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4/12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B站軍事區up主-双尾彗星

前面的文章提到過,由於基數龐大且競爭激烈,個人認為B站上的影片品質相較於YT更高,除了趣味性方面之外,往後也會舉幾個其他的例子。

今天的話,考慮到最近以色列跟伊朗之間的緊張局勢,就從我蠻喜歡的一個軍事區up主「双尾彗星」的其中一個介紹伊朗革命衛隊的影片開始吧。


-伊朗革命衛隊的歷史

革命後需要一支對革命忠誠,且能夠和巴勒維王朝留下的軍隊相制衡的武裝力量。其對於戰爭的看法、軍事思路與理念很大程度上由兩伊戰爭所塑造。

-伊朗革命衛隊的改革

在2007年時,時任革命衛隊總司令宣布,革命衛隊將向真主黨的方向改革。不只放棄了幾乎所有重型裝備,而專心培養步兵、特戰、無人機與導彈為主的部隊;人員的在任時間也變得動輒十幾年的長期化。

-伊朗革命衛隊的內部組織模式

革命衛隊不同於傳統政治學認為需要限制權力、需要透過輪換確保不腐化的想法,反而是給予指揮官長久的任期。這在實踐上的結果就是基於主官對於體系的了解,項目推進速度非常高;由於在道義以及利益上必須認真對待自己的事業,不只是更有可能推動長期項目,且主官反而更有理由去反腐來維護體系的運作,而不是擔心下面人給自己穿小鞋;如此反而導致主官願意承擔責任,因為他知道他不會因為一點錯誤就下台,使上下級之間有了更和諧的信任關係;由於在一個體系中共事許久,不只是信任,同時也使所有人明白自己這個組織要幹嘛,反而在出意外的時候更能夠頂替而不是混亂。

-革命衛隊在管理上的特殊之處

除了前面提到的任期長度之外,不同於美軍的領導多出身自野戰部隊,革命衛隊的領導幾乎清一色都是情報出身。此外,不同於西方傳統認為應該為權力劃分界線,革命衛隊的個領導人的權力是會隨時增減的,有人可以將一個原本僅負責溝通或者受氣部門轉為職權部門,也有人無法直接繼承前任的權力而需要慢慢證明自己。如此的結果就是有能力的個人,可以發揮遠超其職位的價值與效率。

這個體系看似極度依賴個人,但實際上卻能夠在面對意外時快速恢復正軌。因為他們有足夠時間去鞏固體系與運作方式,所有人都知道組織的目的是甚麼。

這樣的結構在有外部壓力的狀況下,避免上下一起貪腐,因為這樣的代價就是滅亡;同時上層幹部要長期執政而有打壓貪腐的動力。

組織文化上,革命衛隊具有明顯的戰略謙遜傾向,不同於美國的傲慢,非常注意當地特色與當地經驗,所以每個組織的打法都很不同,也最大程度上結合與組織當地的力量。

-伊朗革命衛隊的軍事思路與實踐

戰爭並不是一個短期在戰場迅速決出勝負,而是一種曠日持久的長期鬥爭。現在能夠在戰場上取得更大優勢的一方,是能夠對部隊做出更合理運用,擁有更好的偵查與計畫的一方,因此過去兵力數量能夠帶來巨大優勢的戰爭模式所適配的義務役軍事動員體系,就面臨著人員上的不熟練,以及後方生產的凋敝與國內民眾的不諒解而失去其價值。

總動員導致的民眾的不諒解體現在多方面上。除了生產效率的降低之外,對於部隊失去耐心的催促,將導致部隊沒有時間進行重要的計劃和準備,以及時機上的等待,是為現代社會民眾的脆弱性。

因此,革命衛隊以軍隊職業化,生產上以產業與民眾不對漫長鬥爭感到反感為方向努力。


在戰略上,相對於世界上大部分的「國防軍」,革命衛隊是一支進攻型力量,即保衛伊斯蘭革命的成果,並擴大與輸出伊朗伊斯蘭革命模式。

那革命衛隊如何進行軍事擴張?不同於「佔領與控制對方領土與人口,以擴大自身勢力範圍」的思維,且將當地的「皇協軍」作為輔助部隊的思路,而是透過扶持代理人武裝(政治領導層與軍事領導)的方式,以這些本地人為戰爭的核心擴大伊朗在當地的影響力。革命衛隊的價值在於輔助,提供訓練、武器裝備與意識形態方面的輔助。以下以伊拉克為例:

