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nding is what people say about you when you are not in the room
品牌是別人在你不在場時對你的看法 — Amazon的創辦人 Jeff Bezos
品牌就是別人在後面怎麼偷偷說你,
顯而易見,我們無法去決定在別人眼中我們,
但是,我們能夠把握每個「接觸點」來傳遞我們的理念,
讓每一次的「承諾」逐漸累積成每個人心中的「價值」。
這也是品牌經營之中我們不斷需要去努力的目標!
那品牌設計的角色在中間該如何運作呢?
想像一下,「品牌」其實就是一個人
平常我們希望吸引到別人注意,必定會從「外表」,「舉止行為」,以及「內在心態」三個方向去做改進,才有機會吸引到認同我們的人。
上面的每個環節,都對應到品牌設計上面有專門的定義,
「內在」就是指的就是 MI (mind identity) , 理念識別系統
如星座解析、現在最流行MBTI一樣,可以透過不同的分析方式(品牌九宮格、憑追直、問卷研究、訪談…等),定義出最符合品牌的核心價值,slogan、個性、溝通對象等)
「舉止」就是指的就是 BI (behavior identity) , 行為識別系統
透過員工間接傳達給消費者的出來的樣貌,在大企業中更延伸到與員工之間的價值與溝通方式。
「外表」就是指的就是 VI (Visual Identity) , 視覺識別系統
品牌最終呈現出來的設計產物,由小到大包含了:商標(LOGO)、顏色(color)、輔圖(pattern)、IP( 吉祥物)、宣傳品(DM )、網站( web )、產品包裝(package)、商品(product)、辦公室(office)、展場及商業空間(space)
完整的品牌設計,就是由內而外塑造表裡合一的形象,如下圖。
但對於消費者而言,卻是從外而內來認識品牌的,因此 VI 視覺系別系統是最直接可以讓人注意到的地方,就像認識一個人一樣,第一眼印象一定是從外表先認識起。
而 logo 則是品牌視覺系統的核心,因為它無所不在,並承載了整個品牌的核心精神。
因此很多人常常會誤解品牌設計指的是 logo 設計。
但其實,這只是整個品牌設計的其中一步而已。
重點是如何讓品牌心中複雜的想法與行動,收斂成一套易於表達且容易傳遞「品牌識別系統」。
品牌設計沒有所謂的好壞,不一定要跟隨流行,也不一定要學習以往成功品牌的經驗。
因為每個人所希望創造、傳達以及給予別人認同的價值觀都會有所不同。
重點還是回歸初心,「是否忠實的呈現自己」,以及是否足夠「代表自己」。
因此,做到讓品牌有辨識度,可以透過三大方向不斷的去做優化和提倡 :
不斷提昇獨特性,從內而外展現一致性,最終重複不斷的傳遞出來。
這三個大概念的運作也可以體現品牌歷程中一個「減法」的過程。
往往品牌都滿心期望能夠給予對方滿滿的服務,但這樣做往往容易讓品牌精神迷失方向
讓消費者記不住你是誰。
這也是品牌建構 (Branding) 和行銷(Marketing) 稍有不同的地方。
剛剛好就好,與其一直想著能給予什麼,也可以換個角度來說我們不要什麼。
價值越純粹,所能發揮的「實質影響力」也就越大。
因此,回到原點,什麼是好的品牌設計?
就是協助品牌完成去蕪存菁的歷程。
透過每一項視覺產物與體驗
抓住消費著的第一印象
與消費者產生一次次深層的共鳴
成為消費者心中忘不掉的選項。