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與虛幻空間的夾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當今迅速發展的時代,真實與虛幻之間的界線變得越來越模糊,也越來越有其他的可能性,這種現象引發人們了對空間和自身存在的另類思考。法國哲學家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提出的「異質空間理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在空間定義上的理論框架,幫助解釋並理解這些交錯的空間關係。異質空間是現實中的特殊空間,既平凡可又超越常規,這些定義的拉扯之下也讓這個論點增加了不少神秘感。


(圖一) 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

(圖一) 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




真實與虛幻空間的對立


在傳統認知上,真實空間和虛幻空間是對立的兩個領域。真實空間指的是我們可以感知和互動的物理世界,例如街道、建築和自然環境。而虛幻空間則是通過想像或技術創造的非物理空間,如夢境、神話故事和虛擬現實,又可稱他為烏托邦(utopia),它常與異質空間處於一個模糊的定位。

異質空間

虛幻空間(烏托邦)是一個極度理想化但並不存在的幻想世界,而異質空間則是一個真實存在和虛幻元素並存的空間,它通過對比現實世界,為人們提供了反思和批判空間定義的基礎。傅柯基於以上虛幻與異質空間的二分法提出了六項準則來定義異質空間。


首先是「普遍性」,異質空間在各文化中普遍存在,沒有絕對的形式或虛實去定義。它們可以是「危機性」,如青少年時期、女性生理期等,或是「偏差性」如療養院、監獄等指個體行為在與常規對比下,呈現脫軌狀態後進入的空間。


再來是「歷史變遷與文化中的功能差異」,它會隨著歷史與文化情境而變化或是不同。比如在英國,墓園在18世紀前都建於市中心,遺體甚至葬於各個教堂的地下或是走道等與教堂建築物共存(例如英國西敏寺的詩人角與達爾文之墓 圖二),但在19世紀後除了基於宗教意義上教會和所屬墓園依舊保留繼續使用外,許多平民墓地都陸續遷至郊區,這反映了英國社會對死亡態度的轉變,在宗教上對於死亡的觀念趨於薄弱,變成和華人社會將墓地視為鄰避設施的觀念。


(圖二) 左為英國西敏寺詩人角,右為西敏寺內廊道地上的達爾文之墓

(圖二) 左為英國西敏寺詩人角,右為西敏寺內廊道地上的達爾文之墓


反觀日本可以在市區看到建物或是小社區旁會有一整群的墓碑(圖三)。對於日本人來說墓地被視為前人財產,無論後來的政府或是民眾都不會強遷墳地,再者他們認為亡者都可成神,是值得尊敬的,只要越靠近墓地就更容易受到他們的保佑,是基於尊敬,共存的概念去接受墓園的存在。


(圖三) 日本住宅區內的墓地一隅

(圖三) 日本住宅區內的墓地一隅


接著「空間並置性」為在現實中矛盾的空間可以在異質空間中並置存在,以日本的枯山水庭園為例(圖四),庭園中的石頭、砂礫和苔蘚組成了一幅象徵自然界山水景觀的畫卷,每一部分都精心安排,象徵宇宙的不同元素和力量。這些空間通過造型或是意象去借代自然物,但並非取自然實物和原有尺寸比例去表現。這種異質空間通過矛盾並置的方式,呈現出豐富多樣的意象。


(圖四) 象徵山海的枯石山水

(圖四) 象徵山海的枯石山水


「異質空間與異質時間」為經常相互交織,形成獨特的時間結構。異質空間中的時間與傳統的線性時間觀念不同,特點是由片段時間所構成。這類空間又分為兩種類型。

第一類是時間可以無限堆疊,例如博物館和圖書館。這些空間通過累積存取歷史知識和文物書籍,創造出涵蓋所有時空下的產物的單一空間,而那個空間又於現在的時間流中存在。

第二類則是時間被刻意分割、連續性被打破,這個特徵在慶典和遊樂場中尤為明顯。在這些場所活動,時間變得短暫而流動,充滿了瞬間和無常的變化,它們會營造出一種脫離常規時間的氛圍。

「異質空間既開放又封閉」,空間進出的門檻受到一定的管理控制,並非任何人都可以自由進出。人們要麼被迫進入,如軍營或監獄;要麼需要滿足某些條件才能進入,例如某些宗教儀式中的洗禮。然而還有另一種形式是表面上看似對所有人開放,但實際上暗藏限制,進入的其實是被隔離的空間。例如在巴西和南美洲的某些農家民宿,雖然對旅客開放住宿,但旅客的房間卻無法與農家的自住空間連通,這表明旅客並未真正被接納進入主人的生活空間。

其他異質空間中通常呈現「兩極化的現象」。首先是虛幻的異質空間,透過無形隔離的方式將真實世界分割開來,典型例子如妓院,它並非規定誰有進出資格,但因為它的功能跟普遍受眾,人們就會自然分出會踏進或是不會踏進的人,方式本身就帶有虛幻的意味。其次是具有補償作用的異質空間,相對於主流場域的混亂和失序,在既有空間發生的錯誤的反思下,建立一個精心規劃、井然有序且完美的真實空間,例如世界上各個母國的殖民地。

