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山脈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脈,其中以聖母峰(或稱:艾佛勒斯峰)為最高峰,海拔8848公尺。而其他世界上最高的十座山脈也都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山脈綿延跨越了四個國家,有中國(西藏)、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此處出產的喜馬水晶甚至是最近市場上炙手可熱的水晶之一。
我們時常聽見「喜馬水晶」或前綴「印度喜馬」、「尼泊爾喜馬」,然而這些不同國境之內生產的喜馬水晶,也來自各具特色的地域和礦區。
在談喜馬水晶之前,我們先聊聊高山水晶。
最早在研究阿爾卑斯山時發現,自「Alpine fissure(高山裂縫)」產出的石英樣本與出產於偉晶岩的石英有完全不同的形成方式。
「高山型裂縫是在構造引起的岩石拉伸和彎曲過程中打開的空洞。這些洞穴完全被周圍的主岩封閉。其中許多含有優質晶體中的礦物質,某些共生體是高山型裂縫的典型特徵。」——引用自Amir C. Akhavan。
「這些高山裂縫具有變質作用,是在西元前19至4000萬年前阿爾卑斯山形成期間誕生的。當時,壓縮岩石經歷了綠色片岩相的變質作用,導致裂縫張開以及富含二氧化矽、鋁、鉀等的水性變質流體的循環……這些流體能夠沉積其礦物電荷並發育這些高山裂縫形成的開放空間中的壯麗結晶。」——引用自Rémi Bornet。
這些產自於高山型裂縫的石英,時常擁有高透亮的質地,而高山裂縫除了出產石英,也時常有明顯的鈉長石、綠簾石、綠泥石、赤鐵礦、斧石和冰長石等結晶產生。其中石英晶體中最常見的包裹體是綠泥石家族的礦物,且來自高山型裂縫的石英可能呈現非常不同的晶體外觀,如錐形或是針狀的石英晶體。這些特色很容易在尼泊爾Tipling礦場出產的喜馬水晶上看見。
市面上常見的喜馬水晶時常來自印度、尼泊爾與巴基斯坦。然而喜馬水晶的特色卻不止於三個國家的分類,同一個地區不同礦區(村落)就能有完全不一樣的共生組合和型態。
印度北部Himachal Pradesh州的Kullu地區是印度喜馬水晶的代表性產地。Kullu地區的Manihar、Parvati Valley、Garsa Valley、Mt.Bashir、Sainji、Grahan等礦區都出產高透度地喜馬水晶,除了有相似的高山水晶特性之外,也都各具特色,這邊我們舉其中幾個礦區分享:
Manihar村位於Garsa Valley山谷南方最深處,Manihar村的礦場開採的。東邊是西藏跟尼泊爾(都屬於地勢很高的山區)。
Manihar出產的喜馬水晶有著非常高的透度,晶體光澤度非常好,常見透亮的晶簇生長在濃郁綠泥石覆蓋的母岩之上,呈現如仙境一般悠然的氣質。在有綠泥石共生的開採區域也會出現共生銳鈦礦的標本。
另一種在附近礦場開採出來的水晶還共生著密度極高的金紅石。我在東京礦展看到了這種水晶,金紅石像花一樣綻放在高透度的晶體內,我們就像隔著一層玻璃窗看著小世界裡的煙火大會,只有親眼見證的人才能體會其令人讚嘆的美感。
有一說Manihar這個礦區的產量正因政府控管而愈來愈少。
雪山神女帕爾瓦蒂是濕婆摯愛的妻子,帕爾瓦蒂山谷則被認為是被雪山神女的慈愛眷顧的地區。Parvati Valley以溫泉聞名,這裡的溫泉水含有豐富的礦物質與放射性物質,被認為擁有治癒能力。而此處出產的喜馬水晶,因為鐵質的影響而呈現淡淡的粉紅色,透度高光澤搶眼,偶爾也會有淡黃色的水晶、或是帶幻影的水晶。彷彿與雪山神女帕爾瓦蒂相互呼應一般,從水晶到小村裡呈現的都是溫暖和緩的氛圍。
Garsa Valley出產的喜馬水晶時常與Manihar或是Parvati Valley的喜馬水晶搞混,同樣擁有高透度之外,時常與綠泥共生。不過Garsa Valley的喜馬水晶,也會有如幻影一般的綠泥包裹於晶體之中,晶體形狀粗細皆有,母岩上共生雲母,閃爍耀眼的光芒,也會看到共生金紅石的晶體標本。
4. Mt.Bashir
Bashir山的喜馬水晶時常會有如雷姆利亞水晶那般明顯的生長紋理,晶體細長如激光柱,透度非常高。
尼泊爾喜馬水晶的知名產地除了Ganesh Himal,還有Kangchenjunga、Makalu和Gaurishankar等礦山,以下以人氣最高的Ganesh Himal和據說已經停產的Kangchenjunga礦山來舉例:
