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4|閱讀時間 ‧ 約 31 分鐘

#168日本的時空膠囊系列||北海道(5)-道央:十年千萬兩,大量移民造就了北海道民勇於嘗試且開放的心

我想用聽的之~podcast說書版

接續上一篇十年千萬兩打造全新北海道的「開拓使十年計畫」,為了達成在短時間內盡可能在北海道各地開發各種產業的目標,如果沒有大量的人力支援,想必是無法達成的。然而,當時的北海道人口少之又少,而且對於北海道這一片遙遠、未知又寒冷的大地,到底是有誰為自願想要來到這裡呢?這一次,我們就來看看開拓使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之下,究竟是用了甚麼方法,來引入日本各地的大量移民,而這些來到北海道落地生根的移民們(也就是現在北海道道民的祖先)又具備了甚麼樣的特性與DNA,影響了現在北海道道民(移民的後代)的生活習慣與價值觀呢?

明治維新:日本史上最大的企業併購案

當時,在新舊政權轉換之際,明治新政府為了建立新的中央集權政權體制,進而發布了「廢藩置縣」、「廢刀令」、「四民平等」等等的命令,這些政策尤其對於當時日本各地的武士族群,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首先是「廢藩置縣」,簡單來說就是廢除封建制度底下的所有藩(小國),把地與主權全部回歸給中央政府來統治,經過中央重新規劃與配置之後,將全日本劃分成許多「縣」,再命令「知事」來個別管理。在表面上看來,好像就是換個名字而已,好像換湯不換藥?但實際上,這可是一樁日本史上最大的企業併購案例,我們可以想像每一個藩都是一間小型企業,在被明治新政府併購之後,為了要整合成一間大公司(日本),原本的小企業老闆(藩主),現在都變成了部長、課長職,也就是從原本發薪水的角色,轉變成領薪階級,而真正發薪水的大老闆,就是明治天皇了。在這樣的併購案中,想必一定會出現裁員與減薪等等各種的異動,其中受到影響最大的不外乎就是原本散布在不同小企業底下的員工「武士族群」了。

失業又失志的武士

這些武士們在自己的公司被併購之後,運氣好的還可以在新公司(明治政府)底下謀到個職位勉強餬口,但運氣差的可能就是一夜之間被裁員,變成了失業武士。這還不打緊,沒想到這間新公司(明治政府)還頒佈了「廢刀令」、「四民平等」、「大家都給我取名字」的命令,換句話說,就是不管你在原本的小企業中,是上級武士還是下級武士,現在大家一律平等,所以你跟農民、職人、商人都是同一等級的,武士不准帶刀上班、而其他平民老百姓,也全部都給我取個名字(這樣政府才好掌控人口,容易徵稅)喔!對這些武士們來說,「命名」與「武士刀」都可說是他們一直以來的身分地位象徵,但現在在新公司裡,這一切的足以自豪的外在條件全部被拔除,你叫他們該如何接受呢?於是,有許多武士乾脆自願離職,但離職以後始終就是「拉不下臉」去務農或是從事其他行業,因而逐漸面臨了最直接的生存危機「自願性失業」。

屯田兵制度(1875年~1904年)

大家都知道,一個國家一但失業率過高,是會造成許多社會問題的。此時在開拓史長官黑田清隆的提議之下,明治政府想到了一招,剛好當時北方的俄羅斯一直覬覦著北海道;且開拓北海道正好需要許多人力。要不這樣,原本這些失業武士們多多少少都受過一些訓練,與其讓他們在日本各地失業搗亂,倒不如接收他們,並將他們編列為半兵半農的屯田兵,讓他們在平時可以開墾北海道、戰時亦可直接轉為防衛俄國的入侵的軍事力量,這就是後來我們所謂的「屯田兵制度」。但面對北海道這樣又冷又遠的地方,要他們自願來到這裡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新政府提出了許多獎勵措施,鼓勵他們舉家移民北海道,包括提供過程中所需的旅費、到了北海道以後居住的地方、免費提供三年內的食材、開墾後可取得部分土地所有權等等。

