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音樂欣賞】講座主講人: 林谷芳教授
網站連結如下: http://old.arttime.com.tw/institute/music.asp
【東方音樂欣賞】講座內容摘要與討論題綱
20050919鄭也津引導討論
第一講 藝術是美的追尋與美的呈現
從人類行為層面的基點上切入需具備3要素:
1 創作展演者~始發者內心的想法表達出來
2作品~客觀可睜的實物(例如 詩人寫詩 畫家作畫 音樂家作曲)
3欣賞者的存在 (創作展演者表現時已預設有人會看到)
當創作展演者程現表現的部份和欣賞者解讀的部份高度重疊就是藝術行為裡最核心的現象即是『共鳴』
藝術即透過作品尋求生命共鳴的一種行為
王維詩作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影入森林 復照清苔上』
藝術的神秘 即可將尋常的事物 透過聚焦的手法 散發生命璀燦的亮點散發翻轉生命能量
1討論題:分享自己與各種藝術產生共鳴的經驗,以及藝術散發出的亮點如何讓你的生命散發翻轉生命的能量?
2分享自己喜歡的音樂類型?平日是否有隨口哼唱舒解情緒壓力的習慣?
3年輕時候比較會用歌唱抒發情感,隨著年紀漸長,似乎比較不會隨口歌唱抒發情感?你有這種感受嗎?此時的你是用什麼方式來抒發情感?
藝術透過學習是可以無國界,5堂『東方音樂欣賞』的課程,透過方法來閱讀東方的心靈,歷代的音樂家們,為何寫這首樂曲?他們要告訴我們的事情是什麼?能否在此作一個比較完全的解讀,即使他們已經不在了,在這個時空之流中,也能與他們產生共鳴,於是我們不只是21世紀台灣的生命,也是10世紀音樂家或詩人的生命,透過藝術欣賞,而能游移歷史長河之間與歷史偉大的生命,同其生息、共其呼吸,於是我們的生命就更豐富了。
我們的生命角色通常都是單一的,或被職業界定。我們無法如同修行人去『窮究天人之道』,或像旅行家一樣,去變換自己的生命角色,當我們面對不同的藝術,閱讀不同的生命,與他們產生共鳴,於是我們身兼了這麼多的生命情性。在人類行為的基點上,學習藝術欣賞如同取的一把鑰匙,在歷史的時空之流自由來去而無礙。穿越人性之河,生命之河。用藝術欣賞豐富生命,比學理有用、比語言有用、比人與人間的接觸有用。
4分享你認同林教授以上的理論嗎?為何?自己真實的生命體驗?
祈禱小米豐收歌 (布農族的命脈之歌) 1對音樂的了解形成一個慣性 (動機主題-- --舖演成曲式--結尾)音樂不盡然是這種形式 2音樂在人類的文化行為裡扮演的角色是很多種形式以各種形貌在各個場域出現(例:過去文人雅集中有人賦詩有人烹茶 有人彈琴 有人寫書法 此種形態無法從生活中抽離當抽離說這是書法這是美術的時候跟她們的生活就遠了,就無法有貼身的感受。
音樂欣賞,要避免『選擇性的收聽,錯誤性的解讀』就要進入他們的系統。還要了解他們的文化脈絡和生活脈絡。所謂『一方水土一方人』,人文背景、地理自然環境的關聯,會有不同的藝術呈現,例如:『走西口』這首山歌,音色是乾澀的,拉開嗓門唱的,情歌唱到要哭,表示生活是很苦的。藝術不是有錢有閒的人的專利 ,只要有人就有藝術, 也許我們生下來就幸福,透過藝術去了解同情一下生命坎坷的人,也許自己很坎坷,透過藝術裡看到生命的光明,於是有活下去的勇氣。
5分享有無在出國旅遊中,透過欣賞當地的音樂,而更了解當地的風土民情的經驗 ?
6分享妳喜歡哪種戲曲?喜歡哪種樂器呈現的樂曲?
7當你要紓解壓力的時候妳會聽哪種類型的音樂?平日欣賞東方音樂的機會多不多?
8分享講座內介紹的所有曲子你最喜歡最有感覺的曲子?聽過講座前、後,聆聽後的情緒上的感覺?
9分享講座內容哪段印象最深刻 ?最有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