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ft Skills 軟實力』生產力計畫

2023/12/31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很喜歡這章節的內容,事實上台灣也有許多作者都出過關於生產力的書,其中最有印象的是福哥的『工作與生活的技術』,不是幫忙行銷這本書,而是我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就是這本書。

先前看這本書時,還沒有寫心得的習慣,但我依然記得他有用到「蕃茄鐘」的概念,不過更令人驚嘆的是他如何「從不自律到極度自律的人生發展軌跡」。

用兩句話就能總結這個章節想表達的內容:

  1. 事先控制把時間花在哪,而不是事後才來回想實際上都把時間用在哪。
  2. 緩慢且穩定的工作步調,會勝過有時快速卻又缺乏一致性與堅持到底的工作方式。

上面講的兩點,我一直以來都表現的很差,不夠自律的人生態度與習慣,處處吃虧。但自從疫情發生後,我開始建立類似作者所說的「定量系統」,這也是模仿『原子習慣』中的方法;這一年多來,確實讓我在運動與閱讀寫作上建立好的習慣,具有一致性。

當我成功改掉多年來的「壞習慣」(緊張或思考時就愛咬指甲)後,就聯想到先前看到的一本書說,想要改變一個人,就先從改變他的一個長期習慣開始,不管這個習慣是大是小。

親身體驗測試後,覺得這個說法有道理,當伴隨自己多年的習慣都能被改變時,還有甚麼是「不能被改變的」?

至於長期生產力計畫,我至今最長期只做過大約半年兩季左右的規劃,中間也是不斷修正工作進度,不過沒有作者規劃的這麼細膩。

要做到「事前妥善規劃」跟「確實執行」,這需要長時間的訓練,如果一個人能同時做到這兩點,那我想他不管在哪個領域的表現肯定都是佼佼者。

我自己的主要缺點就是只有在期限快到時,才能燃燒小宇宙提高專注力,然後再提升生產力,總是無法按照規劃的進度執行,諸多藉口拖延;不過我通常都會「堅持到底」,所以還是會有產出 (但品質不如預期) 並達成進度目標。

因應這個爛特質,先前想到一個辦法,我把大目標拆分成多個小目標,分別制定「查核時間點」,並借助外力確認,讓自己「一直有期限的壓力」存在,然後衝刺短期目標。這樣做的好處是,拉遠來看,好像都有按步就班的完成規劃事項。

但這很考驗規劃的能力,一旦短期的目標有所延遲可能會造成「連鎖反應」,不斷為自己找藉口,然後心態上也會崩潰掉「無法準時」完成工作。

或許我該考慮採用作者所提的「長期生產力計畫」,以及擴大我目前在定量系統的使用範圍,看能否在期限還沒到前就能提高「專注力」,並且讓自己有穩定的工作步調與產出。


本章節的重點摘要如下:

  • 作者獨創的「生產力計畫」,基本概念是將一整週的工作規劃成各個小任務,每個任務的工作時間最多兩小時。
  • 規劃長期的生產力計畫時,會從季度開始,規劃每季的計畫時,提出季度的大專案,搭配一些小目標,然後再思考每週或每天要進行的任務。
  • 先列出每季的「目標大綱」,針對那季的主要目標,以及如何達成目標的做法有概念,並保持專注。
  • 每月計畫,在當月的第一天把月曆印出來,然後直接在月曆上規劃工作的日期,雖然非精確的規劃,但可以根據該月的工作天數和先前已經答應的工作,估計當月能完成的工作量。其實就是把季度計畫列出來的工作大綱,看要怎麼放進每個月的工作時間裡。
  • 每週計畫,在週一早上規劃這一週的工作,並安排工作任務。每週一要先確認每週的例行事項清單,底下列出作者每星期都必須要做的事。包含:
  1. 寫一篇部落格貼文
  2. 製作一部 Youtube 影片
  3. 寫一篇部落格文章介紹製作的影片
  4. 錄製兩集 Podcast 節目
  5. 寫一篇部落格文章宣傳這兩集 Podcast 節目
  6. 轉錄和編輯 Podcast 節目
  7. 撰寫電子報
  8. 安排當週要在社群媒體上發布的內容
事先控制把時間花在哪,而不是事後才來回想實際上都把時間用在哪。
  • 每天開始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規劃今日工作任務。
  • 必須先確定自己確實了解要做什麼,在開始工作前,知道完成一項任務的準則,才能「避免工作任務定義不清」,導致拖延與浪費時間的狀況發生。
  • 當天工作進度超前或落後,都需要「調整工作計畫」。
  • 「保持一致的工作步調」,白天避免干擾,基本上就是忽略電子郵件、登出即時通訊軟體,可以選擇在有空時回覆,而不是嘗試專注時被即時的訊息打斷。
  • 人無法跟機器一樣,長期每天在緊繃的時程下工作。作者會在幾個星期「隨興的自由工作」,偶而要從強制的工作任務抽離出來。
長時間努力工作與專注後,「休息」確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 要保證自己對追求的某件事「持續有進度」,唯一方法就是預先建立明確的目標,在定義的時間內設定自己要進行多少進度。
  • 要建立「定量」的概念,如果打算重複一項工作,就先定義進行的頻率是多久一次,並對自己承諾要完成這些工作,認真看待這些定量事項;有一致性的基礎,容易評估成果,了解一段時間內的產能有多少。
  • 定量範例:
  1. 每週跑步「三」天。
  2. 每週發布「一」篇部落格文章。
  3. 每天寫「一」個章節。
  4. 每週完成「五十」個番茄鐘。
  • 定義好工作項目和進行頻率後,下一步就是「承諾」,沒有真正的承諾,就不會成功。這意味著你會進最大的努力去完成所規劃的事,完成你承諾的事,其他別無選擇。
  • 必須選擇可以「實現」且可以「維持」的定量,不要對自己承諾一個明知做不到的事,這註定會失敗。從小處著手,等成功後再慢慢擴大。
  • 不要在執行途中更改規則,不能在設定要完成定量的期間半途而廢。
  • 定量系統的規則:
  1. 挑出重複的工作任務
  2. 定義工作任務必須完成與重複的時間間隔
  3. 定義定量,在已知時段內工作任務要完成多少次
  4. 承諾:堅定承諾自己的工作要符合設定的定量
  5. 調整:根據實際執行的情況調高或調低定量,但不要在進行工作的時間間隔內調動
緩慢且穩定的工作步調,會勝過有時快速卻又缺乏一致性與堅持到底的工作方式。
  • 多數人在「長期生產力」上所面臨的問題是,無法維持穩定一致的工作步調。
  • 定量系統還能克服意志力的弱點,預先設定好要遵守的行程,免除做「決策」的需求。
  • 決策往往會消耗掉有限的「意志力」。
閱讀可以用最低的成本來獲得別人經驗,培養閱讀能力,一生受益。但要記住,別只讓自己的大腦永遠處於「輸入狀態」,要適當地「輸出」自己的想法。透過閱讀輸入,再利用寫作輸出,就像「費曼學習法」說的一樣,教授到別人能夠了解,自己才算是領悟了這門學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