散落在北海道各地的迷你日本村落

就這樣,即便後來屯田兵制度廢止,但移民鼓勵政策仍持續推動著,招募對象從失業武士開放到一般民眾;業種則除了原本的養蠶與農地開墾之外,也擴及漁業、土木相關與採礦等等。因此,現在我們有時候還是會看到本州地區的地名出現在北海道各地的城鎮之中,例如距離札幌不遠的「北廣島」(對,就是有OUTLET的那個地方),最早就是由廣島來的居民開墾出來的;而NANA濕婦也曾經在釧路市區看到過「鳥取神社」與「鳥取大通」,這也是由鳥取縣移居來的祖先們所建立的移民村落。

無所畏懼但喜新厭舊的開拓者精神

因此,我們可以說,北海道是除了原住民的愛奴人之外,其餘皆由日本各地移民所開墾出來的新天地。就像當年日本政府鼓勵那一群到台灣、巴西等的海外移民一樣,這些願意放手一搏的人們,通常都有一顆不畏懼新事物、對甚麼都充滿了好奇且開放的心,日本人也稱之為「開拓使精神」。直到今日,我們都還能在北海道道民的身上看見這樣的特性,據說他們看到商品上標示著「最新」與「新発売」等字眼時,就會無法抗拒地想要買來試試看(笑)。此外,他們在街上看到外國人時的恐懼程度,真的遠小於日本其他區域的日本人,甚至,他們還會主動地上前攀談(因為他對你的好奇絕對大於對你的恐懼)。我永遠都記得,當時我一個人帶著30公斤的行李飛往札幌,準備開啟北海道打工度假生活的第一天,就在飛機上被一個北海道的北杯搭訕,下機後,他甚至還幫我一起拖著行李從機場移動到札幌市區。當時對日本人還不太熟悉的我以為,日本人都這麼熱情友善!但後來才知道...不,原來是北海道人特別不一樣啊。

此外,也由於這裡的居民來自於日本各地,因此在面對彼此不同的方言、口音與習俗時,通常都會有比較大的包容度,也習慣了用「標準語」來溝通。雖然還是有北海道腔,但大部分北海道人的日文幾乎與東京聽到的標準語音調無異,所以我很慶幸當時在2010-2011年之間,選擇了札幌當作我學日文的地方(當時根本不知道這麼多,只是剛好矇對了),否則我的日文現在不知道會有甚麼腔呢XD。此外,由於他們非常習慣與自己不一樣的人相處,所以相較於傳統封建又害羞的日本人,北海道道民對於外來文化的接受速度較快。前幾年在日本不是興起了一陣珍珠奶茶流行嗎?但其實我2010年住在札幌的時候,就有台灣的手搖杯業者(快可立)進駐狸小路了,想當年我就曾經為了太想念台灣的食物,而在雨中騎車去買一杯日幣300的珍奶的回憶。還有,例如在名古屋超有名的雞翅店「世界のやまちゃん」,當初他們走出名古屋在選擇開分店的地點時,緊接在人口聚集的關東地區之後,就是選擇來到札幌的薄野開店,據說當時店門口排隊的道民絡繹不絕。當然,他們喜新厭舊的速度也比較快XD,所以現在去已經不用這樣排隊了。

道產子認定

在明治時期到二次大戰前,這些陸陸續續由日本其他地區大量移居北海道的人們,在北海道落地生根之後,也繁衍了後代。在日本,住在東京的天龍人有時候會以「江戶子」自稱,這稱號可是家族三代以上都在江戶出生的人,才有資格如此自稱,有看過一個統計說,目前住在東京的人,也大概只有一成左右的人是江戶子;換句話說,在東京大多還是其他地區來到這裡討生活的外地人,真正在東京土生土長的並不多。再加上當時江戶(東京)人口太過密集,木造的房屋群集之下,江戶人的家常常動不動就因為火災而被燒毀,所以造就了他們及時享樂的價值觀。於是,常有人以「身上絕對不留過夜錢」、「今日有酒今朝醉」、「生活方式輕浮草率」、「自以為是」、「性急易怒」...等比較負面的形容詞來敘述江戶子的個性。不過說到底,東京畢竟還是首都,所以當我說出「我其實是江戶子」的時候,好像鼻子就是可以這麼往上翹一些。

