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4/05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為什麼「AI教學課程」沒用?💻

amp-img-attr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更多即將面世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很多人已經感受到AI的威力,並且因為擔心工作不保,所以急著參加各種AI教學課程。
這次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接觸AI使用者)的結果,詳細解釋為什麼在這個時代「AI教學課程」(幾乎)沒有用。




㊙️選擇多、進化快


以前只有Microsoft等少數幾種應用軟體,因此只要花時間上課,學習重要的文書處理、報表設計、投影片製作軟體,基本上就能取得大多數職場的「入場券」(及格分數)、立於不敗之地,懂得善用甚至還能表現得很突出。


AI時代的應用程式與app則不然。就以最常見的運用方式文字生成、影像生成、音樂生成為例,每個類別都有許多不同選擇,操作方式也不盡相同。如果你想比照過去的老方法一一上課學習,恐怕怎麼也學不完(還得加上驚人的學費)。


更重要的是AI進展太快了,慢則數月、快則幾個星期就會推陳出新,如果抱持過去「好好學會怎麼操作某個軟體」的陳舊觀念,即使你已經學會、擅用某個AI,只要有新版、加強版,或者出現更好用、更厲害的(不同公司推出的)同類型AI,你就會再度陷入落後別人的窘境。


換句話說就是:你的「學習速度」永遠追趕不上AI的「進化速度」,如果採用過去學習3C軟體的方式,能夠做到「事倍功半」已經算你好運了!



㊙️NPC vs. 人工智慧


千萬別忘記:AI的完整名稱是「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暫且不要爭論、糾結現在的AI是否真能稱得上「智慧」,只要先和過去相比就足夠了。


過去的應用程式、軟體不管再怎麼厲害,頂多只能稱之為「NPC」(Non-Player Character,非玩家角色)。就像傳統電玩、手遊裡的人物,不論遊戲內容、互動對話再怎麼豐富,仍然都只是「事先設計好的」。


換句話說就是:不論你「說什麼、做什麼」,NPC的回答、反應都是事先寫好的固定答案。套用到應用程式、軟體就是:你只要學會怎麼「使用」某個應用程式,每次你給出一個指令、按下一個功能鍵,它的反應與產生的結果基本上是不變的。如此一來,當然只要上過課、學會之後就能運用得不錯。


AI則不然。你其實並不是在「使用」AI,而是在和它「互動」:提出要求、下指令、下咒語給AI,AI處理訊息之後到龐大的資料庫中「尋找答案」,最後「重新組合」出(它認為)你想要的答案再提供給你。


用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說明:


當你和ChatGPT互動時,提出「完全相同」的問題要它回答100次,它「絕對不會」有其中兩次給出完全相同的答案。至少會有些微不同,甚至可能產生完全相反的答案。


當你使用AI生成圖片時,使用「完全相同」的咒語(prompt)要它生成100次,它「絕對不會」有其中兩次生成出完全相同的圖片。



這會帶來什麼影響?


首先,你「無法」完全複製老師、前輩提供的指令或咒語。因為就算你一字不改的複製貼上,AI也絕對不會給你相同的結果,甚至提供的內容根本不是你想要的。


其次,AI會「學習」、「進化」,今天有用的指令、咒語,明天、下星期不見得還有用。因為除非是很少人使用的AI,否則隨著每一個使用者每次與它互動,AI就會「調整」、「優化」產生的結果。

問題就是,所謂的「優化」並非針對你來進行,而是針對「大多數人」,甚至是依循該AI的工程師、設計團隊的政策(或者政治正確)所判定的「優化」

換句話說,如果你只是上過課、「學會」如何運用某個AI,也不表示明天、下星期只要如法炮製就能產生相同的成果。這對一般人而言可能不是多大的困擾,但對於工作上需要運用AI的人來說,可就是攸關保住飯碗與否的嚴重問題了!



結論:持平而論,「AI教學課程」並非完全沒用,只不過上完這類課程只能讓你達到40分的程度(離及格還很遠)。最重要的關鍵還是我在過去幾篇文章中提過的「四大核心能力」:專業、語文、邏輯、腦洞


只要好好培養這幾個關鍵能力,即使你沒上過任何AI課程(就像我),不論與哪個AI互動還是能比別人更快上手、運用得更靈活,即使AI再怎麼進化也不怕「追」不上它的速度!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