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1/04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oft Skills 軟實力』自我負責與突破職業倦怠

一般來說,外在的獎懲動機應該比內在動機影響力大很多,這比較符合人性。

有兩句重點可以總結這個章節的內容:

  1. 有內在動機,當沒人監管你的工作進度時,才會有生產力。
  2. 無法克服倦怠感,就會失去動力和興趣,轉身去做其他的事。

有內在動機才有辦法在沒外力的情況下,自己安排時間持續工作;如果已經習慣外在的獎懲動機來主導自己的工作或生活,那麼當外力消失時,會茫茫然不知所措。

這應該也是退休族群常面臨的問題,當開始不用工作時,突然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些甚麼事情,生活失去重心。

另外,自營者或是創業者也有類似的狀況,沒有上頭的吩咐跟交辦事項,一切由自己安排時,「自我責任感」就非常重要。

這點我深有體會,當沒有束縛「放飛自我」時,突然間好像可以甚麼都不做,也沒有人究責,這對一直習慣接受外在規範的人來說,會有點不知所措。如何在無人監管的情況下維持生產力,並建立自己的規則及維持紀律,這都需要「反覆練習」。

至於「工作倦怠」跟「撞牆期」,我在這幾年間也是經歷過好幾次挫折,尤其是碰到撞牆期時真的很難闖過去,當自己內心都認為已經沒辦法再進步時,「放棄」反而是最容易的選項。

如果有看到我一兩年前的文章,就知道我當時真的是想「轉身」去做其它事情。後來的解決辦法是,適時的「放慢腳步」,先不做重要決定,然後回頭檢視自己以往所堅持的事物,再慢慢地重新接觸它、認識它。

個人建議先找個簡單的相關工作做,重新建立「信心」以及獲得「成果」,然後才有機會把當初的動機與興趣找回來。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 有兩種動機可以激勵人完成工作:「發自內心的內在動機」與「外在的獎懲動機」。
  • 內在動機比外在動機有效,如果是由內在動機所激勵,工作效率更高,品質也更好。
  • 以內在動機激勵自己,為自己負責。
  • 對一項工作具有「責任感」,就是會要求自己去做不想做的某些事。
  • 培養自我責任感很重要,當「沒人監管你的工作進度時,才會有生產力」。
  • 自身沒有責任感,則只能依賴外部因素來鞭策自己完成工作,容易受到外部獎懲因素所操縱
  • 自我激勵的核心概念是「自我負責」。如果想獲得可預測、可信賴的成果,不依賴來自他人的影響,就必須學會對自己負責。
  • 當工作結果完全取決於自己時,必須學習「自我紀律」,才能有效率地完成工作,擁有良好的生產力。
要培養責任感,為自己制定規則,必須自發性地把同一套系統規則落實在生活裡。
  • 創造自己的規則,支配你如何生活。
  • 激勵的動機來自內在,但可以請其他人協助執行規則。
  • 有效的方法是「公開自己的行動」,讓越多人知道。把自己的工作暴露於「公眾監督」,會激勵你的行動,因為不想讓依賴你的人失望。
  • 對自己自身的行動具有責任感,唯有堅持自己建立的標準,才能更有生產力。
  • 我們以為自己可以同時做很多事,能夠多工,但事實上我們所做的事只是「不斷地在不同任務間切換」,而這個切換行為似乎就是打擊生產力的主因。
  • 在多工情況下,必須打斷原先的專注力,最終要花更多時間才能重新掌握被打斷的任務。
  • 要進入「專注模式」達到最高生產力,必須先花一段時間專注在工作上,這就是為何快速切換工作會降低效率的原因。
  • 相比於多工作業,批次處理更有生產力,同時處理一系列的工作,而不要把這些工作分散於一整天之中。
  • 適合批次處理的工作:
  1. 電子郵件。
  2. 打電話聯繫他人。
  3. 修改程式。
  4. 短時間會議。
  • 真正的多工是可以將「不需腦力的任務」「需要一點專注力的工作」結合在一起,例如邊聽音樂同時寫作,還有可能提高寫作的生產力;健身運動和教育活動結合在一起也是可行的方式之一。
  • 妨礙生產力的最大因素,莫過於身體與心理狀態,或是稱為「倦怠」。
  • 人在面對新事物時,一開始往往會真的很興奮,並且受到激勵,但隨著時間過去,會對這些事物越來越熟悉,往往就視為理所當然。
  • 工作上也會有類似的感覺,對於大部份工作,熱情很快就會褪去,不用多久就會開始厭倦工作不想上班。
  • 這樣的情形通常來自於「對新事物的熱情降溫」。如果剛開始啟動一個新專案或學習一項新技能,最終一定會到達「臨界點」,興趣與動力變得低落,發展的結果成長緩慢,甚至是完全停滯,一點進度都沒有。
  • 當你感到身心俱疲,可能會對工作、專案或健身運動等等任何事都不感興趣,覺得自己已經「筋疲力盡」。越是努力,完成的工作越多,但也更加快倦怠的速度,這是生產力難以保持的原因。
生產的效率越高,就越難感受到高生產力的成就感。
  • 如果無法真正地「克服倦怠感」,就可能在失去動力和興趣時,轉身離開去做其他的事。
  • 多數人都會碰到這面牆,遇到臨界點,逐漸喪失最初的動機與興趣,唯有累積到足夠的成果,才能讓我們把動機與興趣找回來。
興趣的燃料是希望與期待,在我們實際開始動手之前,對事物最感興趣。
  • 早期的「成功」能讓你感到更有「動機」,然後產生動力推動你持續向前。
  • 如果進展緩慢,就會開始磨損你的動機,最後發現自己站在臨界點,動力和興趣都降到谷底,這就是「撞牆期」。許多人無法越過這道牆,在真正得到好的結果或專案完成前,就放棄了。
  • 忽視倦怠就能治癒它,克服倦怠的秘訣就是度過痛苦。當動力處於低點時,要說服自己前進真的很難,沒有動機就不會感到壓力,此時請回想「自我負責」,事前為自己建立計畫與設定規則,確保自己能持續前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