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5|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第二章:原則.要成功,先不要失敗 (2-1)

第一章的目標,是協助你了解影響你投資想法的市場雜訊,它們幾乎都是無用的,你應該忽略這些行銷資訊。第二章,我們要基於正確的想法,來建立安全穩當的投資原則。

書籍完成目錄

第一章的目標,是協助你了解影響你想法的市場雜訊,它們幾乎都是無用的,你應該忽略這些行銷資訊。

大多數人在剛踏入投資理財的世界時,就已經成為整個市場的行銷目標,各種不同的商業體都想要改變或影響這些準投資人(或說是潛在客戶)的想法。如果能成功讓這些人覺得,人生中難免會有大大小小的意外,他們就會買保險;若讓他們覺得財務自由很重要,他們就會去投資;若他們相信人生只有一次(YOLO註2),沒錢的人就是要孤注一擲,那他們就會去投機。

這些商業體非常明白,只要改變一個人的想法,這個人就會跟著走,然後就有機會能藉此賺到錢。於是大多數的投資人,就迷失在投資理財的行銷資訊裡,每天聽著別人的想法,一旦被洗腦後,就再也不會有自己的想法。

沒有想法的人,就不會有原則。沒有原則,就不可能有明確、一貫而持續的方法。因此,接下來的第二章,我們要基於正確的想法,來建立安全穩當的投資原則。

你需要的是原則

我必須承認,第一章的內容可能有點誇大,或說刻意凸顯負面的觀點。畢竟,還是有好的企業和網紅達人,懂得在自身利益和大眾利益之間取得平衡;還是有好的企業在上市或增資時,穩健踏實不刻意炒作股價;當然,也不是每一次網紅達人說了什麼,就會引發網群效應推升股價上漲。這些誇大和凸顯負面觀點的內容,就像一個嘮叼的長輩,總是想提醒剛出社會的年輕小夥子,「嘿!這世界是美好的,但還是有陷阱」。因為一旦掉了下去,就比較難爬上來。

又比如說,「投資人只想不勞而獲,什麼也沒付出。」這樣的說法當然不盡正確,因為事實上,投資人承擔了賠錢的風險。會這麼說,同樣是想提供一個思考的機會,讓大家想想投資到底是不是自己所擅長的?如果不是的話,那要如何理解投資,來降低賠錢的風險?有沒有什麼簡單的原則可以遵循,來達到保本獲利的投資目標?答案當然顯而易見。只要不投機,不追求迅速致富,有一大堆簡單的原則,可以協助投資人建立投資紀律,不隨市場走向隨意投資。

另外,大多數人如果聽到「投資不是為了賺錢」,肯定也是一頭霧水。會刻意強調先不要以賺錢為目的,有其原因,因為通常想賺錢,心態上可能覺得自己沒錢(即使對他人來說算是有錢),腦海中也就成天只會想到「賺」或「賠」,並可能因此忘了思考其它的東西,忘了理解股市到底是什麼,忘了區分投資與投機的差別。

相較於小資族,已擁有一筆錢投資的人,要接受不投機、不追求迅速致富的觀念相對容易,這也是為什麼第一桶金那麼重要。因為同樣一年10%的股市報酬率,投資250萬就有25萬,若只有50萬,當然就是5萬元。但是有錢沒錢會影響一個人投資的想法,若有50萬的人,還是覺得自己沒錢,就會試著想去投機,即使完全沒有能力評估自己是否有勝算(有極高勝算,才是投機的時刻)。

至於有點錢,但不多,也就是錢少的人(例如250~500萬),只要不受投資理財世界的商業行銷所影響,整天在股市殺進殺出,股票換來換去,特別是,不要去投資艱深難懂的熱門產業,基本上要穩當獲利非常容易。最怕的是去投資短期間熱門的東西,並誤以為產業趨勢等同企業獲利的保證而長期持有,通常這樣的結果會是糟糕的,比去投機還糟。

如果投資人接受投資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留存財富,保本而獲利」,並願意耐心等待,透過時間與複利獲取優質企業營運的報酬,那麼,自然就能輕易建立以下的投資原則。在繼續往下看之前,先問問自己是不是沒錢的人?如果是,請先完成以下的假想,假想現在手上擁有的資金,是實際擁有的好幾倍。比如說,如果你擁有50萬的資金,但覺得自己是沒錢的人,就把它乘以5,假裝自己擁有250萬。如果有200萬,還是覺得自己是沒錢的人,就把它乘以3,假想自己擁有600萬。

投資雖然和錢的多寡沒有關係,但因為「絕對報酬」太少,人就會想投機。所以投資前,假想自己的錢多一點,比較能理解穩當的投資原則。

總之,讓那個金額對你來說已經夠了,是自己尚可接受的一個數字,只是還不夠多。讓自己的感覺從沒錢的人,變成錢少的人,但還不是有錢的人。我們來看看科斯托蘭尼所謂「錢少的人不能投機」,在遵循以下8個原則時,會不會容易些。這些看似簡單的原則包括:

