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6|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台中旅行-台中海線:大甲區/清水區/梧棲區簡介

圖片來源 臺中市政府

圖片來源 臺中市政府

大甲區

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

舊稱「大甲社」,位於台灣台中市西北角,在產業發展上,為臺中市第二大蔬菜生產區及最大稻米生產區,重要產物有芋頭稻米等。民俗文化方面以大甲鎮瀾宮最為人熟知。

地理

大甲區地形主要以大甲扇狀平原以及后里台地所構成。大甲扇狀平原為大甲溪與大安溪因堆積作用而形成之沖積扇平原。

歷史

大甲在漢人移入前是平埔族道卡斯族居住、游獵、田耕之場所。

西元1669年,鄭氏部將劉國軒派遣副將駐守大甲鐵砧山實施屯墾。

清領初期,農村聚落成形。國姓廟與鎮瀾宮建成。

清領中期以降,貞節祠、水神廟、鎮安宮、文昌祠等廟宇陸續興建。

文化

大甲三神:媽祖、鄭成功、林春娘。

大甲三寶:媽祖、奶油酥餅、藺草帽蓆。

有形資產

  • 林氏貞孝坊
  • 大甲文昌祠
  • 大甲梁宅瑞蓮堂日南車站
  • 舊大安溪橋

無形資產

  •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
  • 漆藝-夾紵漆器(廖勝文)
  • 藺草編(朱周貴春)
  • 獅頭製作(陳銘鴻)
  • 大甲鐵壺(黃天來)

清水

圖片來源 台中市政府

清水區舊稱「牛罵頭」,由於地理位置緊臨大肚臺地、大甲溪出海口,西至臺灣海峽,因此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

臨海地區則有海港、漁港,呈現特殊的農漁業文化,高美濕地是清水區著名的生態景點。重要特產有韭菜、韭黃等。

地理

清水區位於臺中市西部,地處大甲溪下游南岸的清水隆起海岸平原之上,土地面積約為64.1709平方公里,是臺中市海線地區面積最大的行政區

歷史

本地的史前文化是距今約3500年至4000年,屬於新石器時代的牛罵頭文化,在漢人大量移入前原為巴布拉族Gomach社的聚居地。

雍正年間開始有漢人大規模的湧入清水地區並向平埔族租地墾殖,並有官軍在今日的營盤巷駐防。

乾隆年間,逐漸發展成為市集,發展成為中部的稻米和山產的集散地。

梧棲

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

梧棲區,舊稱「五汊港」,位於臺灣臺中市西部,地處清水平原西側。境內地勢平坦,為原臺中縣部分面積最小的行政區。梧棲區也是臺中港所在地。

地理

梧棲區位於臺中市西部沿海,西濱臺灣海峽,在原臺中縣的21個行政區中排行最小。

地質屬現代沖積層,沿海地區主要由大甲溪及烏溪沖積而成。全區整體地勢平坦。

歷史

梧棲區早期屬於平埔族的拍瀑拉族沙轆社活動範圍。當時沙轆社域以南土地肥沃,適合種植水稻。

明鄭時期稍有漢人足跡,康熙中葉時期,已有漢人入墾梧棲。1885年,霧峰林家林朝棟入墾草湳,至此梧棲港街一帶拓墾大致完成。

文化

圖片來源 今日新聞

在梧棲當地有著一個流傳上百年的文化習俗,稱為「梧棲走大轎」。

不同於一般神明遶境的抬轎行走,梧棲「走大轎」是以競跑的方式抬轎,客方神轎在手持黑令旗的人員帶領下向主方神轎全力衝刺,接近主方神轎後停下,隨即再轉180度朝反方向衝刺,如此來回到數十次之多,即稱為「走大轎」。

台中海線

上述三個行政區都位於俗稱台中海線的區域,海線泛指沿海地區,與山線地區相對。

臺中市的海線包含大甲、大安、外埔、清水、梧棲、沙鹿、龍井、大肚等區(即日治時期之大甲郡)。此處的語言以偏泉州腔的臺語為主。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