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5/01/03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理財只有兩件事─賺錢+花錢】

你沒有看錯,存錢沒有在裡面。

為什麼呢?

存錢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花錢。

買房子、車、吃頓好吃的、最新的手機、甚至「買份安全感」。

這些零零總總,都是為了花錢而存錢。

因此需要先釐清目的(花錢),才有方法(存錢)。


花錢

什麼是「花錢」?請先拋開對於花錢的世俗定義。

定義:錢是貨幣的通稱。

甚麼東西可以做為貨幣?

廣泛舉例

「信用」、「資產」、「時間」、「能力」、「價值」和「藝術」等

細則分成

實體資產-錢、房子、車子、手錶、朋友等

無形資產-時間、信用、能力、藝術、體力、體驗、感受、情誼等。

賺錢就是在無形跟有形之間轉換

透過「體力、時間」等,各種無形資產去賺取,變成大眾認知的「金錢」

透過「金錢」去實現目的或者換取更多實體資產。

再透過這些「實體資產」,去轉取無形資產,像是金錢、健康等。


理財只有兩件事─賺錢+花錢

當開始認知到錢的多元定義後,會發現其實自己除了金錢外,還有很多無形的資產,遠比當初認知,來的有錢。

並更有意識去關注所花的錢,對應到的,包含代價、時間、精力、溝通成本、期待目的、品質等,究竟這個花錢是否正確。

之前有人提到,沒有,你只是不夠有錢,才會需要考慮這麼多。

不可否認,這也是一個觀點。

別讓別人的花錢認知,決定你手上一塊錢的去向

理財的最終目的是讓我們保有「選擇權」。

別人如何看待有錢,是他們的觀念與看法。

因為每個人心中優先順序不同,得回過頭來,重新排列組合優先順序,讓我們擁有決定花錢的選擇。

台鐵跟高鐵,我都買得起。

只是如果不趕時間,我會選擇坐台鐵。

看似我為了省錢而委屈自己,但是省下的每分錢,為我換來更多資產,因為我善用了這中間的「時間」去換取金錢、每站風景變化、人文,外加這個旅程時間,拿來聽Podcast、休息等。


錢錢沒有不見,只是它換成喜歡的方式存在。


你喜歡你現在的樣子嗎?

你喜歡你五年前的自己嗎?

你喜歡你所花錢後換得的東西嗎?


#沒有大道理,只有在日常生活看到道理

#生活中發現商業思維

#日常底層邏輯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