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導讀:
【然燈佛】:《大智度論》云:「如然燈佛,生時一切身邊如燈,故名然燈太子。作佛亦名然燈,舊名錠光佛。」然燈佛與釋迦牟尼佛以及彌勒佛,分別為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之佛。釋迦牟尼昔作菩薩,在過去的第二阿僧祇劫即將屆滿之時,正逢然燈佛出現於世,釋迦牟尼以五華之蓮供養佛,並髮布於泥,令佛蹈之,以授未來成佛之記別。《瑞應經》云:「錠光佛時,釋迦菩薩名儒童,見王家女曰瞿夷者,持七枝青蓮華,以五百金買五莖蓮,合彼女所寄託二枝為七莖蓮奉佛。又見地泥濘,解皮衣覆地,不足,乃解髮布地,使佛蹈之而過。佛因授記曰:『是後九十一劫,名賢劫,汝當作佛,號釋迦文如來。』」
【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上一分裡,佛不作自證,而是以須菩提自證聲聞乘阿羅漢之果,自悟自解向前之語:「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確實如理,蓋因四果未嘗無,是原不作念也,無念無果相,無取亦無說。如是因契如是果,於念而無念,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今則佛陀以如來親證之佛果,復問須菩提:「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除占須菩提是否淨信慧解佛所說義,亦是護念須菩提之知見,不令有疑。
又,昔如來在然燈佛所,是釋迦菩薩名儒童。今須菩提在祇樹給孤獨園之釋迦佛所,是聲聞乘阿羅漢。空生起慧,善現啟請,而白佛言:「世尊!諸有發趣菩薩乘者,應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攝伏其心?」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當為之說。然而,「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今問須菩提,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即問須菩提,汝今諦聽如來所說法,於法有所得不?是佛陀恐須菩提有得法之心,為遣此疑,故而問之。
【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妙法蓮華經.方便品》曰:「云何名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圓機應感故有說,為眾生而設故有法,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是諸佛世尊出現於世,「示佛知見」於眾生,種種言詞演說,令眾生於自心中自開佛之知見,如筏喻者,法尚應捨,當於自性自悟自入佛知見,是為「開示悟入」佛知見。佛知見者,只本自心,更無別佛。口念般若經,心行一直心,口念心行,於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即是自開佛之知見。但悟自性本來清淨,無有塵埃染,於自性如來藏中,開取藏戶之門,悟入佛知見,摩尼寶珠,佛智寶藏,一一自有自用,是萬法盡在自心,只此真心,是心作佛,自成佛道,故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況若有所得心,有得有失,即起生滅,能所不泯,則然燈佛不與授記。太虛大師言:「然燈佛爾時所說,與如來爾時所聞,均係語言,無有自性。故然燈佛雖說,而實無所與;而如來得記,亦無有受。無得無不得,乃名得授記,故曰得實無所得也。」
不可取及說,自果不取故;佛果未嘗無,是原不作念也。佛果從何得?不可取及說,佛法無相故,實無有定法可說。既無有說,則無有取,況如來法者,譬如日光明照,無有邊際,如何可取?無取則無得,是無有定法可得,皆由自性自悟,即自成佛,如來在燃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母娘慈悲皈命
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大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