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2016北海岸藝術祭」是由18件在地藝術家的裝置藝術作品組成,作品注重使用稻草、石頭等天然素材,並與在地大自然與文化結合。
我去的展區是「八里區八里文化公園」,展場設在戶外,展品就放在草地上,藍天下微風徐徐,讓人們更享有到野外踏青郊遊的樂趣。
Masaparor 三石灶
「Masaparor」在阿美族語裡意思是「三顆立石成一個灶」,指出阿美族社會的核心價值:團結。三顆石頭形成強固的結構,穩穩的托起餵養一家人的飯鍋。匯聚的中心點將擺置三顆立石與竹編座椅。
它的構造是由三條通道通向中央,待在裡面感覺放鬆。色彩與綠地相得益彰,外牆編織的菱形也有幾何的趣味。它的意義也像是「家人的團圓」「文化的匯聚」,有種莫名的感動。這可說是「將日常用品放大」成為裝置藝術,讓人們能「走進」作品內部也是妙處。
洄游.回游
作品洄游,以魚筌作主題,將魚筌重新詮釋,魚筌不再是魚的陷阱,是可信賴的,可自由悠遊進出,更是引導魚兒安全回游的象徵! 希望藉此作品的涵義,能夠提醒人們生態永續的重要!
魚筌內魚的造型很可愛,加上作品含意,讓這作品少了捕魚器具的「獵捕、逃離」的緊張,而多了魚兒在其中「悠游、回歸」的場所。讓人感到輕鬆自由,就像是魚群本該擁有的生命力。
Con-text:流光
(不同於前述兩件,本作品設於八里區十三行博物館陽光廣場)「Con-text」是希冀透過藝術的介入,重新連接空間、人與文化之內涵,呈現出八里河岸地區的文化及自然環境之紋理。作品運用不同材質顏色的土磚代表時代的差異。
這個作品更加重視以年代對比為主的抽象意義。擺在一起有種小型巨石陣的莊嚴,感覺它們的影子,也同樣像日晷一樣,從早到晚指示著時間的流逝。
心得
一個在戶外,而且是以在地文化為主題的展覽,感覺老少咸宜,走進展場就像走進公園裡一樣自然與心情暢快。以往所見歐美裝置藝術距離我們生活遙遠,令我感覺較為抽象難解。藝術無分優劣,但無疑我們也需要一些像這次展覽所見、切合台灣人生活的藝術品。藝術不假外求,台灣風味也能獨樹一格,就在你身處的歷史文化裡,在你身處的自然環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