相對地,在北海道現在也開始出現了「道產子」的稱呼,跟江戶子的定義相同,唯有家族三代以上都在北海道出生的人,才會這麼稱呼他。但不同的是,道產子的名稱其實源自於開拓使時期從東北地區引進北海道的小型馬而來,這種馬身材比較矮小但馬腿強而有力,當時的人們引進這些馬匹以作為耕種、運輸之用。但由於北海道的冬天實在是太冷了,而且下雪也無法耕作,所以他們在冬天來臨之前,就會把馬匹放養,放任他們在雪地裡自生自滅,然後人就回到本州去了。隔年再來的時候,他們就再回到原地,把那些經過自然淘汰、耐過嚴寒的馬匹找回來,繼續耕種與運輸工作,這樣來回幾次之後,能留下來的可說都是精英馬啊。所以,當我們稱一個人是「道產子」的時候,意思也是指他有著「堅忍不拔」、「刻苦耐勞」、「具有大無畏的開拓者精神」等等的特性。

雖然有些北海道人認為「道產子」是用在馬身上的名詞,所以並不喜歡別人這樣稱呼他們,更不會主動提起他們是「道產子」。也有人認為,相較於人家說「我是江戶子(我天龍國人我驕傲)」,自己卻只能說出「我是道產子(我鄉下人我卑微)」,總覺得好像矮人一截一樣。而且因為有非常多日本人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有機會去北海道,所以一聽到他們是「道產子」的時候,接下來的話題大概有好一段時間都會圍繞著北海道轉(白眼)。但是,如果是我遇到北海道人的話,我一定會瘋狂地跟他相認,跟他說:「北海道對我來說就是日本的第二故鄉,我是也是偽道產子(笑)。」

十年千萬兩之後,開拓使長官因弊案纏身而黯然下台

從上面的內容中,我們可以不斷地看到負責主導整個計畫的頭頭,也就是開拓使長官黑田清隆,如果沒有他積極地去找那些外國顧問與專家來、如果沒有他對札幌進行大規模的規劃與建設、如果沒有他推動移民政策,我相信這十年的計畫是無法如此順利推行。然而,萬事起頭難,這些都是短時間內無法看到成效的事業,加上黑田清隆大手大腳的花錢,別說是千萬兩了,最終他總共花了兩千萬兩,換來一堆當時看起來收益超差的官營企業。當時不僅做不起來又預算超支,因此日本國內開始有人提出應該廢止北海道的開拓使事業,而已經在營運中的官營企業與資產,包括鐵道、礦坑、船隻、土地、建築物、農場、牧場、醸造所...等等,則出售給民間企業團體,改以民營的方式續存,持續經營與發展。但由於當時黑田以非常不合理的低價,出售給一位剛好跟他同鄉(都是鹿兒島出身)的企業老闆,所以,有許多報導直指這根本就是官商勾結(但其實整件事情非常複雜,也牽扯到當時的政局變動,所以我們就不多說了),導致後來黑田也因此而黯然下台,而北海道開拓使的階段性任務也在此告一段落。

以上,我們花了一些篇幅來介紹改變北海道非常關鍵的「開拓使十年計畫」,雖然比較是偏歷史的內容,但NANA濕婦認為,這十年之間所發生的事情,都深深影響到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北海道的樣貌。因此還是想花點篇幅來介紹給大家,這樣以後大家去北海道玩的時候,才會有更多感覺喔(當然,這也是身為偽道產子的使命感)。

~未完待續~

<參考資料區>北海道開拓使與移民歷史

1.https://www.kaitaku.or.jp/assets/pdf/about/history.pdf

2.https://sapporo-jouhoukan.jp/sapporo-siryoukan/lekishibunko/sapporo_histry/meiji/meiji2.html

3.https://www.kaitaku.or.jp/about/immigrants/

感謝您的閱讀, 如果想聽NANA用白話文,說說與濃縮日本的小故事,非常歡迎您投零錢到我的小貓撲滿裡,給予NANA更多的鼓勵喔。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NANA濕婦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