科技上的異質空間

在現代科技的推動下,數位科技創造了新的異質空間,使虛幻元素注入真實世界。例如VR技術可以讓用戶在視覺的虛擬環境中進行真實世界的操作練習,這種交織的空間既虛幻又真實


文化與心理層面的異質空間

異質空間還存在於文化和心理層面。社交媒體平台如Facebook和Instagram就是數位異質空間的例子。這些平台讓用戶在虛擬平台中展示和構建自我形象,成為與現實生活互動的重要空間。這些空間改變了人們社交行為模式,還在一定程度上挑戰了現實與虛幻的界限。




通過傅柯的異質空間理論,可以更理解「異質空間」這一複雜的空間定義理論。異質空間挑戰了傳統的空間觀念,提供了新的存在和感知方式。這些空間不僅在物理上存在,也深植於人們的文化和心理結構中,成為對抗和反思主流現實的重要基礎。隨著時代不斷發展,異質空間為我們提供無限的可能性和啟示。通過這個理論,我們能夠重新定義現實與虛幻的關係,並在這兩者的夾縫中找到新的意義和價值。


avatar-img
1會員
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涼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社會學中,皮耶·布赫迪厄提出的「場域理論」是一個重要且涵蓋廣泛的概念,用來研究人們如何在不同的社會場域中進行競爭、影響和互動,對於理解社會中發展的行為和現象有著重要的啟發作用。這邊就以政治選舉和藝術圈兩個「場域」的競爭來並列舉例,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展示布赫迪厄的場域理論在社會上的發展樣態。 在位
古代東西方藝術中,人物大小在畫面中的表現方式各有不同。東方繪畫強調主賓關係,常將主角放大,與配角形成大小對比。西方藝術則通常以浮誇手法,將主題人物放大,突顯其地位和神聖性。這些差異反映了文化和藝術觀念的差異,並影響了作品的視覺效果和主題呈現。
文章介紹了費希納在視覺研究中的兩項重要貢獻:速度與色彩的關係,以及對黃金比例的評估。透過實驗,他發現了圖案轉動時引起的視覺效果,以及對於黃金比例在視覺吸引力方面的認知。這些研究成果不僅豐富了我們對視覺原理的理解,還啟發了對美學評價的思考。
這篇文章探討設計在社會中的角色,從改造選舉公報到將廢鋁罐製成手錶再到外籍移工教育計畫,展示了設計如何影響社會並解決問題。透過創新和社會關懷,設計不僅僅是美學和功能性,更是推動社會共融和可持續發展的力量。
本文探討新藝術運動對美學的影響。該運動挑戰19世紀歐洲傳統,強調自然和優雅曲線,融合東西方風格。討論曲線派與直線派,以及後續風格。呼籲珍惜各風格貢獻,並注入智慧創作,開創美的可能性。
在社會學中,皮耶·布赫迪厄提出的「場域理論」是一個重要且涵蓋廣泛的概念,用來研究人們如何在不同的社會場域中進行競爭、影響和互動,對於理解社會中發展的行為和現象有著重要的啟發作用。這邊就以政治選舉和藝術圈兩個「場域」的競爭來並列舉例,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展示布赫迪厄的場域理論在社會上的發展樣態。 在位
古代東西方藝術中,人物大小在畫面中的表現方式各有不同。東方繪畫強調主賓關係,常將主角放大,與配角形成大小對比。西方藝術則通常以浮誇手法,將主題人物放大,突顯其地位和神聖性。這些差異反映了文化和藝術觀念的差異,並影響了作品的視覺效果和主題呈現。
文章介紹了費希納在視覺研究中的兩項重要貢獻:速度與色彩的關係,以及對黃金比例的評估。透過實驗,他發現了圖案轉動時引起的視覺效果,以及對於黃金比例在視覺吸引力方面的認知。這些研究成果不僅豐富了我們對視覺原理的理解,還啟發了對美學評價的思考。
這篇文章探討設計在社會中的角色,從改造選舉公報到將廢鋁罐製成手錶再到外籍移工教育計畫,展示了設計如何影響社會並解決問題。透過創新和社會關懷,設計不僅僅是美學和功能性,更是推動社會共融和可持續發展的力量。
本文探討新藝術運動對美學的影響。該運動挑戰19世紀歐洲傳統,強調自然和優雅曲線,融合東西方風格。討論曲線派與直線派,以及後續風格。呼籲珍惜各風格貢獻,並注入智慧創作,開創美的可能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聽說這是虛數空間理論誕生的作品,自己夢中的女人也因為打開異世界的門而出現,難道靈感和夢真的是...
Thumbnail
何謂真實世界? 一般人眼中世界的構成,除了每天接收到的片面外來訊息,加上實體接觸的物質元素,還有就是個體本身的內在慾望了。 我只聽我想聽的,我只看我想看的,我只相信我認為的,這就是專屬於每個人的真實 。 在眾多個體的真實之上,說不定有著一個大架構的劇本在運轉,真正的真實就在這個劇本之外,在我們
Thumbnail
現有認知之外的現實本質究竟是什麼? 現有認知之外的現實本質仍是未解之謎。不過,某些理論和概念或許能夠提供一些線索。其中一個概念是「統一場」的想法,即宇宙中所有現象都是互相連結的,源自於單一的基本實體。這個場跨越了物質、能量、空間和時間(MEST)的傳統範疇,形成了現實的統一描述。
Thumbnail
我剛發現自己曾經畫過這張圖: 概念永遠是指出一個範圍,而人所有的認知都是由概念組成。 所以當我們要傳遞一個事實給他人的時候,有點像是夜市的套圈圈,我丟出多個圈圈(概念),被那些圈圈共同套住的部分,就是我想傳遞的事實。 沒有他人就無所謂事實 學習的時候則是反過來。 我們透過分析別人拋過來的事實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erVq4rdgn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erVq4rdgn4    • 《個體實相的本質》      • 《夢境演化實現價值》      • 《未知領域的本質》      • 《靈
