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6|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美學長河的流淌—新藝術運動風格

在藝術與設計中,美學的觀念一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對於初學者而言,理解和應用美學原理的原則是提升藝術表達的關鍵,且必須在創作過程中兼顧功能性和美感,才能確保產出作品不僅滿足實用需求,還具有吸引力和舒適感。而美學的理解不僅僅是個人品味的表達,更反映了時代和文化的脈絡。這邊想來探討新藝術運動風格對藝術設計美學的影響跟轉折,也將探索其風格對藝術和設計領域的影響。




新藝術的優雅詮釋

在19世紀末的歐洲,一股名為新藝術的風潮崛起,它以獨特的風格和理念挑戰了當時富有皇權象徵、榮華富貴的「帝政風格」,以及巨大莊嚴、視覺感沉重且銳利的「新歌德風格」,深刻的影響了藝術和設計的發展。

新藝術運動可說是歷史上第一個完全捨棄「歷史主義」的風格,就是完全不依賴歷史上的裝飾風格及設計風格,完全從大自然中吸收,裝飾的動機強調對自然的崇敬和對生活的美感追求,將藝術與日常生活融為一體,更貼近大眾和生活周遭的自然物。其特徵包括曲線優美、自然元素的豐富運用,以及對細節的關注,強調自然中不存在直線和沒有完全的平面,打破了傳統對直線和幾何形狀的偏愛,簡單來說就是「優雅」一詞的視覺典範。

以新藝術風格中最廣為人知的藝術家 阿爾豐斯·慕夏(Alfons Mucha)為喬勃牌香煙公司設計的《喬勃牌捲煙紙》(圖1)來看,畫面中用了優雅的曲線和豐富的細節,圖中女人髮絲的飄柔感和香菸的煙霧曲線結合女性肉體曲線轉折,展現了他對於流暢線條和大自然有機形式的熟練掌握。


圖1《喬勃牌捲煙紙》1896,阿爾豐斯·慕夏


在這些具標誌性的特徵下,新藝術風格也擷取了當時東方「浮世繪(圖2)」平面化、卡通化、邊緣粗線條化的各種表現手法,這些圖形的概括和簡化也是新藝術運動的另一個特徵,與工藝美術時期的作品相比,新藝術運動在圖形的發展中做了進一步的簡化(圖3-以慕夏為例)。,都可於當時歐洲新藝術運動名家的作品中看到其手法的影子。


圖2 (例)《秋夜》喜多川歌麿


圖3 左為英國工藝美術時期 - 威廉.莫里斯 設計的海報,右為 阿爾豐斯·慕夏 設計的海報,可明顯看到描寫花卉在工藝美術時期強調花的圖案裝飾與細節;反之新藝術時期較強調外框形體,且將內部細節進行簡化。


例如德國藝術家 奧托‧艾克曼 (Otto Eckmann) 於1896年創作的《夜鷺》(圖4)、《Jugend週刊第14/期封面》(圖5),就可以於作品中體會到線條化和平面化的使用痕跡,特別在《夜鷺》中也可見到印製浮世繪的木板凸版式印製的疊印效果。


圖4 (左) 《夜鷺》、圖5 (右)《Jugend週刊第14期封面》,1896 ,奧托‧艾克曼


除了日本的浮世繪之外,新藝術也借艦了一部分強調捲草花紋的洛可可風格(圖6),凱爾特藝術裝飾花紋(圖7)和英國的工藝美術風格(牆紙設計中大量的植物花卉樣式)(圖8),可見許多新風格的誕生必然借鑑前人風格的「破壞再重組」。


圖6 (左)洛可可風格大象花瓶、圖7 (中)特藝術裝飾花紋、圖8 (右)威廉.莫里斯設計的壁紙


水會分流,藝術風格必然—直線派

新藝術運動在不同國家和地區儘管有著共同的特徵,但在表現的重點也分成了曲線和直線兩派,甚至連名稱也不同。法國為「新風格」、德國稱「青年風格」、義大利稱「自由風格」也稱「花草風格」、西班牙稱為「現代主義」,上述四個國家就跟上一段敘述的範例同樣都為曲線派的代表。而奧地利稱為「分離風格」、 英國被稱「現代風格」的兩種風格則為直線派的代表。

相比曲線派的柔美自然,直線派的英國「現代風格」格拉斯哥學派以柔軟的曲線和堅硬高雅的豎線交替流動,也是設計史所習稱的「直線風格」,如蘇格蘭藝術家 查爾斯·雷尼·麥金托什 (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的作品(圖9)。奧地利「分離風格」的維也納分離派提倡功能第一,裝飾第二。拋棄了「新藝術運動」風格毫無意義的自然曲線,採用了簡單的幾何形態,以少數曲線點綴達到裝飾的效果,如奧地利藝術家 科羅曼·莫塞爾 (Koloman Moser)的作品(圖10)。

           

圖9《格拉斯哥學院海報》《蘇格蘭音樂評鑑》《格拉斯哥學院海報》1895-1897,查爾斯·雷尼·麥金托什


圖10 《弗羅姆斯日曆》《分離派展覽海報》《分離派展覽海報》1902-1903,科羅曼·莫塞爾



死灰復燃且延綿至今

1890年至1910年間曾是新藝術運動的巔峰時期,但第一次世界大戰過後,人們處在貧困、物資匱乏的環境中,導致不再需要不必要的裝飾性物品,新藝術運動的旋風因而沒落,整個藝術界也因此沈寂一段時間。直到1905年,新的藝術流派如野獸派和表現主義等藝術風格再次湧現,才將藝術的形式與觀念相互融合並帶往更前衛的方向前進。

至今,我們依舊可以看到些新藝術留下的影子,例如新藝術風格形體外輪廓的簡化方式,在後期的繪畫和設計元素中也有大量的體現。比方說我自己蠻喜歡的日本設計師 坂內拓 (taku bannai)(圖11), 他的插畫作品常對於場景或物品輪廓的簡化以及利用顏色對於情境氣氛的渲染,這些都是對於純粹的物體進行的一種概括方式的表現手法,且這種類似的設計語彙也非常活耀於現今21世紀的視覺設計中。


圖11 坂內拓作品



綜觀新藝術運動對藝術與設計美學的影響,我們可以發現,新藝術風格與以往各個時代的風格主義一樣,透過「理解」當時的特徵風格與手法、「分解」出須被打破的舊觀念,以及「再構築」舊有的美好元素加上新的理念與手法。這些風格的演變造就了現今藝術設計的多元化,也絕對不能說都是現在全新的發想而與曾經的典範基礎無關,這些先驅提供了深入了解藝術設計美學演進與轉折的基礎,並為後來者提供了靈感與思考的啟發,以及讓後來的我們可有一次又一次突破的機會。

在探索藝術與設計的美學世界時,我們也應該珍惜每一個風格的誕生與消逝,因為它們都是對人類文化演進的見證,也是對美的追求與探索的縮影。讓我們保持開放的心態,吸取過去的智慧,並將其注入到我們的創作中,為世界帶來更多美的可能性。因為藝術永遠存在於生活中,美學的探索也永無止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