴的晚餐。這個情境,你想象的過程所需的時間大概就是你讀完這個句子所需的時間。而這個時間遠遠少於煮麵所需的時間。夢的形成,跟想象這個情境,差別在於是主動去想,還是腦袋自發的去處理一些不知道從何而來的訊息。但其所需的時間,其實是差不多的。

    夢醒之後,我們常常會忘記夢中的情境,或者會慢慢的夢境中的記憶會慢慢的變得模糊,慢慢的記不清了。這其實是大腦的一個自動機制,一個自動的把它認爲不是我們的記憶的區塊給磨除掉。而夢境的記憶,對於我們的這個身體,這個腦袋來說,是一種虛假記憶。如果大腦沒有這個機制,我們很可能就會無法區分真實與夢境,慢慢的就會瘋掉。就好像如果你想象自己是某一部電影中的一個角色,用這個角色的角度去經歷故事情節,去思考如果自己是他,在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爲什麼會選擇那樣做,然後慢慢的,入戲太深,忘了自己是在想象,忘了自己本來是誰...... 那這段虛假記憶就會讓一個人瘋掉。而夢,爲什麼會記不住,其實是一種大腦的自我保護機制,它必須要把不屬於這個人在這個時空中的記憶給清除乾淨。


    換句話說,至少我們的大腦,是把我們所做的夢給判斷爲一種虛假記憶,一種不屬於我們的記憶,也就是不是我們正在經歷的一個過程、情境。對於大腦來說,夢更像是一個我們沒看過的VR五感電影,但因爲我們會察覺不出這夢中的自己跟這個物質世界中的自己之間的差異,不像看電影那般,我們會很清楚自己是在看一段由很多人所演繹的故事,所以大腦必須自動將夢境這段虛假的記憶給清除。那,夢這段訊息,到底屬於誰?又到底是從哪裏來的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樹上沒有蘋果,樹下不是牛頓, 只會隨便想想,胡說八道一通。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在樹下的胡亂記錄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