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津安二郎的餐桌|貴田庄|2015|田園城市文化事業
以飲食入手分析小津電影是非常少見的。
小津對生活的理解以及關注從來都是透過食物傳達,作者貴田庄以小津作品中的飲食場景和細節來解讀他的電影以及理解其寫實觀念,而所謂的「寫實」正是大量以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來建構。
小津的作品命題跟「家庭」有關,可電影中卻甚少有一家族聚餐的畫面,他更常呈現不同人社交用餐的情景,這強調了小津電影中人際關係張開複雜,以及飲食在社交中的重要性。作者一方面寫小津透過食物和飲食場景來塑造角色:鬱鬱不得志的中學教師、抗拒出席同學會、又或酒席上友人間的酸言酸語等,這些場景既關係到角色情緒和電影情節的發展,也跟小津的少年往事不無關係,作者甚至大膽推測小津的心理陰影。
小津常常將自己的飲食經驗用在他的電影作品上,而且幾乎一面倒呈現庶民風味:由咖喱飯、拉麵、炸豬排、居酒屋到壽司店再到中華料理等等。舉例說小津在創作《麥秋》劇本時,頻繁光顧壽司屋,他對壽司的熱愛也反映在電影中。又例如他經常使用「珍珍軒」以及「三來元」這兩個中華料理店店名,在不同的作品裡人物在那裡吃燒賣、吃拉麵以及喝啤酒,而這些店是以真實存在於片場附近的中華料理店為原型的,小津本人也曾跟同僚在店裡喝著酒,一起傾訴過煩惱過,一如他電影裡的角色們。
喜歡作者引了小津的日記,可以一窺小津想法,回溯他1939年的日記,小津收到了征兵通知書後前往中國並逗留了接近兩年,然而他的日記卻是紀錄自己想念家鄉食事,想讀的書是谷崎潤一郎翻譯的源氏物語,想做的事是泡溫泉、電影工作和孝順母親,也寫只是不知自己是否有命回去盡孝,作者說「小津在戰場上集疲憊、食欲和死亡於一身,在這種環境下若再多待一段時間,人就會崩潰,而小津是通過回憶美食緩解行軍的疲憊,保持清醒」。我則在想即使立場對立,但如果他有在北大又剛好遇見周作人的話,美食與文學,二人大抵是有不少共同點可以聊到一塊去,可惜沒有如果,這以後世界捲入的旋渦,人在命運之輪轉動下走向各自不同的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