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大溪」相信大多數的人都會聯想到大溪老街、豆干與木器產業。每每一進到大溪的市區,光是賣豆干相關產品的店家到處林立,但在這些店家之中總是脫離不了「黃家」的影子,同為「艸頭黃這一家」雖然沒有親戚關係,卻也激起我對大溪黃家豆干的好奇心,在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導覽員的解說與自己搜集比對許多資料後,大溪黃家豆干的故事終於漸漸有了個輪廓。
起源可以從一位福建漳州人「林絨」說起,這位林絨先生從漳州把製作豆干的技術帶過來,五香黑豆干的技術是將紅糖煮成焦糖(以前稱為「糖烏」)後,加入五香粉香料來滷製豆干,豆干經過滷製後便成為能保存較久的烏豆干。
黃屋(本名「黃大目」)在習得製作烏豆干的技術後,於民國十三年左右開始豆干的生意,大溪的豆干之所以會好吃是因為大溪擁有良好的水質成為好吃豆干的基礎,黃屋的豆干除技術好又有大溪好水的神助攻,外來的豆乾漸漸就被淘汰殆盡成為獨佔的局面。
習得林絨先生的技術將大溪豆干發揚光大除了「黃屋」外,還有一位江家的「江序食」後來演變為現在「萬里香豆干」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
這要說到民國六十四年,先總統蔣中正逝世後移靈大溪慈湖,大溪到處都是謁陵的人潮與車潮,加上當時總統蔣經國曾到大溪品嘗豆干與周邊景點的帶動,讓大溪烏豆干成為一夕爆紅的特產,這個盛況也造就往後數十年大溪的興起與豆干經濟。
黃屋除經營豆干生意外,黃家還兼做碾米行與麻油行,可謂是多角化經營,豆干、米、油這三項生意也愈做愈順利。民國四十八年黃屋退休,便將產業拆成三等份,米、油事業交給大兒子「黃伯輝」,農地交給二兒子「黃伯民」,豆干事業則是交由三兒子「黃伯鴻」,因為黃屋經營的榨油業非常成功,希望豆干業也能像榨油業般的萬里飄香,然後黃家能夠日日香,所以便將店名取名為「黃日香」。
大溪這麼多以艸頭黃為名的豆干店,是不是也讓你老虎老鼠傻傻分不清楚,其實黃日香、黃大目、大房豆干這三家豆干都是系出同門,黃屋退休分家後所謂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原本取得米、油事業的大兒子「黃伯輝」也希望加入豆干事業,因此徵得二兒子「黃伯民」與三兒子「黃伯鴻」的同意,以黃屋的本名「黃大目」經營起黃大目豆干,但民國六十六年黃伯鴻同時申請黃日香與黃大目的註冊商標,但後來將黃大目的商標轉售於外人,大兒子「黃伯輝」為了避免混淆便不再使用黃大目這一個商標,而申請「大房豆干」繼續經營。所以目前看到的黃大目豆干基本上跟黃家已無關係。
大溪其實不只有一條老街,但是和平老街因為開發比較晚建築保存的最完整,大溪老街建築的特色就是街屋的立面上融合巴洛克式繁飾主義和閩南傳統裝飾圖案,黃日香本店就佇立於大溪和平老街上。
黃日香本店有提供現滷的豆干,選擇有豆干、百頁、素雞、豆皮卷跟海帶,如果你有選擇困難症,根據人數可以選擇店家幫你配好的套餐,綜合A$110元或是綜合B$55元,另外還有蠻多客製化選項,例如:要不要蒜蓉醬油或是純醬油。辣椒還可以選擇要放不放或是分開包,算是蠻貼心的店家。
黃日香本店除了現滷豆干可以直接吃外,還有各種口味的豆干產品,另外他們的豆腐乳也很有名,買回去搭配稀飯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前面提到的黃大目豆干與大房豆干跟黃日香豆干一樣都在大溪和平老街有店面,我觀察起來黃大目的品項最為豐富,大房豆干在老街的店感覺選擇最少,我們就沒有特別進去選購,至於那一家是真的正統嫡傳,隨著時間流轉或許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
如果你到桃園旅遊又懶得自己安排行程,或許可以參考以下建議行程。
同文發表於艸頭黃這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