Thumbnail
如果你對說話感到焦慮,這篇文章可以幫你舒緩,讓你對說話有個大概認知。
  「現象學是理性在可理解對象的顯現中所獲致的自我發現」、「現象學是在釐清屬於某一個問題對象的顯現與不顯現以及滿實與空虛意象的組合」、「現象學是去發現當顯露活動發生時,事物與心智的必然樣態」、「現象學所做的,是透過主張意識的意向性,來矯正笛卡兒與洛克思想對心智公共性的偏見,以及對事物表象之現
Thumbnail
Liminal Space ,又譯作「閾限空間」。我稱這個空間也為「過渡通道」──這裡,「存在」即是通過。只有完全存在裡面,你才「正在通過某處」。Liminal Space全然建立在感受的維度上,拒絕任何思考:你無法估算樑柱的數量,不能確定任何材料。只有水泥的冰冷是真實的,鋼筋的灰色調才可以被傳達。
Thumbnail
誠拜讀於「底層邏輯」這本書,篇中有一句要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探討。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先記住!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
Thumbnail
生活久了,會發現世界介於真實和不真實之間。這篇文章探討了曼德拉效應、同時性以及「活在當下」的哲學理念。作者分享了自己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思考,並提出了一些個人的見解。這篇文章會引起讀者對自我意識、人格發展和心靈角色的思考。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聽說這是虛數空間理論誕生的作品,自己夢中的女人也因為打開異世界的門而出現,難道靈感和夢真的是...
Thumbnail
何謂真實世界? 一般人眼中世界的構成,除了每天接收到的片面外來訊息,加上實體接觸的物質元素,還有就是個體本身的內在慾望了。 我只聽我想聽的,我只看我想看的,我只相信我認為的,這就是專屬於每個人的真實 。 在眾多個體的真實之上,說不定有著一個大架構的劇本在運轉,真正的真實就在這個劇本之外,在我們
Thumbnail
現有認知之外的現實本質究竟是什麼? 現有認知之外的現實本質仍是未解之謎。不過,某些理論和概念或許能夠提供一些線索。其中一個概念是「統一場」的想法,即宇宙中所有現象都是互相連結的,源自於單一的基本實體。這個場跨越了物質、能量、空間和時間(MEST)的傳統範疇,形成了現實的統一描述。
Thumbnail
我剛發現自己曾經畫過這張圖: 概念永遠是指出一個範圍,而人所有的認知都是由概念組成。 所以當我們要傳遞一個事實給他人的時候,有點像是夜市的套圈圈,我丟出多個圈圈(概念),被那些圈圈共同套住的部分,就是我想傳遞的事實。 沒有他人就無所謂事實 學習的時候則是反過來。 我們透過分析別人拋過來的事實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erVq4rdgn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erVq4rdgn4    • 《個體實相的本質》      • 《夢境演化實現價值》      • 《未知領域的本質》      • 《靈
Thumbnail
如果你對說話感到焦慮,這篇文章可以幫你舒緩,讓你對說話有個大概認知。
  「現象學是理性在可理解對象的顯現中所獲致的自我發現」、「現象學是在釐清屬於某一個問題對象的顯現與不顯現以及滿實與空虛意象的組合」、「現象學是去發現當顯露活動發生時,事物與心智的必然樣態」、「現象學所做的,是透過主張意識的意向性,來矯正笛卡兒與洛克思想對心智公共性的偏見,以及對事物表象之現
Thumbnail
Liminal Space ,又譯作「閾限空間」。我稱這個空間也為「過渡通道」──這裡,「存在」即是通過。只有完全存在裡面,你才「正在通過某處」。Liminal Space全然建立在感受的維度上,拒絕任何思考:你無法估算樑柱的數量,不能確定任何材料。只有水泥的冰冷是真實的,鋼筋的灰色調才可以被傳達。
Thumbnail
誠拜讀於「底層邏輯」這本書,篇中有一句要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探討。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先記住!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
Thumbnail
生活久了,會發現世界介於真實和不真實之間。這篇文章探討了曼德拉效應、同時性以及「活在當下」的哲學理念。作者分享了自己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思考,並提出了一些個人的見解。這篇文章會引起讀者對自我意識、人格發展和心靈角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