此地生產的喜馬水晶,是市場上十分具指標性與人氣的一種。Ganesh Himal被認為是被象神Ganesh守護的聖山,位於尼泊爾東北部與西藏接壤,最高峰海拔約7400公尺。
Ganesh Himal出產的喜馬水晶最常被認知的特色就是與綠泥石共生。深濃的綠泥石時而攀附在水晶晶體之外,時而包裹其中呈現蓊鬱的森林景觀。晶體形狀呈錐形,表面時常可以看見明顯的生長紋。高透度的晶體也是Ganesh Himal尼泊爾喜馬水晶的一大指標。
不過,據說在2015年尼泊爾地震之後,Ganesh Himal尼泊爾喜馬水晶產量便銳減,至今價格仍持續飆升。
Ganesh Himal山頭尤以Tipling礦區、Lapa礦區及Lee礦區的喜馬水晶有著很鮮明的特色:
Tipling礦區地出產的喜馬水晶,晶體幾乎是完全透明且帶明亮的光澤,晶體外型常為尖錐或針狀。除了廣為人知的綠泥石共生的典型尼泊爾喜馬水晶,也時常出現表面被鐵質覆蓋,呈現金黃色的水晶。該礦區最稀有珍貴的是帶有淡淡紫色的喜馬水晶。
Lee村與Lapa村坐落在Ganesh Himal深山中,兩個村落都距離巴士最終站走路兩天的距離(引用自這裡)。
兩個村子都生產高品質且具指標性的尼泊爾喜馬水晶。Lee村(礦區)生產的水晶非常稀少,而許多被稱作來自Ganesh Himal的水晶經常來自Lapa村。
兩處村落相距不遠,出產地喜馬水晶經常呈現半透明的晶體,晶體表層石常會帶有豐富的生長紋路(一說是「資料庫」)。綠泥石時常包覆在晶體表層或包裹於晶體之中,也會看見與角閃石共生的礦物標本產出。
譯為「干城章嘉峰」、「肯欽眞加峰」或「康章忠格峰」,意思是「五座巨大的白雪寶藏」(有五個峰頂,其中四個峰頂高逾8,450公尺)。是世界第三高峰。Kangchenjunga礦區位於尼泊爾東部與西藏和印度接壤。
Kangchenjunga產的喜馬水晶有著如山峰一樣雪白的晶體,如煙霧一般從晶體根部蔓延而上,尖端透明感十足,光澤極佳,不同於Ganesh Himal的喜馬水晶,晶體內幾乎少有包裹體。晶體本身尺寸不大,形狀呈上下筆直而均勻地生長、粗細差異不大,母岩時常呈現灰色與白色。
由於Kangchenjunga海拔非常高,開採不易,故產量十分低落,一直以來都屬稀有產地,而目前據說已停產。
Skardu斯卡度礦區,位於巴基斯坦北部Gilgit-Baltistan的K2峰。K2峰是為世界第二高峰,屬於喀喇崑崙山脈,位於巴基斯坦與中國邊界,海拔8,611公尺,僅次於聖母峰。
Gilgit-Baltistan擁有複雜的地殼演化歷史和豐富的地質多樣性,有利於各種礦化與寶石的生產,因此除了喜馬水晶之外也以海藍寶、托帕石、磷灰石、紅寶石等礦物寶石聞名。此地出產地喜馬水晶時常有高度的透明感及多樣的包裹體。
許多工業礦物常使用重型機具與炸藥開採,然而高山水晶幾乎只能依靠人力在斷垣峭壁之間使用簡易的工具開鑿。
前文介紹了喜馬拉雅山脈不同村落與礦區生產的喜馬水晶特色,然而同樣的山脈有相近的礦物特色是十分正常的,也並非在哪個礦區一定會有什麼型態的水晶。
收藏時也不需過度較真,不同國家與產地、開採難易度都會影響價格,但價值卻是由每個人心中那把尺來衡量。
更多礦物標本與知識分享: @lornawen_collection
義大利特色選礦: @lithosminerals_asia
參考資料:
https://www.infonix.jp/column/16904/
https://himalayannaturalcrystal.com/?mode=f4
http://www.crystal-hunting.com/?mode=f3
https://www.mindat.org/photo-424814.html
https://www.mindat.org/photo-501684.html
https://sunriseadventuretrek.com/trip/ganesh-himal-ruby-valley-trek/
https://www.mindat.org/photo-1016668.html
https://ameblo.jp/super-stones/entry-12101775105.html
https://zh.wikipedia.org/zh-tw/喜马拉雅山脉
http://www.quartzpage.de/atf.html
https://himalayannaturalcrystal.com/?mode=f4
https://www.infonix.jp/column/16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