在第二次費盧傑戰爭時期,革命衛隊扶持的伊拉克親伊朗民兵並沒有進行對美鬥爭,反而是與伊拉克政府,甚至美軍合作,幫助掃除薩達姆餘孽和遜尼派極端武裝。透過這個方式讓美國誤以為可以在這方面與伊朗達成共識,也給予這些民兵組織在美軍的眼皮子底下有足夠的土壤茁壯。

由於美國為了盡早從伊拉克抽身而在伊拉克搞選舉,想把權力交還給伊拉克人,本以為應該對美國天兵感恩戴德的伊拉克人應該要選出來的是親美政府,結果上台的是想要在伊拉克構建以什葉派為核心的新政府的馬利基。

在馬利基對遜尼派大家打壓的時候,民兵組織與之合作,幫助伊拉克政府軍打擊極端武裝,在此過程中建立了自身的組織架構與獲得基本實戰經驗,而這些行為一樣獲得美國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此伊拉克政府軍在合作中不把這些伊朗系民兵當敵人,導致在06、07年時伊朗系民兵攻擊美軍時,換成伊拉克政府軍把美軍當成占領者而當作沒看到。

如此伊拉克政府軍消極怠工之下,結果就是美國人因為人力上的問題而支撐不下去了。

在這個過程中實踐出來的游擊戰思路,就是針對過去需要較高支持度與曝光度的游擊隊模式的革新。他們依舊透過建立當地基礎社會網路攏絡民心,但高度特戰化且極度注重保密。

在對抗ISIS以及部分正規軍的過程中,這些伊朗系民兵規模從數千暴漲到數萬。他們基於反美反以色列為長期鬥爭,需要不只一代人來完成的原則,而發展出一套圍繞著軍事對抗所建構的社會,即抵抗型社會。革命衛隊有自己獨立的社會網路與組織體系,是與公民社會平行的社會,是一個在經濟上與人員上具備自我造血能力的組織,能夠在戰爭時期長期運作,使軍事鬥爭得以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有趣的是,革命衛隊這種抵抗型社會的結果,反而讓軍費占比降低。因為軍隊本身必須自負盈虧。

不同於大部分國家會為了生活水準進行深度全球化,將自己放進更大的風險中,革命衛隊有不少與軍事運作相關的產業由革命衛隊所壟斷,必須確保這些產業能夠為其軍事能力服務。

這樣的軍隊產業因其技術自主,在面對制裁時,往往比伊朗公民社會的經濟活動更具韌性。而歐美的制裁反而幫助了革命衛隊,因為與美國所想像的,伊朗民眾的不滿會傳達到伊朗政府,而伊朗政府將壓力傳達給革命衛隊不同,在實際運作中卻是讓民眾認為經濟道路走不通,而選擇加入革命衛隊的抵抗經濟,反而增強了革命衛隊的力量。

在實踐上,這就是透過劃出一部分資源給軍隊組織建立抵抗型社會,搞一個國中之國,讓整個國家還是可以以現代社會追求經濟發展的方式維持運作。如此就可以讓公民社會在戰時繼續給部隊提供軍需,同時還可以給予傳統動員式社會所無法給予的耐心,讓軍隊可以以合理的方式應對戰爭。

所以,對於革命衛隊來說,他們可以打大仗,但這個大仗並非傳統的大型會戰,而是將戰爭長期化,透過自己豐富的長期戰經驗耗死對方。

-推翻問題

當伊朗政府越軟弱,不用承擔政府職能的革命衛隊就越受歡迎,所以完全沒有必要推翻政府。他也相當清楚軍隊無法離開政府、國家而獨立存在。

此體系的問題在於和平之後的無所適從。首先在於抵抗型社會的經濟效率低於公民社會,而無法在和平年代以軍事發展為目標建構社會的它,就會因無法吸引人才而慢慢腐朽,終至社會對立;另外就是失去目標,會導致有政變奪權的風險

而會不會養寇自重呢?反而不會,因為革命衛隊不同於大多數國家的軍隊,需要有戰爭來維持其經費(請見最「嚴以律解放軍」的美軍),它有自己的產業,何必呢?

-總結

個人認為,不說在全世界的非專業領域,這部影片是我在中文圈看到對於伊朗革命衛隊最為詳盡的分析了。而除了伊朗革命衛隊的議題外,針對以色列國防軍、哈瑪斯等中東要角,他也進行深入的介紹,如果有人想要理解中東局勢,「双尾彗星」絕對是你絕佳的選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