  1. 要成功,先不要失敗(投資不能有風險)
  2. 先用大錢賺小錢,再用時間賺大錢
  3. 保持未知
  4. 約略正確好過精準錯誤
  5. 當唯一,不要爭第一
  6. 只買好公司:護城河與經理人
  7. 不要買熱門的東西
  8. 不要放空

要成功,先不要失敗

一個人只要保持理智,稍微思考一下,就會發現其實所有的投資原則都非常簡單。我們會把投資想得很複雜,牽涉到許多的原因,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市場教育投資人,投資是可以失敗的。就連投資人自己都常常把「投資一定有風險」掛在嘴邊,好像就算賠錢,也是理所當然的事。如果投資有這樣的想法,就完全違背投資的目的:留存財富,保本而獲利。

為什麼投資一定要有風險?

為什麼市場要教育投資人「投資一定有風險」呢?為什麼理財資訊講得頭頭是道,最後卻要告訴你投資一定有風險,後果自負呢?為什麼基金經理人拿走你的錢去投資,卻告訴你投資基金有賺有賠呢?投資人買車、買家電、買手機、吃大餐,會有風險嗎?開車或爬山的時候,你會刻意挑一條無法評估風險,甚至是會失敗的路線嗎?為什麼唯獨投資這件事,人們不是去規避風險,往安全的地方去,而是要往風險那邊人擠人呢?

答案很簡單,對市場人士來說,「投資一定有風險」是個免責聲明。如同第一章最重要的論點,網紅達人要的是流量,要的是追隨者跟著買股票,不管內容對錯,沒有人會為投資人負責。投信公司的目標是賣出共同基金和ETF,它要的是讓公司賺最多,而非讓投資人賺最多。投資人可以有賺有賠,但投信公司一定要賺錢。投資人可以有風險,但投信公司不管投資對或錯,都不會有風險。為什麼整個市場人士沒有人會賠錢,散戶投資人卻要被教育投資是可以賠錢的呢?這太有趣了!

對投資人來說,覺得投資是可以賠錢的人,有時只是抱著故且一試的心態,用可以賠光的錢在賭博,這類投資人通常賺賠一點點就賣出,因此也賠不了什麼大錢。另外有一些人,則是非常清楚的知道,就算自己可以侃侃而談股市狀況與熱門產業趨勢,但充其量也只是看著市場資訊在投資,並非獨立思考而且「百分之百」,知道自己的投資不會賠錢。這個時候,「投資一定有風險」,就儼然成為一個最好的失敗安慰劑。

既然「投資一定有風險」是市場人士「事前」的免責聲明,又能做為散戶投資人「事後」失敗的安慰劑,當然就順理成章成為一個不論事前或事後,都可被接受的投資標語,跟在號稱能讓你賺最多和財務自由的文宣口號之後。通常它們的字體會小小的,擺在投資人要用放大鏡才看得到的地方,代表至少他們已經提醒投資人了。就像許多停車場的價格告示板一樣,寫得大大的「60元」,然後在不顯眼處,寫著小小的「每半小時」。總之,我說了,有沒有看到是你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說:商業行銷就某種角度而言,是在研究如何欺騙人。(第一章的論點,還記得嗎?)

可以有波動的風險,但不可以有賠錢的風險

另一個有趣的問題是:當一個人說「投資一定有風險」時,他指的風險是什麼呢?如果我們賦予風險兩種定義,一種是「波動的風險」,另一種是「永遠失去金錢的風險」。那麼,投資一定有風險這句話,就會有兩種完全不同的意義。

傳統商學院將波動定義為風險,例如夏普值(Sharp Ratio) 這個風險指標的定義,就是每承受一單位的風險(波動程度),能賺取多少報酬。如果說投資一定有風險的那個人,他指的風險是波動,那這樣的風險是可接受的。特別是短期股價超漲帶來的高報酬,一定會有高風險(波動),因為價格一定會波動,只是最終要往上波動。但反過來就不行,因為高風險(波動)不一定會有高報酬,如果價格最終是往下波動

但如果風險的定義是華倫‧巴菲特主張的,永久失去金錢才是風險,那投資一定有風險,就完全不可以,因為投資就是不能賠錢。也就是說,投資可以有波動的風險,但不可以有永久失去金錢的風險。因為波動不一定是風險,短期波動在帳面上一定有賺有賠,但整體長期而言,投資最終一定要賺錢,才不會違背投資的目的:留存財富,保本而獲利。

知道會死在哪裡,就不要往那裡去

但大多數散戶投資人不會管那麼多,在投入市場之初,他們手無寸鐵,只憑藉著市場人士和每日追蹤的網紅達人賦予的勇氣,腦中只有兩個相互矛盾的想法:「想要賺錢,但有賠錢的可能」。散戶投資人為何要這麼做呢?在日常生活中,誰會很想去一個可能會死在那的地方呢?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